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猛料”中的牛顿——《科学外史》的人文魅力

 经史博物馆 2021-07-20

    江晓原所写的《科学外史》,虽然在讲科学,但充满了人文色彩。他的目光常常会注意到世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由此写出一个个真实而奇特的世界。

在写牛顿的时候,他所用的标题是“传记中的牛顿:从科学家到炼金术士”。

文章从世人熟悉的牛顿传记和牛顿形象开始,点出:

“关于牛顿的传记,大致上,中国公众先读到有'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之类小儿科故事的普及版,再读到科学主义的励志版——把牛顿描绘成一个为科学献身的圣人,他为了研究科学,连自己吃没吃过饭也会搞不清楚(和陈景润走路撞在树上还说'对不起’异曲同工)。”

读到这些文字,很多人自然是深有同感的。

紧接着,作者简要地回顾:“直到20年前,美国科学哲学家科恩(I.B.Cohen)为《科学家传记辞典》写的牛顿大条目被译成中文,中国公众才有可能了解到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牛顿形象。然而那本定价2.90元的《牛顿传》小册子(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太不起眼了,很少有人注意。”然后,该书用不少篇幅介绍国外“带有官样文章性质”的牛顿传记以及关于牛顿的造神运动,并点出:“他(牛顿)作为科学理性化身的形象已经牢不可破。在国内的励志版牛顿传记中,即使提到他研究神学之类的事情,也必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并将这些说成是他'晚年滑入唯心主义泥潭’的表现。”

这虽然是一种客观的陈述,其实作者已在悄悄地把读者引到他真正关注的问题。

         江晓原特别关注的是:一位名叫德·维拉米尔的普通英国退役中校写了《牛顿其人》,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竟为之作序,而且如此称道:“德·维拉米尔中校应得到全世界物理学家的感谢和祝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德·维拉米尔得到了牛顿的完整藏书清单及其身后财产清单,由于有了这些,他所写的这本书便揭开了牛顿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牛顿的藏书中,像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的经典几乎是完全空白;他不喜欢诗歌,认为“诗歌是一种巧妙的废话”;他缺乏审美趣味,不喜欢画画,不喜欢动物,但喜欢玩西洋双陆棋……江晓原是个奇妙的人,当他写到这儿时,他竟用这样的话过渡:“这样往下写,越来越像今天小报上的明星八卦了,不如索性变本加厉,来谈谈牛顿的股票投资吧。”然后便讲了一段牛顿参与股票炒作的事儿。

         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接下来的讲述。因为江晓原又介绍了一本外行写内行的书,并认为这本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所写的牛顿传记更为重要。原因也是:凯恩斯在拍卖场上得了大宝贝,将牛顿晚年长期秘不示人的一箱手稿买到了,然后便在研读这些手稿的基础上,也写了《牛顿其人》,其中大爆猛料。

当我读到江文中“大爆猛料”四个字时,不由地嘿嘿一笑,然后便看他怎样把这些猛料归结为主要的两点:

         第一点是,牛顿年轻时就背叛了当时“三位一体”的正统教义,成为异端教派的信徒,他甚至写了反“三位一体”的小册子。“这是一个可怕的秘密,牛顿以极大的辛苦隐瞒了一生。……他至死没有吐露秘密。”

    第二点更猛,凯恩斯指出牛顿根本就是一个巫师,一个极度热衷的炼金术士,而不是科学理性的化身。即使在写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日子里,他实验室中倒腾炼金术的火也很少熄灭。发现万有引力倒像是他搞炼金术的副产品。

         最后这句“发现万有引力倒像是他搞炼金术的副产品”,马上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的道士也热衷于炼丹,其副产品是火药的发明!

我倒不是要提倡炼金术或炼丹,只是从这些客观的事实中可以发现,与生命本体紧密结合的实验也许更能激发人体内在的长久的激情。科学家也是如此。

牛顿

有时候,一篇小文章的影响力可能会超过一本数十万字的图书,几条“八卦”野史的真实性也可能远远胜过官方正史。江晓原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真实的牛顿,引发我新的兴趣与思考。

五一前,坐在北京前往尉氏的大巴中读完此文,然后,当我看向车外的时候,发现路边一片片的丛林在向后倒退,便随手在该文空白处写道:

沿途的丛林中会藏有多少秘密,就像牛顿的历史中会有多少隐秘——原来,“发现万有引力倒像是他搞炼丹术的副产品”——不过,即便是炼丹术,牛顿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即便有再多的秘密,丛林依然是丛林,而牛顿依然是牛顿。(写于前往尉氏的大巴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