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缪《局外人》:游走禁忌的救赎,我们都是社会的“局外人”

 MagicL144000 2021-07-20

加缪最著名的小说《局外人》发行于1942年,距离七十多年,但他笔下所呈现的境况似乎比过去更切合此际,《局外人》借莫梭的一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对社会有疏离、陌生之感,甚至活得格格不入。

《局外人》全书约一百五十页,份量不厚,故事简单得可以轻易描述。

主角莫梭因母亲逝世请假出席远方的葬礼。回到住处,葬礼隔天遇上前同事玛莉一夜云雨。后来莫梭、玛莉、莫梭的邻居雷蒙,以及雷蒙的朋友马颂,一起出外游玩,与一群阿拉伯人发生争执,最后莫梭无意间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结局是莫梭经过一连串的司法审判,检察官以种种对莫梭人格、道德质疑的证据,最后判定莫梭是罪人,处之死刑。

莫梭死去,结事就此落幕。

《局外人》

《局外人》语调冷漠,情节似乎没有高潮起伏,离经叛道得没有道理可言,那么在这本小说中加缪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不妨以自己的经验去阅读,或能一窥异乡的疏离,因为我们都是,都曾经是社会的局外人。

《局外人》第一句即开门见山: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莫梭对母亲的死冷淡得不近人情。而且,他对葬礼一切仪式都漠不关心,甚至一直希望早日回到阿尔及尔的住处,唯一的喜悦是我想到我要上床睡它十二个钟头时我所感到的喜悦。更不要提隔天他偶遇玛莉马上一夜激情,对母亲的死没有半点哀悼。

翻到这里,难免会感到奇怪。奇怪,因为这绝非社会绝非伦理所期待的反应。

假设在上海,先不论你送母亲去养老院有多不孝,至少死后也该流下几滴眼泪,演出悲情,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这不就是大家在电视剧中看到情节吗?如果一切都有这么简单多好。

可是,有时候我们真的哭不出来,有时候我们真的在表演而已。

当我们忽略阳光的可能,也往往简化了人性的复杂。

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莫梭之死,死于众人的审判,审判容不下这种离经叛道的人。

莫梭死前如此独白:

我感觉自己曾经很快乐,而今也依旧如是。为了替一切画上完美的句点,也为了教我不那么孤单,我只企盼行刑那天能聚集许多观众,以充满憎恨和厌恶的叫嚣来送我最后一程。

Lisa

神父来为莫梭祈祷,希望他可以与成千上万的人一样,依附上帝,过着上帝指定的生活。

莫梭突然很激动地掀住神父的袍子,大喊着: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

莫梭拒绝了别人为他安排自己的未来,坚决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存在。

存在先于本质,我们要发掘自己的本质,必须选择,而非接受他人之安排。

在布满预兆与星星的夜空下,我第一次敞开心胸,欣然接受这世界温柔的冷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