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陪你读绘本 | 最近孩子总说“我不要、我不听”,也许这只是他在探索自我

 故事飞船 2021-07-21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常常问一些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触及了认识论、生存论与形而上学。面对这些问题,大人也不知如何更好地为孩子解答。我们今天请到了教育哲学专家高洁博士,看看她怎么面对小孩子的“终极问题”。

高洁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哲学方向博士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教育学院教育哲学联合培养博士

孩子们总会通过绘本中有血有肉、具有生命力的故事进行如同哲学家一般的思考。比如:我是谁?为什么我不是一朵小花?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怎么样?为什么我们要和他人友好相处?为什么大家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只有孩子会问出这些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触及了认识论、生存论与形而上学。面对这些问题,大人也不知如何更好地为孩子解答。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这些人生奥义的时候,绘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问与回答的平台。绘本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阐述道理,而是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融入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中。孩子或许还没有能力从中提炼出人生哲理,但好的故事会慢慢渗透进孩子的内心,为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提供养分。

今天,我们就通过两个绘本来探讨一个哲学问题:自我认知

变色龙先生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变色生存,殊不知主动失去自我换来的却是不断被他人误解,非但没有获得安全的生存状态,内心的安宁和喜悦也最终变成了难受、害怕、烦恼、生气。反倒是做回自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来自飞船阅读课:《变色龙先生找不到自己了》

对自己不满意的大象总想着改造自己,直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被他人所认可并创造了价值,才发现原来自己有着熠熠生辉的闪光点,找到了生活中的意义感。

来自故事飞船2018.02(上):《一头喜欢自己的大象》

初读这两个故事,我们能看到正视、发展与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至关重要,在合适的时间引导自我意识的萌发,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让孩子懂得不能一味地忽视自我、迎合他人,也不能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故事还可以继续深挖下去,它们都涉及到人的自我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人具有哪些与生俱来且不可改变的存在意蕴以及人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根本性问题。

任何自我都不是凭空产生,“自我”是相遇与回应的产物。当人与人或人与世界相遇,并产生交流之后,才能感知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婴儿自出生之后便有了相遇,与妈妈的相遇,与他者的相遇,与床、房间、周遭一切的相遇让孩子不断觉知“自我”。

要知道,动物与人最根本性的区别即在于对“自我”的体察与意识。

那么婴儿的自我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生理上来说,自出生后,婴儿的身体就进入了公共领域。

最先是意识与身体相遇。婴儿慢慢在头脑中意识到了身体的存在,控制身体,感觉到疼痛与快乐,这是大脑与肢体、感觉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形成了对自我的第一次认识,知道身体可以被意识所控制,知道这个身体是我自己的。

第二种自我认知的方式,是对自我存在于某个场所的感知,如床或家庭所在的空间,这些空间并非自己的身体,与身体不同,但可以承载、容纳我们的身体,身体会与环境形成某种默契,在默契中获取稳定感与安全感,自我也通过与空间的区分而进一步得到发展。

变色龙先生在故事的开始就是通过寻找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保证生存、觉知自我的,但他总是在迁就环境,直至丢失了自我而感到恼火,最后在友情中找到了自我的归属。

来自飞船阅读课:《变色龙先生找不到自己了》

第三种自我认知方式,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获得的。随着婴儿自我的发展,父母、亲戚、玩伴、老师等逐渐出现以及融入到他的意识当中。

这正是《一头喜欢自己的大象》故事中认识自我的过程,与他人的相遇让我们反观自我,也更加明白世界中是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事物的,这些与众不同之处正是他在这个世界能够生存下去的原因。

来自故事飞船2017.02(上):《一头喜欢自己的大象》

孩子通过与身体、环境、他人以及世界的相遇和碰撞,自我与之形成彼此共生的关系,不停完善同时不停地修正自我意识,也逐渐学会人应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与他人相处。

孩子自我认知过程,家长该如何引导?

通过自我的形成,我们也能看到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所谓“自我”的意识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生理的认识,如身高、体重,对心理的认识,如兴趣、偏好,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相处的关系意识,如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样子,以及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

自我意识产生之后,人们就开始对自己有不同的行为变化,比如孩子在二至三岁产生自我意识后,开始坚持自己吃饭,开始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和家长“唱反调”,即使自己喜欢做的事也要说“不喜欢”,开始知道所有事物都有专属的名称且功能各异。

来自故事飞船2017.06(下):《晶晶的眼镜》

至四五岁时开始有竞争意识,希望自己跑得最快、做得最好等。而再大一些便有了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并懂得关注自我成长。

所以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认识的形成各有特点。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来进行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保护。我们无需担心孩子的“执拗”,即使他们没有独立完成某事的能力,但在他们坚持主张“自己做”时,也适度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让他们从心里感受自己的存在以及家长对他们的支持。

无需担心孩子的“反抗”,当他们开始“唱反调”时,不要一味打压,或者顺从,要艺术地告诉孩子,家长理解你的心情的,但家长也有家长的考虑,请他们理解。当他们争强好胜时,明明没有获得第一却告诉父母他是第一时,请告诉孩子:“也许你没有获得第一,但我们依然为你的努力感到开心。”

每一次的绘本共读都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点亮彼此生命的过程,父母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进绘本。如果说孩子对于“自我”这个概念还是懵懂的觉知,那么家长已经有了对“自我”丰富的体验,也经历了很多涉及自我在生活中的问题。

就像在这两个绘本中遇到的问题一样,当父母在给孩子讲述认识自我的时候,是否也隐约地反思在这样一个评价标准与价值观巨变的时代,来自各方使人焦虑的不安全感也迫使自己去迎合、去伪装,异化的自我在分裂中愈加空虚与失焦。

思考绘本中的哲学意蕴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正是在家长激发孩子思考,在孩子对自我、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及其生活发问的过程中,孩子与家长共同感受到他成长的渴望,而孩子也正是在思考与发问中追寻成长的意义、生活的意义。

来自故事飞船2017.04(上):《我要当个牧羊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故事飞船APP,在孩子的问题中一起寻找世界的意义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