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不知不觉, 东京奥运会马上就要开幕了, 所有国人的目光, 都将聚集在我国奥运选手身上, 为他们加油、喝彩, 然而,参加奥运会几十年, 却很少有人记得, 曾为中国, 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他。 年仅20岁他惊艳世界, 人生无限辉煌,却又末路凄凉, 他的生命, 终究在年仅31岁那年, 惨烈地终结...... 他,就是容国团。 1937年8月10日, 他出生在香港一个海员家庭, 生逢战乱家境贫寒, 一家人只能居住在山间木板房。 他的父亲, 一心盼望中华民族能团结强大, 早日结束这颠沛不安的日子, 因此给儿子取名为:容国团。 而因为太穷了, 容国团13岁那年不得不辍学, 随父母打渔为生, 大风大浪的艰苦, 没有击败他对生活的热爱, 苦难的日子, 也没能扼杀他“球王”的天赋。 空闲的时候, 跟着作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舅舅, 容国团常去工联会康乐馆打乒乓球。 打渔的日子虽让他感到精疲力尽, 可每当握起球拍, 他的心里就忘记了一切, 只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着, 那是梦想的滚烫力量。 热爱,是奇迹的开始, 勤学苦练下, 他的球技日益炉火纯青, 甚至还创造了独门绝技: 直拍四门法。 他打起球来又快又狠, 1957年全港乒乓球锦标赛, 一个大冷门炸了体坛: 年仅20岁的容国团, 一举夺得男子团体和单打、 双打3项冠军, 并且, 在和日本世界冠军狄村的对战中, 赢得胜利! 顿时,容国团名声大噪, 几乎无敌手的他, 被人们称为“球王”。 这位年轻的新星, 在宣誓大会上这样讲: “我要在三年内, 为中国取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男子单打冠军。” 可这样的目标, 却让港英当局十分不满意, 你容国团是英国治下的香港人, 怎么你的心是要飞到大陆吗? 后来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 香港乒乓球工会, 故意写错了他的名字, 让他失去了比赛资格。 难道就此折翼? 容国团断然不会屈从。 他无数次问自己, 你该为谁打球? 最终,他做了一个决定: 离开香港北上大陆, 进入国家队,去拿下世界冠军! 但要知道, 在当时闭塞、落后的环境下, 获得一个世界冠军, 对中国人来讲, 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 而容国团决意, 要为中国体坛蹚出一条路来。 1957年11月, 容国团来到了广东, 投入祖国的怀抱。 他在日记里写道: “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第一天, 当我踏入广州体育学院所在地时, 早已相识的乒乓球运动员, 纷纷向我握手问好, 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很久以前, 我就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 现在终于如愿以偿。” 而从回到祖国第一天起, 他就受到前所未有的特殊关照。 工资是运动员里最高的, 最好的教练陪他打球,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训练, 容国团的球技, 成为队伍里最厉害的, 抽、杀、削、吊、拉、 搓、推、挡样样精通, 被誉为“八臂哪吒”。 中国乒乓球队快狠准的模式, 就是由他而始。 1959年, 中国参加第二十五届世乒赛, 刚开始压力就扑面而来。 面对实力强劲的国外选手, 八进四比赛中, 我国乒乓男团队员纷纷落马, 最后只有容国团, 成为男单“硕果仅存的一颗”, 并艰难挺进了决赛。 决赛开始后, 众人纷纷为容国团捏一把汗, 因为他的对手是匈牙利老将西多, 西多经验丰富实力不容置疑, 可是此时此刻, 全中国人都在注视着容国团, 因为中国人, 从来没有离世界冠军这样近过! 一步之遥啊, 22岁的容国团捏紧了拳头, 他喊出了那句, 日后在体坛流传几十年的名言: “人生能有几回搏, 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这场决战,注定要被写进历史, 容国团的名字, 注定要成为辉煌的象征! 因为, 他以3:1的绝对优势打败西多, 为中国体育界, 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 中国人的名字, 第一次被刻在了圣·勃莱德杯上。 一个人,创造一个世界, 从此,乒乓球被奉为“国球”。 回国后, 他受到“民族英雄”般的礼遇, 万人空巷迎他归来, 受到领导人的多次接见, 周恩来总理, 甚至将容国团夺冠和十年国庆, 并列为1959年两件大喜事。 他更成为了全民偶像, 各种问候信像雪花一样飞来, 走到大街上, 经常被人要签名,或者请他讲话。 而这时的他根本想不到, 现在被捧得有多高, 他的未来,就摔得有多惨...... 