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维明: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上的五轮回答(一)

 经史博物馆 2021-07-20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很多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最记忆犹新的是2018818日晚上,杜维明先生在国家会议中心四楼大会堂所做的王阳明讲座,讲座的题目是“精神人文主义——己、群、地、天”。

听后深受启发和教益,深感此次讲座立足人类出现的各种问题,视野广阔,照应中西,博大精深,又本着人性与天理,以中西方都能接受的文本进行阐述,能为中国、也能为世界众多的国家提供有深度而且有前瞻性、现实实现性的哲学支持。而要想阐述好里面的涵义,恐非短时间能够做到。

兹先就这次讲座后精彩的问答环节做些回忆。我感觉很有价值,担心时间久了,记忆会淡漠,所以再忙也抽出时间,陆续写一些。

 讲演中的杜维明先生(右为陈来教授)

三个问题

可以坐八千人的国家会议中心大会堂,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排队提问。在杜维明先生做完讲座后,长长的提问队伍已在指定的提问区排好。

在问答环节,主持会议的陈来教授鉴于本次世哲会开办以来有太多的提问者长篇阐述自己的观点,妨碍了其他提问者提问(因为时间毕竟有限),所以特别强调:“提问不要表达个人的观点;每个人只提问一个问题,使机会区分给大家。现在我们先收集三个问题。”

提问者排起的长队

陈来教授虽然如此强调,但有的提问者似乎并没有听见,第一个提问者便显然如此。

他用中文提问:“您好,尊敬的杜维明教授,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也提到了灵性这个概念,我认为灵性有一个特点是最重要的,就是忘我。而这个概念您谈论得比较少,也许您作为新儒家的代表是有意识地讨论自我、有我,心这个概念在您的看法是向内聚焦形成了自我,而我则会强调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心会向外延展而形成忘我的体验,这种体验我今天写了两次。一个是在听您报告时我记笔记的时候,一个是我在会场下听民间哲学家……”这位提问者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显然在做思考,但显然也似乎在一味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还有表明自己了不起的炫耀成分,而不是着力于提问,如果这样下去,不知何时方休。

作为主持人的陈来教授,非常有必要地及时提醒道:“每个人只能提一个问题。”

这个提醒起了作用,这位提问者继续简单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后便进入真正的提问:“民间哲学家的讨论,对他们的热情,我也有一种忘我的体验。所以我想问,学以成人如何调解有我、忘我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人?谢谢。”

这是一个普通的问题,当然也本着大会的主题“学以成人”而展开。杜维明先生在台上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用铅笔在纸上写写,但并没有马上回答。

陈来教授则继续主持:“请第二位。”

第二位提问者还是一位中国人,有着地方方言,他一开始就这样说:“我提的这个问题呢,我表达几句。”

陈来马上在台上提醒:“我刚才讲,只是提问。”

这句提醒暂时起了作用,所以第二位提问者马上提了问题:“对,我就是讲,先生是赞成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否定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这个问题。”

可是呢,他并不甘心,于是继续陈述:“因为我呢,看见了一个奇迹叫为人主义,这两个是非常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不得不说两句。”

他还要继续说下去,陈来打断:“不表达了,只提问。啊,好了。”

台下的很多人不禁一乐。

陈来教授继续主持:“接下来,下一位。”

第三位也是用中文表达,问题很明了,语速也很快:“杜先生,我的问题是,您的方式是汲取古希腊这种类似宗教套路的方式来解释学以成人,自然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理学论证来解释儒家,比方说宋明理学,那么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您是如何看待的?谢谢。”

听他提问完毕后,陈来马上说:“我们先请杜先生对这三个问题做出回答。”

三个回答

杜先生显然总是善于沟通,他一开始便对提问者持有很好的肯定,所以第一句话就是:“谢谢,这三个都是极好的问题!”

 

杜维明先生认真听取问题后,准备回答

接下来他便回答道: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有我和忘我,庄子所体现的是坐忘。这是不冲突的。我今天提的,主要是儒家传统里面的一个特殊的传统——心学的传统。心学的传统,特别是象山、阳明,好,把它提出来,不排斥对庄子对荀子和其他的,所以我说,有我和忘我,都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体现了不同的精神境界。”

当他说到“好,把它提出来”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力量。78岁的他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后,依然以充沛的精力、灵敏的思维,积极地对现场的提问做出回应。

接着他便回答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是不赞成人类中心主义,因为我们不仅要突破自我,要突破家族,突破社会这种各种不同的封闭性的各种阻碍,我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他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前一两句话我没有听清楚,所以不敢冒然写出。而接下来的话是“象山就相信孟子讲的话,而真正把它成了一个做人的方式。”

在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杜先生特别提到了朱熹,这正好发挥了问答环节的作用,从而对前面讲座的内容做了补充。

他说:

“另外,我今天没有提到,也应该提到,最重要的,过去八百年最重要的中国哲学家是朱熹。而朱熹提到的格物致知的观点,就是一个通过理性逐渐渐进的学习,他本身的说服力是非常大的。”

杜先生刚刚讲完,第三位提问者便又抢到话筒要继续讨论了,而陈来教授打断了他的话:“先不讲了,先不讲了,谢谢杜先生刚才的回答,我们下面再接受三个问题。”

于是,更精彩的问答场景接连出现……要知道,后面还有四轮中外提问者提问,可能是千奇百怪的,还可能是对立性的,杜维明将如何应对?(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