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女子的奇特婚姻

 sgpwg 2021-07-20

如果按民国时期婚姻彪悍程度进行排名的话,李一纯绝对名列前茅。她亲手将两任前夫变成了妹夫;一生经历四段婚姻,生养了五个孩子。

图片

李一纯

初婚杨开智

李一纯,原名李崇英,189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门第,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叫李崇德、李崇善。因家庭开化,李一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少女时代的她就读于周南女子中学。

图片

周南女校

这个被誉为“近代中国先锋女性摇篮”的学校,鼓励学生立志追求妇女解放,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从周南出来的女生,不拘于传统中国女性的内敛与文雅,她们更加的独立、任性,比如丁玲等人,李一纯也是如此。

在李一纯看来,新女性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而不必屈从于老传统和旧道德。

读书期间,李一纯与杨开慧结识并成为好友,进而认识了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

杨开慧曾经写过一首诗《偶感》思念她:“......沪有一纯姊,思伊展我怀。能识我衷肠,能别我贤愚......”虽然那个时候李一纯已经不是她的嫂子了。

李一纯与杨开智有很多的共同语言,而且都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很快两个人走到了一起。1918年,19岁的李一纯嫁给了杨开智。1920年10月,他们的女儿杨展出生。

再嫁李立三

1921年,杨开智考取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一家人来到北京。1922年底的一天,杨开智让李一纯把家里收拾下,说有个湖南老乡过来暂住。

这个老乡就是李立三,他来北京暂住在杨开智家。

李立三见多识广,谈吐不凡,言辞更是风趣幽默,深深吸引着李一纯。同一屋檐下,李立三得到了李一纯的细心照顾,被她的体贴多情打动,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

后来李立三要动身回湖南,李一纯刚好也要回乡,忙于学业的杨开智就把妻子托付给李立三,以便路上有个照应。杨开智没想到的是,这段旅程结束了他的婚姻,变成了李一纯和李立三的定情之旅。

心既然动了,“新女性”李一纯就绝不拖拉。她连长沙都没回,当机立断直接跟着李立三到了安源。在那里,李立三搞起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对于丈夫杨开智,李一纯是愧疚的,因为他确实是个非常好的男人。她写了一封信,向杨开智坦白了自己和李立三的感情,并提议和平离婚。

此时,李一纯和杨开智的女儿杨展才不过2、3岁,正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思来想去,李一纯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妹妹李崇德待字闺中,善良温柔,把她介绍给杨开智,一方面可以减轻杨开智的痛苦,另一方面妹妹肯定会善待自己的女儿。

果然,后来杨开智与李崇德结婚。

1923年1月,李一纯与李立三结婚。婚后很幸福,李一纯生下儿子李人纪。

这段时间,在李立三的影响下,李一纯先后在广州农讲所、黄埔军校、武汉农讲所担任教员。

三婚蔡和森

1925年10月,组织上派李立三去莫斯科参加会议,李一纯随行。和他们同行的还有蔡和森夫妇。这个时候,蔡和森、向警予正在闹婚变。

自己很幸福的李立三,见不得同事受苦,便让新婚妻子李一纯没事多照顾照顾蔡和森,宽解宽解他。没想到把自己的媳妇搭进去了。

不同于李立三的潇洒和直爽,蔡和森更加稳重、深邃。病痛、婚变加持中的他,极大地激发了李一纯的母性,她不由自主地想用自己的热情去呵护他。而被妻子伤透了心的蔡和森也从李一纯这里得到了渴望许久的关怀。

于是,心动的李一纯再次做出了决定。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只打算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背负骂名又如何?从来没有哪条规定说感情是不能变的。

历史再次重现,李一纯与李立三离婚了。

此时,她和李立三的儿子李人纪尚在年幼,为了善后,也为了孩子,她又提出把另一个妹妹李崇善介绍给李立三。李崇善之前就和李立三相识,还曾经做过李立三的下属,两个人多有来往,于是,李立三也欣然同意。

1926年,李立三与李崇善在上海结婚。同年年底,27岁的李一纯和蔡和森在莫斯科正式宣布结婚。1927年3月,李一纯跟随蔡和森回国。

婚后,李一纯生下了两个孩子。女儿蔡转 ,1928年2月出生。儿子蔡霖,1929年6月出生。

年近而立的李一纯,似乎终于找到了值得她停留的人,让她可以处在安定的婚姻中。

然而,1931年,蔡和森就义,留下了孤独的李一纯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一年,李一纯不过32岁。

一时间,生活与工作的重压让李一纯喘不过气来。

有时为了安全,一天要搬三四次家,这种情况带着孩子非常不便,还容易暴露身份。于是,李一纯毅然决定将刚出生6个月的蔡霖送给别人。五十年代,才请小姑子蔡畅帮忙找了回来。

四婚神秘人

蔡和森牺牲几年后,李一纯再次结婚。

对于这样一个热烈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女人来说,从来不会因为苦难或者悲伤而忘记前行。她随心而动,不会把自己困在一个时间或者一个地方。

和前三任相比,第四任丈夫的资料很少,只知道姓李。1940年,他们的女儿李吉提出生。

1984年5月,北京,一位85岁的老人处于弥留之际,她喃喃地说:“我走了,我走了,我要很好很好的红颜色……”

1984年5月17日,李一纯在北京去世。小女儿为她缝制了一面旗帜,很好的红色,覆盖在她的身上,一如她这一生的绚烂与尽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