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一篇文章,我被骂上热搜:如何才能冷静的面对抬杠?

 Ray先森 2021-07-20

职场丨认知丨思考

这是我的第298篇原创

今日主题:反对意见

Ray先森说✎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董明珠接受采访:跳槽来的人,我一概不要》,这篇文章在另一个平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看了下,基本都是一言不合就开骂的评论。
 
具体内容就不复制粘贴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在“36氪”App搜索这篇文章即可看到。
 
其实,那篇文章从头到尾我只想传递一个信息:
 
不要陷入习惯性跳槽,要找到自己的职场方向和目标,进行自我增值。
 
很可惜,这篇文章被被很多人简单的理解成“资本主义的癞皮狗”“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有甚至直接人身攻击,骂董明珠如何如何。
 
我并不觉得自己切入点或例子举得不当,也不觉得核心观点有任何错误。
 
说实话,写这篇文章不是再次和那些人打口水战,而是我一直在思考:
 
如何冷静面对抬杠者?
 
或者说,如何冷静地处理反对意见。

 1

面对掌声保持理智很简单

面对谩骂保持理智却很难

我自认为心理素质还算是比较强大的,但不得不说:

有人骂,比有人夸还是更容易影响到自己。

批评、反对和抵制,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扩散效应的现象,起因可能很小、影响却会很大,当事人往往会因此产生认知偏差和判断失误。

在掌声中保持积极心态,谁都能做到。

但是,面对反对意见还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才是对一个人的理性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真正考验。

我很认真的看了那些评论,这其中的批评和反对并不是全都出自客观和理性。

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反对意见都值得你去关注。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面对反对你的人,最先想到的常常就是:

总想尽全力说服这些反对你的人。

但我忽略的是,我面对的人其实比反对者的数量要多得多。过度关注反对者,会让我忽略自己的支持者,以及那些相对中立的第三方。

想到这里,我自己觉得:

大多数时候其实并不需要百分之百全胜,只需要争取一个相对胜局就可以了。

既然如此,我和支持我、在意我、理解我,真正能读懂这篇文章的人在一起就可以了。

每次想到这里,就先和自己和解了,至于那些看起来理直气壮,实际上连我的文章都没有读懂的评论,其实也就没有这么重要了。

很多时候,情绪并不能帮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而当其他人都被情绪带着走的时候,你坐下来冷静思考一下就能找到大把的机会。

偷偷打磨自己,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赶超过去,而不是浪费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与之作无谓的争论。

以致于到最后,失了心智,误了前途。

一点都不值。


 2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不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

回到这篇文章本身,如果那些人稍微认真一点看完我写的文章,我想他们应该也不至于说出这样不靠谱的言论。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不过是想通过董明珠在招聘人才的选拔方式和取舍态度中,来表达不要在职场轻易跳槽的重要性。
 
任何事情一旦被片面解读和情绪化点评,这就和当事人本意相去甚远了。
 
诚如马东所言: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但话说回来,如果你了解一点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学,了解一点供需关系,了解一点什么叫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就会明白有些话不是我在胡说。
 
职场本就是一个市场供求,员工和企业主之间也不过是一个利益博弈。
 
简而言之,这就像你在菜场里跟人家讨价还价一样,多一块少一块,全看你手里的议价权高低,没有本质区别。
 
企业主的议价权是你未来在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职位晋升,而你的议价权是你自己过往成功案例、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果你觉得企业主的人才选拔方式和取舍态度和你的价值观不一样,你当然可以选择离开或者不加入这家公司就可以了,但你拒绝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后果,那就是你有可能就与这个机会失之交臂。
 
但无论如何也犯不着骂骂咧咧,辱骂甚至人身攻击这个企业主吧?
 
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本身能力过人,离开这个公司去哪儿都有饭吃,你同样犯不着指责企业主人才选拔方式有问题,因为职场上永远遵循“物以稀为贵”的逻辑。
 
这个时候,谈判桌上的位置就对调了。
 
你在这个公司能解决大多数员工解决不了的问题,搞得定连老板都搞不定的客户,公司一大半业务都有你的功劳,你觉得哪个企业主不会想方设法把你留下?
 
