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273):三生有幸——释“幸”

 秋琰 2021-07-21

朱英贵

一、“幸”字小引

今天我们一说到“幸”字,自然会联想到“幸福、幸运、荣幸、庆幸”等一些很好的字眼,其实与“幸”字有关的一些词语却另有一层含义,诸如:幸存、幸亏、幸好、幸免、侥幸、有幸等,这些词语中的“幸”,都隐隐地含有“吉而免凶”之义。

有一个成语叫“三生有幸”,“三生”是佛家所指的前生、今生、来生,言其“三生”都能得到幸免于难,避凶就吉。一般人不懂此义,将其理解为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都很幸福,用于日常交往。

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那是关于“三生石”的传说。传说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这才叫“三生有幸”。

其实,“幸”字的构形理据实乃“不幸”,它的造字本义应当是古代用来锁执犯人手腕部位的刑具,相当于今天的手铐。下面我们来讨论“幸”字的形义联系。

图片

二、“幸”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图片

 “幸”(㚔、𡴘)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幸”字的甲骨文为独体象形字,像一副中空而两端有辖的手铐的形状,中间的一条横线表示可以锁住人的手臂。“幸”字的金文形体跟甲骨文的构字理据是一脉相承的。演变到小篆字形则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形体(参见上图):一个是《说文·㚔部》的“㚔”字,另一个是《说文·夭部》的“𡴘”字。

《说文解字》卷十㚔部:“㚔,所以驚人也。从大从𢆉。一曰大聲也。凡㚔之屬皆从㚔。一曰讀若瓠。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爲㚔,㚔讀若籋。”其实这个“㚔”字应该读作niè(尼辄切),许慎将它的字义释为“㚔,所以惊人也”,意思是指“㚔”是一种使人惊惧之物。也就是说,“㚔”是古代锁执犯人的一种刑具,相当于现代的手铐,用两块中空而上下两端有辖制机构的木料制作,强迫捕获对象将双手伸进去,再将两端的辖收紧,手便抽不出来了,借以限制其自由。

《说文》所谓“从大从𢆉”,应该是上部为“大”,下部为“𢆉”构成的会意字。这是依小篆字形进行的解释,其实如果依据它的甲骨文与金文字形来看,“㚔”是一个独体象形字,像锁手的桎梏之形。那么,既然“幸”字的造字本义是古代用来锁执犯人手腕部位的刑具,对于犯人来说它是不幸的象征,而对于抓捕者来说,那就是“幸”,因为被抓捕的人再也跑不掉了。

另外,在《说文解字》卷十夭部的“乔”字与“奔”字之间还有一个“𡴘”字,读作xìng(胡耿切),才更切近我们今天说的“幸福”或者“幸运”的“幸”,许慎解释为:“𡴘,吉而免凶也。从屰从夭。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𡴘。”可见,表示意外免于夭死为“幸”(𡴘),“幸”(𡴘)字表示幸免之意,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

也就是说。在说文小篆中,“㚔”与“𡴘”是两个不同形体不同意义的字,二者并不相混。即便是在说文小篆之后这两个字也还是有明确分工的,一般来说,“㚔”字仅为组字构件,并不单用,如组成以“㚔”为构件的“𡘺”(执)、“𡙈”(报)、“𤀎”(泽)、“𦆎”(绎)、“𧬳”(译)、“𩦯”(驿)等字,而手械之义则由“梏”字取代,这样一来,“㚔”字跟可独立使用的“幸”(𡴘)字,并无混用的现象。

然而,“㚔”与“𡴘”这两个字形后来经过隶变与楷化,先是将上部演变为“大”,之后又将“大”写得像“土”,再加上下部的“屰”也被同化为“𢆉”了,于是就都成了现代汉字的“幸”字这样一个字形了,故此只好放在一起来讨论。

(由于微信公号程序软件的原因,以上几段文中有一些字未能显示,特用图片形式补发如下。)


图片


图片

 商朝带枷者(石雕)

三、“幸”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依据甲骨文和金文的初文来判断,“幸”字的构字理据应该是指锁执犯人手腕部位的刑具,即“桎梏”的“梏”,因此它的造字本义当为上古时代的手铐,这个意思在甲骨卜辞中常用,后来单独使用的时候并不多。例如:“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左传·宣公十六年》)这里的“幸民”就应该是指戴有手铐的人,即拘捕起来的罪人。

“幸”字作为锁执刑具的意思更多的是保留在“幸部”的字中,如:“執、圉、報”等字,而后来的“幸”字更多的则是表示吉而免凶的意思了,因为这也是“幸”字字义的另一个本源。作为这个本源的“幸”字的最初意思是“凡应死而生曰幸,应生而死曰不幸”。例如:“幸而至于旦。”(《礼记·檀弓》)又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论语·雍也》)

“幸”字由吉而免凶的基本常用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意外地得到成功(幸运)。例如:“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再如:“恩随事至,荣与幸并,惭抃怵惕,罔知所喻。”(唐·韩愈《谢许受韩弘物状》)又如:三生有幸,荣幸(光荣而幸运),万幸(非常幸运)等。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欢喜,庆幸。例如:“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再如:幸灾乐祸。

二是表示愉快,幸福。例如:“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三国演义》)

三是表示使之欢乐或欣喜。例如:“愿大王以幸天下。”(《汉书·高帝纪下》)

