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ostco爆红中国的背后:这4种思维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Ray先森 2021-07-20

阅读丨成长丨思考

这是我的第225篇原创

今日主题:Costco爆红
Ray先森说✎

最近看到Costco爆红的新闻刷爆微信,其实在早些时间就在“吴晓波频道”听过吴老师对这个美国超市大户的分析,结果没想到真来中国了,这篇文章想从一个职场人的视角聊聊,这次爆红背后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文共3671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图片来源:@高清无水印iPhone萌壁纸

最近美国零售大户Costco在上海低调开业,结果却被中国人的购买力吓到高调宣布暂定营业。这几天看过很多分析Costco的文章,有人说老美被富起来的中国强大购买力吓呆了,也有人说中国消费市场才刚刚开始方兴未艾。

 
总之,看似各有各的道理。
 
我是一名职场人,在这场看似热闹而喧嚣的群体性购物事件中,只想聊聊:
 
“Costco在中国爆红的背后,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
给别人做选择时
要给对方最好的选择
 
前段时间看老喻在文章里分析Costco的时候,就引用过一个加拿大的段子:
 
假如你想要买一个东西,但是Costco没有卖的,那说明你并不是真的需要这样东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简单:
 
也就是说Costco不光是精选,还帮你砍掉多余的伪需求与伪产品,为你提供优质选择而去掉不必要的劣质选择,帮助用户聚焦于美好生活的本质。
 
相较于很多商家千人千面,琳琅满目的商品选择,又或者是一进入商场就如同迷宫般的卖场设计,Costco无疑另辟蹊径选择了“品类少而精”的降维打击。
 
Less is more,对用户而言,有时候少就是一种多。
 
这种过程本身就是用户和商家之间建立信任的过程,不仅是对产品的品质与价格的信任,也对精选品类的信任,还是对Costco以极少品类选择就能提供了生活完备性的信任。
 
在众多商家之中,我特别喜欢西贝莜面村的slogan:
 
“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
 
让用户少做选择甚至不做选择就能得到最优解,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和Costco崇尚的“为用户做减法,并提供最优选择”的商业定位不谋而合。
 
用给用户优质的选择而取得对方的信任,这样的做法同样适用于职场。
 
我以前就遇到一位行事作风非常雷同于“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的老板,和他一起共事的同事,只要有一丁点错误动辄被他在群里实名diss,要么直接写通报批评罚款扣绩效。
 
一时之间,公司同事走了不少。
 
其中只有一位同事现在还在任职,而且据说现在还成了联合创始人,这位同事看起来相貌平平无奇,说话也不是咄咄逼人很有气势的样子,相对于老板他完全毫无招架之力,后来有一次闲聊中才明白,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每次都老板想好了问题,并提供了3个以上的优质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即便是老板发现有问题,但一看到下面还有3个解决方案等着他,怒火一下子下去了一半,而他也是当年我们团队中少有被老板骂的同事。
 
尽可能在可以预见的过程中,为对方提供最优质的解决方案和选择对象。
 
这或许就是对方离不开你的原因之一。

2
想他人之所未想
做他人之所未做
 
在老喻的文章里,他提出了一个现象就是:
 
孩子们过万圣节要穿的衣服已经挂出来了,算起来整整提前了三个月。冬天还没过去,就开始卖充气船、潜水镜等夏天的商品。秋天刚来已经在卖冬天滑雪的设备了。
 
用他的话说就是,提前为你想好你要想买什么。
 
也就是说当你逛一家超市的时候,你不仅可以看到应季的产品,很能选择即将应季的产品,一次性就能买两个甚至多个季节的产品,对于懒人来说简直不能再方便了。
 
而这些贴心操作的背后,无疑是Costco对市场的提前布置和抢占。
 
Costco就像一个管家,把你的品质不错的生活,安排得妥妥的。最要命的是,凡是你能想到要买的,人家都给你准备好了,你记得掏钱拿货就行。
 
这样的服务,陈春花老师在海底捞案例中也讲过,
 
有一次,陈春花在店里消费被提醒菜点多了,原因是他们人很少,但想试试不同的东西,服务员立刻提议说:
 
每一个都可以点半份。
 
但她点的半份还是很多,服务员又说说:
 
我觉得你点的还是多了,如果你特别想品尝,我帮你直接打包好,你可以回家品尝。
 
他接着又说:
 
你回家品尝这些东西影响口感,要不我给你这次免单,你下次再来吃。
 
他连着给了三个解决方案,陈春花一下子就变成它的忠实顾客了。
 
在后来她总结说:
 
“一定不要花很多脑筋去设计那些服务方案,应该花很多精力去理解员工,让员工理解顾客,这就是服务的真谛。
 
从Costco的跨季节销售,到海底捞让员工去理解顾客,从某种层面而言时时刻刻为顾客解决问题,才是这两家企业最让人赞不绝口的地方。
 
相比于前一段中“为你提供最优解”更厉害的是,Costco能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
 
想他人之所未想,做他人之所未做。
 
同样的在职场这个现象也可以理解成“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在很多未知的情况下我依然可以为你解决这些突发问题,甚至能超额完成。
 