当你想清楚这些问题,就不会和上面那些人一样,一言不合就开骂。
 
并不是别人故意为难你,不过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逼自己。
 
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明白了:
 
很多时候无论你心情如何、问题大小,都切忌用大量的宝贵时间去应对这些反对意见。
 
反对声很容易让人丧失理性,陷入情绪化的表达,越是和对方纠缠不休,越会让旁观者看出你的破绽和失态,而忽略你原本表达和想法中的那些闪光之处。
 
不与君子争长短,莫和小人论是非。
 
有时候,不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

 3

如何处理反对意见?

冷静点、清楚点、镇定点

其实,有些抬杠本身就是为杠而杠。
 
说白了,即便你现在毫无破绽,下次他要diss你照样会找出别的刁钻古怪的理由,来和你抬杠反驳。
 
那么面对这样“习得性抬杠者”的存在,我们该如何冷静处理反对意见?
 
我在这里分享几个我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1.给自己冷静的时间,延迟不适感
 
在与别人的沟通中或者看到一些很难受的反对意见,而此时恰好你的愤怒又充斥着整个大脑,很容易让自己在冲动之下口不择言。
 
当你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怒意时,不要被愤怒牵着鼻子走,深呼吸,从1数到10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再强大的怒气,在这10秒钟的冷静中,也会有所缓解。
 
平复心情后,不妨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做点和之前无关的事情,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把脑袋腾空5分钟。
 
比如昨天,我看到那些负面恶评的时候,我选择的是不去理会,而是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最后一样没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2.想清楚问题的关键点,而不是浮于表面
 
如果那些反对者抓住你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那你必须立即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澄清并加强说明,或者尽量去解释清楚问题的关键点。
 
比如文章评论里就有人说:
 
“你就是资本家的一条走狗”
“我就不信董明珠自己没跳槽”
“格力这么厉害,我还不去呢”
 
其实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片面,而没有客观陈述的评论。
 
其实我完全可以就事论事,说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要轻易跳槽”即可,而不是让语言成为情绪的酝酿源或发泄口。
 
不谈如何解决问题的讨论都是耍流氓,如果下次遇上同样的言论,我宁愿选择闭嘴。
 
3.不要被负面情绪影响,让理智引导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有时会把负面情绪放得很大,这时候你应该反思一下:
 
有没有必要让别人的不良情绪,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我记得之前我在文章里写过,前公司一个95年的女同事,因为自己在会上被领导批评了,转头对我大声呵斥的故事,因为除了我之外,在座没有其他人,她敢用来发泄情绪或者当场和人翻脸的对象。
 
尽管到现在这同事,也没有对我道歉或说过一声对不起。
 
不过我压根不会在意这种人,因为在我看来:
 
面对这种所谓的情绪攻击甚至人身攻击,如果你以牙还牙打口水仗,会丧失个人形象,即使最后你“撕”赢了也会降低印象分。
 
和这样的人,没必要也犯不着。

写在最后:

电影《让子弹飞》里,老六被人诬陷吃了两碗凉粉,只给了一碗的钱,结果最后老六当着众人的面剖开肚子,从肠子里捞出一碗凉粉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一幕看着虽然荒诞,但在互联网世界里处处可见,就像我的那篇文章里:

有举着正义大旗说我就是帮资本家说好话的癞皮狗,

有看热闹不嫌事大一边煽风点火说我有种别跳槽,

还有各种围观起哄的说我瞎掰胡扯写无脑注水文。

要知道,有些人和事真的没必要一一回应,这样浪费的不过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方其实根本不会在意你的感受和情绪,他们想表达的不过是他们心中的“答案”。

既如此,我也想用塔勒布的一句话来聊表心意: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想赢,而另一种只想赢得辩论。

那么,你想做哪一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