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一法师对佛教的理解有别于一般佛教徒

 经史博物馆 2021-07-20

弘一法师(1880—1942)是著名的僧人,出家前的名字是李叔同。

他很早就以文艺才华名闻天下,所谓翩翩美少年、“二十文章惊海内”,而且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男扮女装的话剧演员(在《茶花女》演出中自扮茶花女),编辑了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担任大学老师时则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曹聚仁等许多杰出人才。

1918年,李叔同正式剃度出家,成为弘一法师。他一心向佛,希望了却生死大事。不过,佛事与俗事虽然截然不同,但也并非完全隔阂。由于弘一法师的学问根基很深,他对佛教的理解有别于一般的佛教徒,也容易有针对性地向世人阐述佛法精义,这是尤其值得世人重视的。

例如,有人将佛法与迷信等同。弘一法师就说:

“佛法非迷信。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既有如此奇异之现相,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使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谓佛法谓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致有此批评。”

再如,许多人将佛法与科学独立。弘一法师解惑曰:

“佛法非违背于科学。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又如,不少人认为佛法是消极的,是厌世的。弘一法师阐述:

“佛法非厌世。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谓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宏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字,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经弘一法师如此解说,佛教不再那么神秘了,而又从云外回到了世间,成了大家种种人生忧患烦恼的根本解决之道。

那么,佛法究竟为何?

弘一法师云:“佛法是真能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予以正见;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予以正信;真能破除世间一切恶行,而予以正行;真能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予以正觉。佛法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而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