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东西总被乱扔的女孩终于决定离家出走

 故事飞船 2021-07-21
本文首发于故事飞船  
全文约2066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小庚今年12岁,上初一,成绩不算拔尖儿,但爱好广泛。她小学开始接触动漫,深受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家里收藏了不少周边手办、海报、光盘。小庚也因为这份爱好掌握了不少技能——服装设计、写作、视频剪辑等等。父母对她的态度和她每次考试的成绩直接相关,「他们对我爱好的尊重是有明确条件的,如果我考得好,他们就能对我宽容一点,如果哪次考砸了,那回家等着我的就是撕漫画掰CD」小庚的语气有一些无奈,但又透露出一种习以为常的平静。

不过最近,小庚离家出走了。

事情发生在学校六月的月考之后,向来是小庚长项的英语这次的分数却意外地低。于是爸妈在家大发雷霆,先是把小庚的限量手办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送给了亲戚的孩子,又撕了几本她新买的漫画。

或许是不满和隐忍积压太久,或许是这次失去的东西太过让人心痛,小庚在那个晚上毅然决定离家出走……

昨天碰巧看到一个热搜  #我爸把我的玩具送人了#,大大小小的网友们倾诉着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被父母或其他长辈随意处置私有物品的经历。我突然意识到小庚父母的这种行为至少在国内绝不是个例。

↑ 高一时自己用压岁钱买的遥控车玩具被妈妈送人 ↑

↑ 二年级时喜欢的《猫和老鼠》光盘被爸爸借给同事的孩子 ↑

↑高二时做了笔记的课本被妈妈借给朋友的孩子 ↑

↑引以为傲的收藏品被爸爸送人 ↑

↑ 小时候最喜欢的娃娃被妈妈送人↑

↑舅舅给自己买的电子琴和幼儿园老师送自己的丝巾被妈妈送给侄女 ↑

↑ 6岁时舍不得打开的旺旺大礼包被妈妈送给了哥哥 ↑

↑上大学后书包被妈妈送给了表妹↑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几张截图是什么感受,馒头妈自己有一种童年回忆如潮水般袭来的感觉。馒头的外公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大家长,在对我的教育上时常显得有些武断和专制。他没有不经我同意把我的东西送人,但曾经不经我同意把他认为不重要的《哈利波特》小贴纸扔掉。我当时哭着质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没收捡好,随意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以为是我不要的。「反正你还有这么多,少几张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他当时对我说的话。

不少中国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缺乏边界感,妈妈最常说的话是「你人都是我生下来的,还有什么什么是我不能看不能知道的!」而爸爸则会说「我是你爹,我生你养你,我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的,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这一类父母,无论是对孩子本身,还是对属于孩子的物品,他们都觉得自己有着绝对的掌控权和处置权。他们惯于漠视孩子的隐私权,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有隐私的。

前两年大热的家庭剧《小欢喜》中,也涉及到了侵犯孩子隐私权的情节。方一凡的父母因为怀疑他早恋,偷偷翻看了他手机的聊天记录搜集证据。如果说上面提到的的那一系列「迷惑操作」父母或许还意识不到是对孩子隐私权的侵犯的话,那翻书包、看手机一定是大部分家长也都清楚的不恰当举动,不然也不用「偷偷地」了。

回过头去看那条热搜下的评论再度让我窒息

豆瓣上也有一个类似的帖子

哪怕知道不会是个例,还是惊讶于这种行为的普遍。父母会将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合理化,比如在扔东西的时候说「这些东西占地方、没用,也不见你看/玩」;比如说在讲东西送人时说「反正你现在大了,也不用了/不玩了,放在家里也是浪费,还不如送给xxx」。其实他们关注的始终是一件物品的客观价值,比如说价格、实用性或者利用率,却忽略了孩子倾注在物品上的情感成本。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或者说我们的身上都屡见不鲜,或许儿时、青春期时,我们也曾为爸妈的这些做法愤怒、伤心,却在自己成为父母之后,逐渐淡忘了当时的痛苦甚至耻辱,不再和当时的自己共情。于是偶然的某一天,我们也许突然就成为了当年自己深恶痛绝的那种家长。这样的代际循环太可怕了。

小庚在父母报警之后不久自己回到了家。妈看她安全回来了,先前的担忧和自责又逐渐被愤怒取代,劈头盖脸地批评她一顿,只不过这回没撕书。他们让她下次别来离家出走这一套,社会险恶不是她能够想象的,只有家才是永远安全永远不会伤害她的地方。

小庚沉默着听完,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样,用胶带一点一点把撕毁的漫画书粘了回去。手办是没法要回来了,她只能暗下决心,想办法把下个月的饭前省下一点,看能不能先重新买一个,如果不够的话,那下下个月的饭前也得省一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