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土不再“土”,价格同比暴涨65%,稀土产业即将面临大整改?!

 天选小丑 2021-07-21

近日,稀土的价格水涨船高,与稀土相关的股票持续走高,在股市中表现抢眼,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稀土板块。众所周知,我国稀土储备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缺乏对初级市场的管理,稀土几乎以白菜价大量流向海外。如今,国家在方方面面加大整顿力度,稀土将在价格逐渐越发体现出它的“稀”。稀土为啥涨价?小编带您一探究竟!

一、目前稀土价格总体上涨

江西省发改委官网通告,6月,江西省得稀土价格呈先涨后跌走势,上半年赣州高钇氧化物(稀土)、中钇铕化物(稀土)每吨销售均价分别为30.67万元和23.47万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63.56%、65.65%,其中6月份每吨销售均价分别为28万元和21万元,环比分别下跌6.67%、8.70%,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47.37%、44.83%。

从全国范围来看,自6月阶段性触底之后,稀土价格开启连涨节奏。7月15日,A股稀土板块持续走强,截至收盘,板块涨幅为2.39%。

今年年初,氧化镨钕、氧化铽、氧化镝的价格分别为40万元/吨、725万元/吨、194万元/吨,至3月初分别涨至60万元/吨、近1000万元/吨、309万元/吨,随后出现整体回调。截至7月13日,氧化镨钕价格约为52.75万元/吨,氧化铽、氧化镝分别为685万元/吨和246.5万元/吨。

稀土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素有“工业味精”的美誉。在应用领域,稀土可以大幅度提高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

正是因为稀土对于军工和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性,目前该领域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筹码。美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数据显示,全球稀土储量为1.2亿吨,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占比38%。安泰科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合计约17.6 万吨,其中中国产量约15.5 万吨,占88.2%。中国稀土储量、矿产量、冶炼分离产量均为世界第一。

就这样,中国靠着全球38%的稀土储量,供应着全球88%的稀土。

稀土价格为何猛涨?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出口稀土规模减少,加上去年年末发布的对稀土产业加强整改,实行总量指标管理的通知,从供给端助推了稀土价格的上涨。

二、供给端:立法整改+限制出口

1

《稀土管理条例》

稀土的重要性让它常常被比作是工业领域中的黄金,而外国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我国的稀土,再通过科技加工成高端工业产品以高价格重新出口到我国。

这就使得我国稀土行业只占据了上游优势,在中下游的实际应用中还缺少优势。“我们现在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这是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这种宝贵的资源浪费掉。”肖亚庆的直言道出了中国稀土行业的隐疾:没有定价权中国的稀土储量在世界上占八成以上,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但被大量无序开发,以白菜价向世界倾销。目前来看,解决的办法除了行业立法规范,再就是进行行业整改、整合。

立法方面,2021年1月发布的《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旨在从法律上明确稀土管理各项制度,规范稀土行业经营秩序,杜绝私挖盗采、破坏性开采、非法买卖稀土产品等问题,建立各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管理体制。

1

《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

1)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施行政许可和项目核准;

2)实行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指标管理;

3)加强稀土行业全产业链管理,明确非法开采、冶炼分离、销售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鼓励对含有稀土的二次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建立稀土产品全流程的信息追溯系统;

4)完善进出管理;

5)实行稀土资源地和稀土产品战略储备。《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6 月11 日,国务院在立法工作计划中将《稀土管理条例》列入2021 年拟制定、修订的行政法规;

7 月8 日,工信部副部长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产业政策与法规工作视频会议中表示将推动《稀土管理条例》尽快出台。

推动《稀土管理条例》尽快出台消息一出,稀土板块又继续数日上涨行情。从7月2日至今8个交易日内,稀土ETF涨幅逾24.3%;各大概念股中,北方稀土大涨逾65%,五矿稀土大涨47.8%,包钢股份大涨42.48%,盛和资源大涨34.2%,广晟有色涨26.91%。

我们认为,《稀土管理条例》的加速出台一方面将使得行业有法可依,促使稀土产业链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严控稀土供给秩序、力挺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稀土卖出“稀”的价格的决心。

2

稀土产业加强整改

稀土产业来看,主要有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加工(中游)、应用(下游)三个环节。其中加工应用就是将通过稀土化合物或稀土金属生产的材料,如稀土永磁体等,应用于终端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纺织陶瓷、高端制造甚至军工等。


