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团参加丰收节 体验印度风情

 亮灯 2021-07-21

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


来自东北的亮灯,讲述移民加拿大的生活

文 | 亮灯

对一般人来说,印度是神秘而又多彩的国家:味道特别的咖喱,形态奇异的瑜珈,乐感极强的舞蹈,传统的民族服饰,虔诚苦修的宗教,大篷车电影,拉兹之歌,还有那在笛声中摇摆直升的眼镜蛇……

想去印度看看吗?想。

打算什么时候启程?没计划。因为想去的地方太多,排不上。

那么机会来了——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标是丰收节——素里印度人聚居地。

不用乘飞机,不出国门,省略旅途辛苦舟车劳顿,从家出发,10分钟车程到达目的地。我之前曾多次参加素里丰收节,这次为好奇的朋友们充当导游,带着一行十几人来参加素里的印度节日瓦萨琪(丰收节)了!

瓦萨琪(Vaisakhi)是印度锡克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为庆祝1699年锡克教创教,全球的锡克教徒都会在每年的四月举行一周的庆祝活动,族人以此当作新年,也叫丰收节。今年素里的丰收节是在4月21日。

配合这喜庆的节日,我希望大家都穿上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装。当日天气晴朗,但气温却不高,为防止感冒,节日盛装只能藏在羽绒服里了。

最先经过的是印度神庙,先进去找找来到印度王国的感觉。

这白球尖顶标志的地方是印度锡克教敬拜的场所及活动中心,名为谒师所。在印度,最重要的谒师所是金庙,所以我称这里为神庙也不算离谱。

富丽堂皇的庙堂,虔诚的教徒,弥漫在空中的音乐,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印度。

基督教敬拜上帝、《圣经》,锡克教敬拜的是真神、《古鲁.格兰特》经。礼拜时信徒跪在经文面前叩头,并献上金钱或食物。然后在堂中打坐,跟随长老唱经文诗篇,会后还有团契爱筵。礼拜时以旁遮普方言为主。信徒入会时要宣誓持守五戒:不偷盗,不奸淫,不抽烟,不吸毒,不叛教。


信徒进入谒师所要脱鞋,打坐,男人要戴头巾帽(turban),女人头上披纱巾(chiffon),以示恭敬。

祈福男女各排一队,不必上香,只在地毯上叩头跪拜。

锡克教的创始人是古鲁.那纳克,所有教徒信奉真神。但锡克教没有神像,真神委托古鲁向人传播新的救赎启示,而《古鲁.格兰特》经文被锡克教徒奉为“永远活着的古鲁”,所以他们日常跪拜的是经文。

这位坐在神殿中央手里摇着类似橄榄枝的长老应该是古鲁的化身代表。

三位长老在一旁击鼓吟唱经文诗篇,大堂内梵音裊裊。

参拜起身后,领取神赐给的一小揑食物,看上去类似红糖。

入乡随俗,我让朋友们都戴上了庙里准备的三角头巾。事后才知道,头巾是男士戴的,女士是戴纱巾的。难怪后来走在人群中总有人多看我们几眼,且主动求合影者众,原来我们这打扮类似印度版的花木兰。

虽说我这一知半解的导游带着大家出了把洋相,但错得美丽,何不将错就错,我决定下次参加丰收节还是如此打扮,保留我们的特色。

人们陆续前来朝拜,许多老妇人在一旁赤脚席地打坐。

朋友们也夹在印度教徒当中上前参拜,她们不是在做样子,而是心怀虔诚。其想法也简单:佛教最早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所以印度真佛的法力更高。当初唐僧师徒行十万八千里路去西天取经,历尽磨难,而今真佛近在眼前,哪有不拜之理?

