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门雪之子,慢性肠炎 龙华医院程焕章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7-21

程门雪之子,上海龙华医院主任医师程焕章先生治黏冻较多者,必用苍术并以马齿苋、白头翁,香连丸。本病冷痛甚者,加附、桂、干姜、姜黄。

粪便干结如羊矢外裹黏冻脓血者,当养阴血,以归、杏、桃等。有黏冻之时,不宜收涩。但有的药既能收涩,又能清热化湿:秦皮、椿根皮、石榴皮、乌梅、五倍子等可用之。对病情反复者,三七亦可用之。

大连名医李寿山先生,治久泻三字法:健、疏、导。脾虚湿困以健运止泻汤:参、术、姜、酒大黄炭、乌梅、草,久泻后重感或脱肛者去大黄加升麻、黄连。五更泄加四神;脾虚气滞以疏运止泻汤:四逆汤加酒大黄炭、木香、白术。反复发作加乌梅、木瓜;里急后重加薤白、黄连;脾虚热瘀以导运止泻汤:枳、术、楂、元胡、五灵脂、酒大黄炭。赤白黏冻加黄连、秦皮,腹冷痛加姜、桂、茴。酒大黄炭苦寒之性已去,小量(2克)变消导为收敛,导滞而不破,泻中有补,为治疗久泻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药物。

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徐景藩先生,治本证术、芍、连、脂为主干随证配伍。术、芍宜炒用。补骨脂与黄连比例为7:1;久泻粪质甚稀用补骨脂配益智仁,可加良姜与炮姜。亦可加用灌肠方:地榆30克,石菖蒲20克,白及10克。煎成150-200毫升,每晚大便后取右侧卧,药液保持40℃,以每分钟60滴速度徐徐滴灌,灌肠后臀部垫高约20厘米。右侧卧一平卧一左侧卧,各5分钟,然后平卧,能保留8小时以上,每晚1次连续5天,停2天后再灌5天,持续2个月,效果甚好,极应效法。


泄泻方

1.泄泻,脾胃虚寒,温运中州:香砂六君子汤化裁

方药组成  党参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炮姜炭5克,炒谷芽15克,焦神曲10克,大枣4枚,广木香5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伏龙肝12克。

功用主治  温运中州。适用于腹痛腹胀,泄泻,脾胃虚寒,胃肠功能紊乱。

方氏运用体会  曾治患者常某,男,61岁,1997年12月22日初诊。主诉:1个月前因饮食不慎、寒凉过多导致腹泻,每日3-4次,并伴腹痛腹胀,便呈稀水样,自服黄连素后,便次未减,但便由稀水样转为稀软便,腹痛腹胀仍在,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畏寒,自觉腹部发凉,四末不温。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形体适中,唇干色淡,语音尚清,双手欠温。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细胞、白细胞。舌质淡,白苔,脉沉缓。中医诊断:泄泻(脾胃虚寒)。西医诊断:胃肠功能紊乱。治法:温运中州。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党参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炮姜炭5克,炒谷芽15克,焦神曲10克,大枣4枚,广木香5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伏龙肝12克。4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1997年12月29日患者服用上方4剂后,腹泻已停止,大便已成形,每日1-2次,已无腹痛,腹,胀亦有改善,效不更方,投上方6剂继续扶正,并嘱患者忌食寒凉,注意保暖,以防再发。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至大便如水样为诊断依据。历代医家对本病均有论述,现今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腹泻或慢性腹泻。本病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均与脾、胃、肠等脏器有关。治疗当中应考虑避免再伤及脾胃一定要审证求因,灵活选方用药。还应特别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调节。忌服生冷,水果、油腻厚味或黏滑之品,多服用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食品来调养。

编选者按语  阳气虚衰,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腹痛腹胀,脾气不足则疲倦乏力,食欲不振,阳气不振,气机升降失常,故拟方意在理中温运。方中党参大补元气,助运化而正升降;合炒白术燥湿健脾;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炮姜炭、伏龙肝温中焦脾胃,使中州之虚得甘温而复;用木香辛甘微温行肠胃滞气;炒谷芽、焦曲、陈皮、法半夏和中助运水谷,标本兼顾,虚实互调,融益气运脾、温中散寒固肠止泻于一方矣。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太平和剂局方》由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炙甘草、陈皮、法半夏等8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化湿、和胃畅中之功,临床广泛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并能缓解镇痛药、抗癌药等导致的腹胀、便秘等消化道功能障碍等症状。药理研究证实,香砂六君子汤能抑制胃黏膜瘀血、水肿等病理变化,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上皮化生;能较好地拮抗胃黏膜的慢性损伤;促进胃液分泌,显著提高胃液游离酸度的排出量;增加已减少的胃窦C细胞,改善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还能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香砂六君子汤能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有利于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可并阻止碳酸氢盐自上皮细胞表面向胃腔内的移行,从而保护胃黏膜,使其免受损伤。香砂六君子汤对胃黏膜出血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胃黏膜损伤有促进自愈的疗效,且呈时效关系,治疗作用快速、高效。