1961年, 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 容国团走上体育巅峰: 为中国第一次获得了, 世界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 而他的成就, 绝不仅仅局限于自己个人。 载誉而归的他,在退役后, 1964年受命于“危难之际”: 中国乒乓女队连败于日本, 士气低落,容国团力挽狂澜, 担任女队教练。 为了打好翻身仗, 他放弃了休假,废寝忘食, 终于带出了一支, 英姿飒爽无往不利的女队。 第二年4月, 南斯拉夫举办的第28届世兵赛, 容国团“挂帅”,所向披靡: 他率领的中国女队, 获得女子团体、女子双打, 和混合双打三个冠军大满贯, 从此震动世界乒坛。 一个人,创造一段神话: 从此形成了, 只要有中国女乒乓球运动员出场, 就一定能拿冠军的局面。 而在不断摘得世界冠军的路上, 在不断有鲜花掌声的路上, 容国团时刻保持清醒, 他视集体荣誉胜过个人千万倍, 提醒队友们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胜利, 只能成为我们连续攀登的阶梯, 绝不能成为往后退的滑梯。” 他不只是一个运动员, 更是一个思想者。 尽管他很早就辍学, 但在繁忙的训练之余, 坚持一直看书学习。 他在精神世界的追求十分丰富, 知识面之宽广常令人吃惊。 有一次出国访问, 他同一个意大利人, 讲起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 他侃侃而谈, 让意大利人很是震撼: “你比我这个意大利人, 更了解加里波第。” 一路辉煌造就传奇, 他本该在无限荣光中, 塑造更多的璀璨故事, 奈何是宿命是劫难, 终究逃不过凄凉...... 1966年, 风波波及体育系统, 曾被众星捧月的容国团, 被人狠狠摔进泥淖里。 是非错位,黑白颠倒, 他对乒乓球的执着, 竟成了最后没落的开端。 看着昔日的众多队友, 被无情推上批斗大会, 他的心在颤抖,他不忍看到, 曾为国家带来荣誉的队友们, 遭受这非人待遇, 他的内心充满了煎熬与折磨。 然而很快,便轮到了他, 一次次的批评大会, 一次次的检讨自己, 他扪心自问哪里做错了? 他写信呼吁要继续参加世界比赛, 他满怀信心地期盼着....... 可等来的, 却是一场更大的风暴。 他直接被禁止参加比赛, 要求每天都写检讨, 被拷问为何从香港来到大陆, 是不是做了间谍...... 可怜他一片热血衷肠, 竟成了他的罪证...... 一次次折磨让他苦不堪言, 面容憔悴, 还哪有当年那意气风发的模样? 不少人劝他, 只要你主动告发身边的人, 便能免于处罚, 可他咬紧了牙关, 宁死都没有告密、 没有揭发任何人。 他日复一日的煎熬着, 直到不堪重负之际, 他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苟且。 1968年6月20日, 容国团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家, 默默转身, 来到了训练局后面的龙潭湖畔...... 第二天, 人们发现了吊在树上的熟悉的身影, 走近一看, 竟是一代世界冠军容国团! 他才年仅31岁, 离获得世界冠军只有短短九年! 从他的口袋里, 人们找到了一张纸条, 上面是他最后的遗言, 只有十个字: 我爱荣誉胜过我的生命。 字迹稍有些模糊、颤抖, 想必他写的时候, 一定是绝望的吧, 一定是眼里流着泪,心里淌着血 ...... 英雄一去,繁华已了, 空余半世纪叹息。 一代球王,寂寂无人处, 清冷月光下悄然陨落, 这是中国乒坛史上最大的悲剧。 曾经, 乒乓外交推动大国外交, 一颗小小的乒乓球, 让中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 发出了红色民族的最强音,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 身为乒乓巨星的容国团, 功不可没。 好在, 英雄的功绩不会被真的永远埋没。 十年后, 容国团恢复名誉; 近半个世纪后, 他被评为中国最美奋斗者。 后人没忘, 是容国团,将拼搏的血液, 注入进每一代乒乓运动员的身体, 代代传承自强不息; 是容国团, 种下了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基因, 换来今天中国乒乓的雄霸世界; 更是容国团, 作为中国乒乓球坛的开路人, 创造了无数奇迹, 这样的体育精神, 造就了中华体育健儿的冠军之路, 长盛不衰! 英雄的肉体会灭, 精神却能永存。 没有容国团, 也许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乒乓团体, 他的名字已是一道中华魂, 深深刻进乒乓史册。 当我们一次次, 听到乒乓球场馆内响起国歌时, 请不要忘记多年前, 年轻的他第一次为中国夺冠, 那热泪盈眶的瞬间...... 2021年,容国团离去53周年, 全体中国人, 勿忘体坛英雄! 致敬!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