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疫·逆行】我叫赵豫鄂/赵付友

 西平文学 2021-07-20

来到方舱医院,见到一位拄着拐杖的医生正向病房走去,他后背的防护服上大大的“赵豫鄂”告诉我:他就是我今天采访的对象。

我赶紧走上去:“您好,可以采访一下吗?”

他向我挥挥手:“刚才,领导说有记者要采访我,想不到就是你啊。”

“是的。”

“我觉得你应该多写写其他的医生、护士、志愿者吧,他们都是英雄。”

“有记者在写他们,今天,我就想和你聊聊。”

“那好,我简单说几句吧,方舱医院明天休舱,我们马上就要返程了,今天事儿不多,我再来查查房,看看最后一名患者。”

“嗯。”

“我是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之一,从进驻青山方舱医院,我们在一线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累计收治患者519人,治愈出院372人,转院147人。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零感染’。”

“你们河南医护人员都是好样的。”

“河南和湖北,手牵手,肩并肩,唇齿相依。2月7日中午,我接到通知:支援武汉!准备随时出发!听到这一消息,我激动不已,多日在新闻里看到各地前往武汉支援的画面震撼着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我:去武汉,去湖北,我赵豫鄂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为啥这么坚定?”

“你知道我名字的来历吗?豫鄂,这是我爷爷亲自给我取的名字,豫,河南省的简称,鄂,湖北省的简称,我的名字有意思吧?爷爷是河南人,我奶奶祖籍武汉。1949年,当解放军的爷爷参加渡江战役负伤了,一位武汉的船工救了他,在船工家养病半年,船工的女儿就是我今天的奶奶。爸爸出生时,爷爷取名叫赵荆楚,妈妈生下我时,爷爷又给我取名叫赵豫鄂,我当医生十多年了,正值年富力强,这次能来到武汉,我就告诉自己:我是来替爷爷报恩的,不计生死,不计报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救武汉人民,就是救我的亲人。”

“河南湖北一家亲。”

“2月10日下午,我们来到武汉,我们是国家中医医疗队员,经过三天短暂的培训,2月14日正式入舱接收病人。开舱三日,陆续接收了86名病人。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亲人病了,我们更要详细问诊,填写病历及各种检查数据。我骨子里淌着武汉人的血,武汉亲人的话我都懂,干起活来,我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这拐杖是咋回事儿?”

“前一段时间,送来的病号非常多,穿上这厚重的三级防护服,工作起来很吃力,接诊一个病人下来便浑身是汗,每班6小时,忙起来经常要7~8个小时才能出舱,中间不吃不喝不排,长时间的呼吸不畅、闷热、饥渴,导致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腿脚有些吃不消,不过,不碍事儿,工作基本结束了,休息几天就没事了。”

“感觉累吗?怕吗?”

“累是有点儿累,但我不怕累;我知道我在给谁治病,我在帮助谁。我所在的豫二病区床位住满后,马上面临着临床病人确诊和经治疗符合出院标准的病人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确诊和治愈出院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采集标本时,患者需要暴露口鼻,期间可能因刺激引发咳嗽、喷嚏、呕吐等,产生的病毒飞沫,哪怕是有一丁点儿穿透防护服缝隙,采样人员就有可能面临感染,但我是我们支援队的组长,我若倒下了,我们这一队人马咋办?唯有坚持就是胜利,每天上午10点钟送标本,我们通常来不及吃早饭,早早地乘班车从驻地出发,一赶到方舱就马不停蹄地核对病人信息和了解患者当天状况。方舱医院里空间大,病人多,戴着密不透气的口罩总觉得声音不够洪亮,担心患者听不清楚,所以我每次讲话尽量扯着嗓子拼命发声,几乎等同于在“吼”。每当听到患者热烈的掌声,看到他们的笑容,我就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武汉人民让我有使不完的劲儿,不因为我是医生,而因为你是湖北、是武汉。”

简短的采访结束了,赵豫鄂再次向我挥挥手:“我叫赵豫鄂,河南湖北一家亲。”我点点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武汉战役,感谢有您!

    作者姓名:赵付友,西平县五沟营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