2.久泄不止,脾胃虚寒,气滞湿阻:健脾渗湿方

方药组成  党参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炙甘草5克,炮姜3克,莲子肉6克,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大豆卷10克,伏龙肝15克(布包先煎)。

功用主治  健脾渗湿,理气和中。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寒,气滞湿阻,每日泄泻三四次,腹胀不适,常有肠鸣。

方氏运用体会  曾治患者金某,女,32岁,1994年6月3日初诊。主诉:腹泻3月余,日二三次。近日过于劳累,每日泄泻三四次,腹胀不适,常有肠鸣,口淡不渴,有时晨起面有水肿。便常规检查:不消化物。便培养:未找到致病菌。舌苔白厚,脉沉细略滑。辨证为脾胃虚寒、气滞湿阻。治宜健脾渗湿,理气和中。方药:党参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炙甘草5克,炮姜3克,莲子肉6克,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大豆卷10克,伏龙肝15克(布包先煎)。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5剂,腹泻已止,腹胀、肠鸣尚存,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陈皮10克,枳壳6克。理气和中除胀。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药后肠鸣、腹胀大减,宜用保和丸、人参健脾丸交替服用半月,巩固疗效。

编选者按语  《素问》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此由荣卫不足,腠理空疏,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于肌肉之内,后因肠胃虚怯乘袭之,遂成泄泻。又云湿胜则濡泻,寒甚为泄,暑热乘之亦为泄。至于七情伤感,藏气不平,亦致溏泄。邪气久客肠胃则为不禁之患矣。泻利症候者,暴泻、水泻,此二证秋夏间多有之。皆因饮食,所伤,及食生冷之物,暴泻不止。


须仔细询问,若噫气吞酸,干呕气臭者,此是伤食也。《内经》之论泄泻,或言风,或言湿,或言热,或言寒,此明四气皆能为泄也。又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脾虚下陷之泄也。统而论之,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故曰湿多成五泄。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必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本病临床上就是慢性结肠炎。

3.慢性腹泻,疏肝健脾:痛泻要方化裁

方药组成  陈皮10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炒白术12克,木香10克,伏龙肝15克,炒地榆10克,焦三仙各6克,炒槐花10克,马尾连10克,秦皮10克,大枣4枚。

功用主治  疏肝健脾,和血止泻。适用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

方氏运用体会  曾治患者高某,女,47岁,1980年3月14日初诊。主诉:慢性腹泻史4年,每当情绪紧张时腹泻腹痛发作,曾在我院外科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服用健脾止泻汤剂及中成药,均未见明显疗效。近2周来因情绪不好,腹泻腹痛加重,大便呈黄稀黏便,1日3-4次,便后痛减,有时带脓血便,并伴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大便常规化验:红细胞15-20个,白细胞3-5个。舌质略红,舌苔微黄,脉弦细。考虑此患者久泻不愈,是因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横逆侮脾,伤及肠络。治宜疏肝健脾,和血止泻。痛泻要方化裁:陈皮10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炒白术12克,木香10克,伏龙肝15克,炒地榆10克,焦三仙各6克,炒槐花10克,马尾连10克,秦皮10克,大枣4枚。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80年3月20日服上方5剂后,腹泻腹痛明显减轻,脓血便消失,时有胸胁胀满,嗳气,食欲,增加,大便略软,1日2-3次。舌质略红,脉沉略弦。上方继服4剂。

三诊:1980年3月25日服药后腹痛消失,无胸胁胀满嗳气,大便略稀软,每日1次。为了巩固疗效,,仍以疏肝健脾为主。处方:陈皮10克,白芍10克,防风6克,炒白术12克,广木香6克,伏龙肝15克,大枣4枚,茯苓15克,炒扁豆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随访连服7剂后痊愈。

编选者按语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胃主降,脾主升,脾胃健旺,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如果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则发生泄泻。六淫之邪,能使人泄泻,但其中以寒、湿、暑、热等原因引起者较为多见。脾脏喜燥而恶湿,故湿邪最能引起泄泻,所以有湿多成五泄和无湿不成泻之说。其他如寒邪或暑热之邪,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处,也能直接影响于脾胃,使脾胃功能障碍而引起泄泻,但仍多与湿邪有关。临床上由于情志失调,脾气素虚,或原有食滞,或本有湿邪,但未至发病,复因情志失调,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成泄泻的,一般病久难治。方氏此处套的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自《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因张景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痛泻要方最早载于《丹溪心法·泄泻卷》篇。书中虽无方名,但所列药味(防风、白芍、白术、陈皮)与痛泻要方完全一致并标明治痛泻字样,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抑木扶土。大凡肝强脾弱患者应用即有效。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名中医丁光迪先生治久泻,挟脾肾阳虚以四神丸无效者,改升阳止泻法,用羌活胜湿汤加升柴荷。痛而有黏液者,为湿积阻滞气机虚中挟实,用芩、连、芍、二陈、吴萸、木香等。有以半夏治黏液者,黏冻较多者,必用苍术。泄燥交加者,加枳、术或归、桃;善后以参、术、芍、芎、红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