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赌博”还要危险,大批年轻人“深陷其中”,央行早已发出预警

 孙双印 2021-07-21
曾几何时,纸币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二维码以及条形码。无论消费金额大小,这“二码”总能使我们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完成交易。虽然这种虚拟支付方式的便捷性,有利于加快资金的流通,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模糊掉消费金额的大小。因此,一些70、80后,总是觉得现在花钱比以前容易太多了,一不留神就进入了“月光族”的行列。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花完了怎么办?一个字:借。找亲朋借?太没面子了。那就只好以信用为抵押找银行借了。在如此消费背景之下,花“血汗钱”尚且大手大脚,毫无感觉,面对这“飞来之财”又岂会节制?
不得不说,花“天降之财”的确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分分钟可以让人感觉到,那种不劳而获的舒爽与惬意。然而,这样做真的一点风险都没有吗?
不要忘记,从信用卡中预支出来的钱,是以我们的信用作为抵押的。大多数人都是“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每月五千到一万元左右的收入是我们的常态。在物欲的驱动下,信用卡往往是最容易让我们忘却自己月薪的东西,再加上有了虚拟支付方式这一“帮凶”的协助,有很多人,贪图于一时花钱的爽快,预支无度,使得预支金额远远超出了自己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偿还的范围。这样一来,不仅自身陷入了债务危机,还会被列入“老赖名单”、“征信黑名单”等等,在日后乘坐高铁、飞机等日常交通工具时,都会受到限制,更为严重者,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面临牢狱之灾。
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很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都有所上升。现如今,我们国家的失信被执行人数高达1590万。联想这个数字在我国14亿人口中的占比,就知道“使用信用卡预支钱财是有风险的,稍不留神就会陷入龙潭虎穴”这句话并不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甚至是比“赌博”还要危险。
据相关数据显示,如今的年轻人消费水平非常的高。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存款大概只有1400元。在2019年的时候,某银行报告数据显示,90后这一代年轻人的平均负债高达13万元。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年轻人,深陷信用借贷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呢?细究原因,无外乎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两点。
首先,祖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遭受到同样的饥寒之苦,总是尽最大的可能让他们享受到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样一来,当这些孩子们长大后,他们丝毫不会懂得挣钱的不易,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在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且没有了置办房产、打拼生活、一切从零开始,创建自己的小家的顾虑和烦忧。祖辈留下的“资源”最终都会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份“私有财产”就好比一块免费的大蛋糕,当代年轻人在拿到它时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不用付出任何的代价。
这不免会给当代年轻人带来一种错觉,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不需要任何付出就可以拿到的“飞来之财”是切实存在的。而“信用”,相比于“努力工作”、“辛勤劳动”,是一种比较“虚”的存在,很容易被人忽略。对于可以心安理得接受来自家庭免费“大蛋糕”的年轻人来说,信用贷款无疑是一块来自于社会的“餐后甜点”,正好用其来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物欲。殊不知,与“大蛋糕”不同,在这块餐后甜点的深处还埋藏着一个锋利的刀片,浅尝无妨,但若贪图这浅尝的甜蜜而不可收拾,便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除却家庭原因,难道当代年轻人频陷信用借贷泥潭就和社会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当然不是。当今社会上信用借贷平台非常之多,为了吸引年轻人,这些平台往往绞尽脑汁地推出各式各样,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与此同时,一些银行在信用借贷方面的规则制定尚不十分完善。
在为年轻人“初步试水”提供便利之余,又有一些漏洞可以让年轻人透支超出自己偿还能力的钱财。虽说家庭的原因令当代年轻人没有养成理财的观念,没有培养起健康消费的良好习惯,惯于伸手接受“飞来之财”,但倘若社会上的借贷平台,在向年轻人推销金融产品之时,能够同时告知这背后的潜在风险,各大银行能够严把贷款出口,“悲剧”就会大大减少。
其实早在2020年央行曾就信用卡使用一事向人们发出过警告,告诫人们合理使用信用卡,但此举并未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就在最近,央行发布了关于信用卡的发行,还有交易之类的公告。公告提到的新内容主要包括,从2021年开始,将要调整信用卡的发行,还有其交易的金额。公告一出,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有所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