出了神庙,我们就汇入了五彩缤纷的人群当中,封了路的街面上全是赶来参加节日的人们。据说全天从早9点到晚6点,会有40多万人参加。


路旁一个大舞台上,现场包头巾吸引了众多人排队等候。

这包头巾是锡克族成年男子必戴的,头巾展开足有6米长。所以一般男人都要随身携带象牙木梳和一根长发簪,可伸进头巾里挠头用。

锡克教的男人按规定要蓄长发(终生不剪发,头巾帽里盘着的头发想必很长很长)、不剃须、戴手镯、佩短剑、着短裝。分別象征神圣、清洁、决心、战斗和警觉。就是这番打扮(注意腰间挎的短剑)。

免费包头,免费的头巾,印度节上提供的所有服务、食品统统免费!

头一天我们去COSTCO时就见到许多印度人在一车一车地购买各种食品饮料,为第二天的节日做准备,估计商场的库存都被他们搬空了。

由于对印度食品的味道不确定,我们只挑那排队人少的摊位,领一份食品大家分尝,即便难吃,也不致浪费。其中有一两种印度小吃不知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味道还真不错,大家都表示能接受。

在这人山人海中,有美食的诱惑,有看花眼的奇装异服,我们要保持队形不乱太难了,刚汇入这汪洋大海般的人流就走散了几个。后来我们把气球挂在照相机的三角架上,高高举起作为队标,其他找不着北的朋友跟随气球才不致走失。

在这几十万人的节日现场,没想到竟会巧遇我公司的印度同事和她的妈妈姐姐。

在印度人占绝对多数的人群中,我们是稀有的外国人,许多人主动邀我们合影。我教大家一句打招呼的词儿:Happy Vaisakhi !,每当合影过后,朋友就送上一句 Happy Vaisakhi !好比老外用中文跟我们说“新年快乐!” 老印听了都开心地回一句 Happy Vaisakhi !节日真心快乐!

看到有亮点的奇装异服时我会请求合影,所遇男士们全都爽快应邀,高兴奉陪,印度妇女则比中华女子含蓄得多,有的很愿意,有的则笑而婉拒。



五颜六色的头巾演绎着印度风情



多元文化融合,民族大团结,各种闪亮合影,简直就是拍电影的节奏啊!——当场走散的朋友过后看着照片万分遗憾无限感慨地说。

除了包头巾和美食,最吸引眼球的当数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俊男靓女们,这里简直就是个印度时装大秀场。

走起来——

印度女人披在肩上飘曳在身后的长纱巾令她们前看后看都那么阿娜多姿。

其实印度妇女最讲究的服装名为“纱丽”。如同中国的旗袍、越南的奥黛、日本的和服,都是尽显各国女性风姿的华美服饰。每条纱丽长5米5,最便宜的纱丽也在$200刀以上。因纱丽穿起来太繁琐太费时间,所以一般都以传统服饰加长纱巾代替了。

年轻的印度妈妈们结伴出行

印度猛男帅锅

天然背景、天然的模特T台。


这几位没包头的帅锅是什么情况?

锡克教徒在印度总人口中只占2%,这几位应该是锡克族以外的印度人,只能这么猜想。

印度老大爷?——男士都留长胡须,真让人分不出年龄大小。

路两旁搭起好多舞台,唱的不仅仅是对台戏,而是多台戏。活动从早9点至晚6点,印度歌舞表演还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学生在演唱

类似社团领袖的人物在印度电台搭的舞台上用英文演讲

加拿大军队现场展示及招募新人。


因为在神庙里逗留的时间长了点,我们没赶上9点钟开始的大游行,只见到几辆收尾的花车。这为我们明年再来丰收节找到了理由,下次要早早来看节日游行。

离开节日现场后,路遇两个会讲中文的西人美眉,听说我们刚刚参加了丰收节,问明路线她俩也兴致勃勃赶去参加了,临走前留下电话地址,希望我们也能去参加她们周末举办的OPEN HORSE活动。

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入就这么简单!

游行路线图

素里丰收节地点:Gurdwara Sahib Dasmesh Darbar,12885 85 Avenue, Surre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