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义中心完小、碧桂园小学课题活动两则

 绿色化学 2021-07-21

《利用学生经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展示课活动通讯 

2020年9月15——930日,《利用学生经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进行了“以学生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生成”为主题的展示课活动,这次活动我们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于9月20日进行了集体备课,针对课题组的老师选定上课的内容,大义完小的数学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妙招,一起进行备课;第二阶段于9月24日刘莹老师上了《植树问题》,9月28日王成英老师上了《烙饼问题》,老师们观课后,根据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首先是王成英老师执教《烙饼问题》。王老师将数学元素融入生活,很好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接着是刘莹老师执教《植树问题》。老师在开头用实际生活导入轻松地把大家带入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最后议课环节中,大义完小的数学教师都踊跃发言,肯定课堂上的亮点,也提出自己不一样的看法。通过这次活动,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也让我们坚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王成英)

粽情端午 育传统美德  扬爱国情怀

碧桂园实验小学开展端午节劳动实践活动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所蕴含的文化精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端午节到来之际,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活动安排,碧桂园实验小学开展了以“粽情端午 育传统美德  扬爱国情怀”为主题的端午节劳动实践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等途径,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爱国故事,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古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用手抄报精心呈现出来,向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的深邃内涵及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些手抄报,我们也知道了端午节的特色活动亦因地域不同展现不同的风俗习惯,同学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稚嫩的画笔描绘了心中的端午节。可爱的人儿和顽皮的粽子给我们带来的开心的味道。

除了绘画和手抄报,还有很多学生以劳动的形式迎接端午节的到来,学包粽子就是最具传统特色的劳动实践方式。

瞧!同学们认真包粽子的样子可真好看

一片片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在一双双巧手摆弄下,变成了一个个诱人的粽子,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呀!学会了报粽子的同学们都说:“劳动让我快乐,包粽子看起来这么难,我都能学会,我发现自己好厉害啊!”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一次劳动实践不光让学生找到了劳动的喜悦,还增强大家的自信。

端午节劳动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是一次心灵与历史的深情碰撞,是一次文化与践行的完美融合,更是幸福在爱的簇拥下的一种流露和升华。(碧桂园实验小学文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