稀土概念股来看,目前上游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北方稀土、包钢股份、盛和资源、厦门钨业、五矿稀土、广晟有色等,主要是从矿到分离厂再做成金属。中下游有中科三环、宁波韵升、正海磁材、金力永磁等,主要是买上游的金属,比如说金属镨钕、铽和镝,进行钕铁硼生产,属于稀土产业链的中下游。

行业整合方面,为了整顿和规范稀土行业的无序竞争,国家开始构建稀土大集团,最终形成了形成了目前“5+1”南北六大稀土格局。其中的“1”是指北方稀土,重点整合的是内蒙古、甘肃的稀土资源和企业。而“5”则是指中国铝业、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和南方稀土,重点整合的是江西、湖南、广东、福建、云南、广西、江苏、山东、四川等地的稀土资源和企业。

只有规范我国稀土行业,并加大科研投入,才能占领高端市场份额。

3

严格指标控制,出口规模减少

我国稀土供应实施严格的总量指标控制,从历史数据来看,指标配额增速向来不高,2017-2020 年CAGR 仅为10%。此外,2017 年以来国内打黑行动颇具成效,黑稀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供给弹性进一步减弱。

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稀土的开采与冶炼分离都需要获得配额。 配额的多少,是叠加在矿产资源这种有形资源上的又一层无形资源。2021年,北方稀土的的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指标占全国总指标的53%和47%。

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稀土出口量为35448吨,较2019年下降了23%。据中国官方周二(7月13日)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6月份,我国共计出口4012.4吨稀土,与5月份4171吨的稀土出口量相比下降了3.8%。

据美国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2018年美国的稀土供应100%依赖于对外进口,其中就有80%的稀土是来源于中国。在美国认定且使用的35中稀土元素中,进口自中国的稀土元素就占13种。可见,美国离不开中国稀土资源市场。至此,我国连续两年降低稀土的出口量,这样一来,美国的稀土资源恐将陷入“断供”困境。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发生,美国开始往稀土供应链本土化方向走。

为了降低稀土资源的对外依赖性,美国总统拜登表示,该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所用到的金属可以依靠盟友国来提供。但美国稀土行业对该计划持反对意见,认为可行性不高。

另外,还有媒体消息指,今年4月份,美国政府拨资19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3亿元)支持该国稀土开发行业发展。但有分析认为,美国若想打造属于自己的稀土供应链,或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海外现有稀土三大供给中澳洲Lynas 及美国MP 都已接近满产,缅甸矿在资源品质下降的背景下预计产量逐渐下滑。而海外新建稀土矿山项目多处于初期,3-5 年内难有增量,即使投产也将受冶炼产能不足的制约。

由于担忧未来的稀土供应将收紧,海内外买家都在加紧“囤货”,此举也助推了中国稀土报价的上涨。

三、需求端:战略下的能源结构转型

1

“双碳”战略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稀土功能材料的需求,特别是稀土磁材。

而实现碳中和的最根本方法就是从能源结构进行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根据两碳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从20%提升至25%,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电量要在“十三五”规模上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30万辆。

钕铁硼永磁体的加速渗透有利于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站在低碳经济的风口,稀土永磁材料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对其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2

新能源汽车

目前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其中,传统汽车占比接近40%,新能源车占比超12%;风电、消费电子、变频空调、节能电器领域占比均在8%-10%。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量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据中汽协统计,2021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4万辆、1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5.8%、238.5%,新能源汽车已连续7个月刷新单月销量历史记录。据悉,每辆新能源车钕铁硼的用量约为3-6千克,是传统汽车用量的3-5倍。以风电、新能源汽车为代表高速增长的下游需求将培育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稀土龙头企业。

浙商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以风电、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稀土下游均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且趋势明确,国内稀土龙头企业随着未来国家稀土配额的增长,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提高自产矿比例或采购低成本国产矿,实现规模增长和成本下降双受益,不仅业绩弹性大幅增加而且将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奠定优势地位。

新能源等下游需求的中长期驱动,高性能钕铁硼主要稀土原料为轻稀土氧化镨钕、重稀土氧化镝及氧化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节能变频空调、传统汽车等领域,我们预计2025年钕铁硼需求或达3.6-7.2万吨,将再造一个高性能钕铁硼市场。

来源:金十数据、贤集网、浙商证券、中汽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