分享

时代呼唤植根于人民的艺术大家

 道就是爱 2021-07-20

  近日,央广新闻报道称,中国国家画院参照中科院、工程院以及国际惯例,对全国范围内海选出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公共艺术、书法和美术理论研究等诸领域的300位顶级人物,进行再评选,最终推出首批16位院士。此消息一经传开,在全国上下引起极大反响。尤其是在中国美术界,新老同仁们无不为之而振奋。

  国家画院负责人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称,院士制旨在打造“对内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的国家团队,建立当代美术的“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标准”,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获得院士称号,其艺术成就要自成体系,要对后世产生影响,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具有绝对的权威”。

  这就给我们的后来者提出了一个追求目标的要求,何以叫自成体系?何以做到对后世产生影响?笔者的理解是,只有植根于人民大众,心系人民疾苦、民族命运和祖国未来,在传承先辈高超技艺的同时,通过再创造再创新,不断形成具有鲜明个性且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所拥戴所传播的表达方式,以鼓舞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为己任,以推动这个时代向更加和谐、文明的方向前行为目标。正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学艺术工作者,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担负起这个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这里的“德”即“大德”,不仅要求艺术家个体本身要高风亮节、阳光坦荡,还要求艺术家胸怀民族、胸怀祖国、胸怀人民,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秉承“忘我”、“无我”、“大我”之精神,将对国家和人民莫大的博爱、莫大的关切、莫大的鼓舞、莫大的催进,用人民喜闻乐见的独到方式表达出来,传播开来。

  这种表达不是简单地标新立异,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需要具备相当厚重的艺术功底、思想功底、精神功底、道德功底。

  因此说,作为从艺者,如果没有经历,在其作品的表达上就会显得“单薄”,如果没有思想就会显得“浅薄”,如果不爱人民就会显得“厌薄”,如果不爱国家就会显得“菲薄”。

  “对内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的美术院士机制的建立和推行,已为中国美术界树立起一个“德艺双馨”的新标杆。而检验这个标杆的唯一标准应该在于,是否植根于人民大众,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即是否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能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否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令国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当今推出的16位院士之外,还有300位顶级大师,更有成千上万名德才兼备者紧跟而来,比如以“黑铁技艺”表达深邃历史的油画大师谭晓波、以“横向移植”贯通创新的书画陶艺大家上官会平等实力派人物,他们正以自成体系的表达方式,奏响不愧于时代的最强音。

       (发于2011年7月6日中国网络电视台 )

       网址链接:http://jingji.cntv.cn/20110706/114177.s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