身边不少创业朋友就和我说,
 
一个员工的发展潜力差别在于能否拥有解决不确定问题的能力,永远要把好机会留给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人。
 
是否拥有解决未知的能力,本质上而言就是掌握了系统思维的差别。面对未知的时候,最能看出来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这跟学历、颜值都无关。
 
就像Costco能想到跨季节购物的问题,就像海底捞员工能想到顾客的种种问题。
 
很多时候,这事你想到了还不够,你还得能解决,你解决了还不够,你还得解决好。
 
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才是一个职场人的高阶竞争力。

3
在确定之中
给别人不确定的惊喜
 
这几天还看到一个分析Costco爆红的文章,有一个观点非常有意思:
 
与很多一味追求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而言,在赚钱上,创始人西格尔始终很“佛系”。
 
他曾多次拒绝了华尔街咨询人士提出的上调价格以提高利润率的建议。
 
当所有的老板都在追求毛利不断增长时,只有西格尔整天在想,如何可以少赚一点,今年毛利10%,明年争取9.5%,后年9%就好。
 
慢着,不想赚钱的零售业还怎么做?
 
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然而小米创始人雷军却用他的故事解开了这个谜题:
 
“我在金山当高管去美国出差,一下飞机,张宏江博士就租了辆车直奔Costco。完了回来吹了半天,经他一煽乎,除了我,其他9个高管都去了。
 
结果晚上回来大家说东西太好了,我就问怎么个好。
 
其实就一件事,便宜。
 
所有的东西都比国内便宜,只有十分之一,一堆东西在北京得人民币9000多,Costco只要900块钱。第二天,我就去排队了。
 
你看看,顾客都是用脚投票的一群人,明明知道超市就是赚你钱的地方,突然来了一家让你省钱,而且还省不少的超市,请问谁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除了众所周知的“便宜”之外,在购物的最后一个环节,Costco也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无限期无理由退换货。
 
Costco跟消费者约定,除了电子产品、数码产品需要在购买后90天内进行退换外,其它商品没有退货期限。顾客在买完单后,随时都可以拿着商品去到门店无理由退换,而且不需要提供购物收据。
 
因此,有人成功地退掉了吃了一半的西瓜、孩子玩腻的玩具、吃得只剩骨头的牛排……只需Costco会员卡里有消费记录,哪怕买了好几年的商品,都可以无理由退掉。
 
在Costco看来,这是他们“与消费者站在一起”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且实际上,因为这种 “无原则”的政策,最后反而令Costco的退货率特别低。
 
以上种种模式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
 
在确定之中,给你不确定的惊喜。
 
明明知道超市就是让你花钱的地方,但Costco可以让你省去一大笔钱!

明明知道吃了的东西不能拿去退,但Costco可以让你无理由退货!

明明知道很多超市东西多了没法选,但Costco可以让你在最短时间选到好商品!
 
如果能在既定的事实中,得出一种出人意料的解法,这才是真正的惊喜。
 
这样的道理,在职场上的解释就是明明我知道这事没救了,你居然给我救活了。
 
这样的职场人,试问哪个领导不喜欢不想留?哪个领导又愿意放手?
 
4
你没用的时候
就是别人替代你的时候
 
其实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的后续发展,很多中国消费者也表示,有些人就是无脑跟风,看着人家买啥就买啥,没一点头脑。
 
其实我倒不这么觉得,大家都是花钱卖东西,什么好什么坏还不知道?
 
PUMA裤子19块钱一件;
茅台白酒,958元一瓶;
五粮液919一瓶,价格比市面上低一半;
 
而且都是正品,这样的东西抢到了转手一卖,就可以赚到钱,都是用脚投票的人,会不知道自己花钱值不值?
 
前段时间,家乐福正式宣布被苏宁收购,这就意味着家乐福将正式退出了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还有更多我们熟悉的产业和品牌,已经消失在我们眼前。
 
报纸连同报刊亭早已消失在街头巷尾;
曾经火热的口香糖在超市里早已看不见踪影;
而飞扬跋扈的的士司机早就被滴滴打趴下好几回;
 
不称手的产品总有被替代的时候,不好用的员工总有被换下的时候。
 
你没用的时候,就是别人替代你的时候。
 
这个道理,想必每一位职场人都比我清楚。

今天我只是作为一位局外人借着职场的角度来分析Costco在中国爆红的原因,顺便为你总结了4种“很重要,但是大多数人却不具有的思维”,它们分别是:
 
1. 给你的上级做选择时,要给他们最好的选择
2. 想他人之所未想,做他人之所未做
3. 在确定之中,给别人不确定的惊喜
4. 你没用的时候,就是别人替代你的时候
 
这些看起来带有某种“反人性”色彩的思维模式,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是最难掌握和接受的,越是反人性越是不确定性的一面,

不正是它们迷人之处么?


写在最后:

这几年其实很多事物都在慢慢改变我们的周遭环境
比如技术和观念
比如模式和制度
说说你曾经或者刚刚遇到的变化
在这样的变化中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End-

觉得有启发,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欢迎你的“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