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首最经典的立冬诗告诉你 立冬时南北差异有多大

 董点国学 2021-07-21

秋去冬来,一年最后的一个季节来了。说到立冬,大家往往会想到北风吹,落叶飞,但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立冬前后,各地的气候和景色很不一样。

这时候,我国最北部的漠河最低温度已经达到零下十几度,冰天雪地、万物凋零。

黄河流域的最低温度降到10℃以下,一片深秋残景,菊花快败,红叶将尽。

淮河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温度在10℃到20℃之间,秋色正浓,是最适宜赏秋的时候。

而华南则在20℃以上,依然青山绿水、温暖宜人。

我们从北往南看看诗人们笔下的立冬。

因为跑到东北去写诗的诗人实在太少了,再加上东北在历史上常常由游牧民族统治,所以,立冬诗词之旅只能从黄河流域开始。

先看最著名的一首立冬标配诗: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这是明朝王稚登的《立冬》诗,王稚登是苏州人,两度入京。诗里写“客里过”,这首诗应当是客居北京时写的,北方立冬时秋风才会吹尽了庭院树上的树叶。“今宵寒较昨宵多”,这句虽然不见得是实际的温度变化,但它是从秋到冬的心里感受,是心理感受的温度,它写得淡淡的,但却有浓郁的恋秋之情和怀乡之思,一直被当做是立冬的标志诗句,不过,它只能是北方的立冬标配诗。

唐朝李峤写的《十月奉教作》也是立冬前后的诗:

白藏初送节,玄律始迎冬。

林枯黄叶尽,水耗绿池空。

霜待临庭月,寒随入牖风。

别有欢娱地,歌舞应丝桐。

叶落水涸,霜月寒风,这等景致也是在北方。“白藏”是秋天,“玄律”是冬天。古人有“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的说法。

大诗人李白也写过一首六言的《立冬》诗: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这个不写诗会死的诗仙,居然说在立冬“冻笔新诗懒写”,这显然是北方的立冬,已经冷得笔墨都冻住了,需要生炉取暖温酒了。不过这懒看来主要是冻出来的,喝了酒之后,李白身子暖和了便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别致的六言诗,他醉眼看花月,恍惚间还以为这满眼白茫茫的月光是雪花。

和北方相比,江南的立冬别有风味: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这是元代仇远的《立冬即事》。

仇远是杭州人,在江苏溧阳当过官,基本都生活在长江流域,这首诗是长江流域立冬的景色,和北京的立冬不一样,南方立冬时不算太冷,连霜都还没出现,树也是“木叶半青黄”,南方四季常青的树很多,冬季落叶的树在这时候叶子正黄,还要过一段时间叶子才会凋落。在立冬前的小阳春天气中,二度开花的梅花还在绽放馨香。

小阳春天气是指立冬前后,在江淮和江南等地经常会出现的回暖天气,暖如春天,所以被称为小阳春,也叫小春。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道:“冬初和暖,谓之十月小春。”这时天气暖如阳春三月,经常会有春天开花的植物,如梅花、梨花、桃花、玉兰、苹果、樱桃、丁香、海棠等在小阳春里搞错季节,二度花开,秋草也会生出新绿。这是典型的南方天气。

宋朝僧人释文珦有一年立冬这天在外面闲逛,写了一首五言律诗《立冬日野外行吟》,全诗虽然一般般,但有一联不错,成了立冬名句: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立冬时水没有枯涸,蓝天碧水融为一体,这样的景色也在南方。

杜牧在长安怀念扬州的名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怀念的也是秋去冬来的江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时的江南,山依然青,水依旧长,草木尚未凋零,夜晚寒意不浓,还能够出门游玩赏月逍遥吹箫。要是在立冬的长安,估计户外吹箫,手指头会冻木了。

再从江南往南的华南,留下的立冬诗也不多,但和东北相比,华南一直是中原政权自己的地盘,会派官员去华南,在唐宋时,华南还是文人的流放地,所以写华南的诗文比东北多多了。南宋的李洪就在广西当过官,留下了一首《鹧鸪天》,描写了立冬前后的华南风景:

十月南闽未有霜,蕉林蔗圃郁相望。

压枝橄榄浑如画,透甲香橙半弄黄。

此时的华南,橙黄蕉绿,俨然一幅夏秋时节的丰收景象。

立冬时,中国南北虽然风景不同,但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里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却有相通之处。立冬,秋去、冬来,一年走到了最后一个季节,伤时感怀往往是诗人们常有的情绪,下面两首诗都描写了这种情绪:

         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宋  葛绍体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南宋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秋天已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如果已经辜负了秋,那就不要再辜负冬了。

在这刚刚开始的冬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看看存货:

为什么重庆公交上的刘某敢撒泼?泼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金庸笔下的郭靖守襄阳荡气回肠,真实的守城英雄更加可歌可泣

“霜从天降””露结为霜”原来都错了,三个角度看懂中国的霜文化

李商隐loser的人生告诉我们:做人最要紧的是搞明白自己要什么

别说到菊花就想到蜡笔小新和清明节,中国的菊花才不是这样的

既阳又阴,既正又邪的重阳节

寒露一候,鸿雁可曾来宾?

在西周赴一场中秋之约

一枚理科小直男的白露节气

到了宋朝才知道,原来精致会抑郁

汉字演变:隶书和简体字的逆袭上位

汉字六书:蓝瘦香菇是六书中的哪一书?

立春到生肖换 VS 年初一换生肖

你知道的介子推是假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