其二,表示意外地免去灾难(侥幸)。例如:“非分而得谓之幸。”(《小尔雅》)再如:“今吾外刑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武不行而胜,幸也。幸以为政,必有内忧。”(《国语·晋语六》)又如:“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孟子·离娄上》)又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因偶然的机会而邪念得逞。例如:“今守度奉量之士欲以忠婴上而不得见,巧言利辞行奸轨以幸偷世者数御。”(《韩非子·诡使》)陈奇猷集解:“谓以侥幸而偷欺于世也。”再如:“虽其术之工者往往多验,而吾谓其皆出于幸中,不可谓之知命。”(清·戴名世《命说》)

二是表示幸亏,幸而。例如:“今戣幸无疾疹,但以年当致事,据礼求退。”(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再如:“幸二集尚有宋板,而新本亦有翻宋板者可据耳。”(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又如:“幸译本已告一段落,可以休息了,此后豫告,请除我名。”(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三是表示希望,期望。例如:“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再如:“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材犹在朝廷,幸善待之。”(宋·叶适《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又如:“今天下以夫子为一代宗匠,幸示我以匡救之道!”(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

其三,表示宠爱,使之感受怜悯。例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幸”是宠爱的意思;再如:“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吕氏春秋·至忠》)这里的“幸”是使之感受怜悯的意思。又如:“一士夫位已显矣,不近女色,专幸狡童。”(清·吴下阿蒙《断袖篇·两宠童》)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受帝王亲幸宠爱的佞人。例如:“政移五幸,刑淫三狱。”(《后汉书·桓帝纪赞》)再如:“忤贵幸,外迁,久乃历司勋,吏部员外郎中。”(《新唐书·李至远传》)又如:“嬖幸酿乱,几与昏庸失道之主同其蒙蔽。”(《明史·佞幸传序》)

二是指旧时男子的情爱。例如:“晞草露如郎幸薄,乱花飞似妾情多。”(宋·秦观《苏子瞻记江南所题诗本不全余尝见之今以补子瞻之遗》之二)再如:“薄幸更无书一纸,画楼愁独倚。”(宋·周紫芝《谒金门·春雨细》词)这一句的“薄幸”系古时女子对情人的一种暱称。

三是表示牵系。例如:“毋绵挛以幸己兮,思百忧以自疹。”(《文选·张衡〈思玄赋〉》)旧注:“绵挛,系貌。幸,引也。”

四是表示求恩幸。例如:“是以群臣百姓人挟其私而幸其主。彼幸而得之,则主日侵;彼幸而不得,则怨日产。”(《管子·任法》)再如:“及事益多,吏民弄巧。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史记·汲郑列传》)

五是表示哀怜。例如:“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吕氏春秋·至忠》)

其四,表示褒赏。例如:“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取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周礼·天官·大宰》)郑玄注:“幸谓言行偶合于善,则有以赐予之,以劝后也。”

由此又可引申出优胜的意思。例如:“夫兵幸于权,权幸于地。故诸侯之得地利者,权从之;失地利者,权去。”(《管子·霸言》)尹知章注:“兵幸在于有权,权从在于得地。幸,犹胜也。”

其五,表示帝王或皇族亲临。例如:“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史记·孝文本纪》)再如:“德宗之幸奉天,仓卒间,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又如:“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汉武帝封禅的故事。”(《醒世恒言》)又如:幸顾(帝王临幸垂顾)、幸听(皇帝亲临听讲)、幸学(皇帝巡视学校)等。

由此又可引申出君王与宫妃同房的意思。例如:“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战国·宋玉《高唐赋》序)再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史记·项羽本纪》)又如:“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如:“日与萧妃独处,后宫皆不得御幸。”(《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其六,表示使活命,痊愈。例如:“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吕氏春秋·忠廉》)高诱注:“幸,活也。”再如:“楚有患眚者,一日,谓其妻曰:'吾目幸矣。吾见邻屋之上大树焉。’”(清·唐甄《潜书·自明》)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正好,恰好。例如:“幸结白花了,宁谢青蔓除。”(唐·杜甫《除架》诗)再如:“娇云嫩日无风色,幸是湖船好放时。”(宋·杨万里《赵达明四月一日招游西湖》诗)

二是表示本来,原来。例如:“比之抑征,固不同等。幸有旧制,足可遵行。”(唐·陆贽《论度支令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再如:“豪家变得贫贱,穷汉却番作荣富。幸是宰相为黎庶,百姓便做了台辅。”(《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陀村入舍》)

三是表示假设,倘若。例如:“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汉书·高帝纪下》)再如:“及太尉自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又如:“文定公曰:'吾女不妻先生,不过为一小官人妻;先生德高天下,幸婿李氏,荣贵莫大于此。’”(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名臣》)

其七,表示不顾而去貌。例如:“日月可惜,功名易隳,处虽为难,退亦未易。今虽能幸然引去,无补于时,亦安足以为嘉事!”(宋·苏舜钦《答杜公书》)

根据上面对“幸”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幸”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图片

图片

四、含有“幸”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幸”字在一些词语中多以“幸运、幸福、高兴、利于自己”等意思体现它的文化含义,而完全抛开了它作为“锁执刑具”的意思,

例如:本文开头提到过的“三生有幸”,三世都有幸运,形容极为难得的好机遇是结识新朋友时说的客气话。语见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又如“幸灾乐祸”,这个成语的“幸”指高兴,意谓在别人遇到灾祸时缺乏怜悯之心而感到高兴。语本出自《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再如:“行险徼幸”,“徼”同“侥”,是贪求的意思;“幸”指幸运。意谓冒险行事以求利于自己。源自《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唯有“国无幸民”这个成语还多多少少地残存一些“幸”字的原意,“幸民”意谓侥幸偷生的人,这个成语是说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语见《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