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

 平型关杂志 2021-07-21


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

——记砂河中学苑晋花老人

孟元勋

苑晋花老人在繁峙县砂河中学打了32年钟,看了32年门房。他去世32年了,他平凡而动人的故事,犹如穿越世纪的钟声回荡在无数学子心中……

 1952年砂河中学的成立,是繁峙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进入了正常运行轨道时,因打钟、门卫工作一度择优不当给教学带来影响,在县政府一位领导的推荐下,校方聘用了金山铺乡下浪涧村农民苑晋花为砂河中学专职打钟和门卫。

晋花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泥手泥脚的庄户人,能走进繁峙最高学府的殿堂。他端详着眼前的枣红色木框卧钟,凝视着铮铮不停的秒针,领悟到这分分秒秒的分量。当他手系钟绳要叩响第一次钟声的一瞬,他激动,心跳不已。从此,他和高悬于古老正殿顶上的铜钟结下不解之缘。于是起床、早操、自习、开饭、预备、上课、下课、熄灯......日复一日他每天要15次叩响铜钟。

老人每一次的打钟就是一次与钟的心心相印,与钟的融会贯通。于是在他粗糙生茧的手上,奇迹般地幻化出美妙的钟声钟语,听:起床钟,“叮叮、叮叮......”急促而紧凑,如呼唤你“起床!起床!”,教你不起不能,慢起也不能,催人奋进,拥抱新一天的黎明。而上课钟声则是“叮叮叮、叮叮叮......”自然是“上课了、莫迟到,上课了、莫迟到”。“叮——叮——叮——”悠哉、悠哉,是熄灯钟声,如母哄儿声,一副催眠曲回响耳际,很快学生宿舍一片梦乡般的酣畅与恬静。晋花的钟声,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赖和敬佩,人们都称他“苑老人”。其实,那时他刚过“不惑”。

砂河中学的钟声何止一校“专利”,它的每次钟鸣为周边的村庄送去欢愉,成为农民们出工或收工的准确信息,甚至成为煎熬劳作中最美妙的插曲。一位山会村的朋友回忆说:山会离砂中15里远,听到苑老人的钟声,人们开心,它取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黄历。”说话的朋友眉开眼笑,不难看出那种对晋花老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晋花老人打钟时间娴熟于心,令人惊叹不已。一次,他和人下棋,正“车、马、炮”难分难解时,却嘎然而止,顺手拉起钟绳。对此,人们诧异,一次、十次,无数次被众友验证,结果一秒不差。因此“苑老人打钟—— 绝了”成为流传至今的美谈。

晋花老人和钟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年春天的周日夜狂风大作,街头一人搂住的树,枝条被摧折,小树被刮倒,高架于屋顶的铜钟被大风刮在院粉碎成片,老人震惊不已,他捡着碎片搂在怀里,又一片片小心翼翼地对接不成,他抚摸着钟的碎片,满眼泪花,泪蛋蛋滴在碎片上,又用手抹去泪水。他伤心得抽泣起来,又呜咽不止。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甚至有人也流下了泪。他的泪是因铜钟的不幸遭遇而痛苦,而别人的泪则是因他的执着而动容。

晋花老人打钟兼门卫,两副担子一肩挑。门房是他的宿舍,是餐厅,又是接待站,是他昼夜不舍的工作岗位。他在这里实实在在践行着庄严的“守护神”之职。每顿饭,他匆匆从伙房打回门房,从来没有在餐厅吃一顿安生饭。他从早到晚站在门房看照自行车,双腿浮肿不叫一声苦。凭着这份执着车辆无一丢失;学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从建校到上世纪70年代,家长们常常到学校给自己的孩子送来干粮,他一一收下,有时门房的炕上,桌上干粮成堆,摞得高高。待下课或下自习后,他送到宿舍一一交于学生,还语重心长地那句老话:“看,当家人多上心,好好学习,啊!”

学生出校门必须有班主任签字,否则,甭想越校门一步。

      杨校长的女儿出去买文具,被他拦住,有人提醒他是校长的女儿,“校长的女儿没签字也不能。”一个大学毕业生回母校代语文课,他不知该生已回校任教,一次那位老师要出校门,被他拦住好歹不准出去,那位老师说“我的语文课下了”,老汉很生气,劈头一掴:“下了语文不上数学?”那位老师哈哈大笑。事后与人谈起此事,感慨道“苑大爷的敬业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有几个顽皮的学生,瞅个空隙逃出校门,他追出去却不见踪影。他想他们一定不敢从校门回。他密守在校园东墙坍塌的豁口处,逮了个正着:“你们来学校做啥来啦?”“念书”。“念书?跑出来能念书?”老人好好教训了他们一番。并警告“你们是谁家的儿子我都知道,再不好好学习不仅告给你班主任,还要找你当家人理论。你爹娘使气把力供你们上校,盼你成人,为啥不听话?”一席话说得两个人都低下了头。

晋花老人家里是农户,五个孩子尚小,往往抽星期天回去做些农活。往往又不见他回来。那年秋的星期天,老伴患急性阑尾炎疼痛难忍,大儿子又不在家。村里人一方面到砂河医院找大夫,一方面到学校找他,校方说他一早就回家走了。可直到半后晌他才姗姗而归。原来他“南辕北撤”去了小砂河村,又绕道去西沿口村先后找见学生陈某和赵某的父母,反映他们的孩子在校顽皮不好好学习的情况。两家的父母非常感动,赵某的父母非留他吃午饭不可。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后来,县政协的副主席任冯德,教育局工作的张凡斌老师等许多人回想起来无不感慨:“当时,顽皮的学生非常恨他,如今深切感到苑大爷真是个好人”。当年,砂中毕业的学生,不论是企业老总,还是政界官员,士、农、工、商者,凡言及砂河中学时,大家无不赞美晋花老人的认真和热心肠。

19758月晋花老人退休回家后,厮守老伴和孩子们共享天伦之乐。然,一种缺失感弥漫在砂中校园。他的钟声在人们心头萦绕,他的门卫形象在人们眼前闪动。师生们念叨着他,于是砂中党委书记杨映林登门请他出山。其实晋花老人也不舍得离开砂河中学,不舍得搁下与他23年朝夕相处的铜钟和门房。当重返回门房的那一刻,他不知说啥才好,俨然亲人久别重逢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是的,他爱钟,爱门房,爱砂中——也展示了一位打钟老人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32年过去了,1990年,75岁的晋花老人永远告别了他挚爱的砂河中学,告别了那口心爱的铜钟。他是个普通的人,而这位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他留给了人们许多美丽的故事,他的钟声穿越了世纪时空,在无数学子心中久久回荡……

2021710日于忻州
SPRIG
END


超过3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康所平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