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此时东吴有能力吞并蜀汉吗,为何不这么做

 一国之君历史 2021-07-21

一、东吴集团的战略规划

公元200年,孙权接班,鲁肃给年轻的孙权提了一个统一天下的战略,这就是著名的榻上对战略,鲁肃建议孙权趁北方混乱,攻打黄祖、消失刘表,全据长江以南,然后再称帝建立帝业,进而统一天下

公元210年,周瑜领导的孙刘联军先后在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击败曹军,夺取了整个南郡的控制权,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的军队,率军向西攻伐益州,全据长江以南,与曹操划江而治

从鲁肃、周瑜的战略来看,东吴政权的最终的理想都是要占据整个长江以南,然后再与北方的曹魏政权对抗,从孙权接手江东政权到赤壁之战前,孙权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内部并积极对外扩张,三征黄祖就是孙权向西扩张的明证。

孙权

从赤壁之战到襄樊之战前,孙权的主要任务同样是对外扩张,由于周瑜的突然去世,孙权失去了攻伐益州的机会,同时因为鲁肃的劝说,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除了失去向西边扩张的机会,孙权向北、向南都在不断扩张,但由于北方曹魏政权的强大,孙权实际上能够扩张的机会只有南边的交州。

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南三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但刘备不愿意还,孙权派出吕蒙直接以武力和威胁夺取这三郡,后来刘备率军五万与孙权在湘水对峙,由于曹操当时正在攻打汉中张鲁,一旦拿下张鲁,对刘备的益州就是严重威胁,于是刘备做出了让步,将桂阳郡与长沙郡还给了孙权。

孙权与鲁肃

孙权虽然拿下两郡,实际上对刘备并不满意,孙刘联盟之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公元217年,东吴政权开始谋划攻取荆州的战略,并在这一年,孙权派出都尉徐详与曹操议和,双方缔结政治联姻。

《三国志 吴主传》:(建安)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建安二十二年就是公元217年,这一年离湘水划界就过去了2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事件,这既是孙权准备对荆州动手的前兆,也是孙权联盟随时破灭的导火索,在政治上,尽管刘备和孙权还是表面上的联盟,但是孙权已经在暗中与曹操议和了,对于曹操来说,他明显就能感觉孙权会有政治动作,并且曹操乐于坐山观虎斗。

当时的天下本来就只有三个政权,只有两个弱小的政权(蜀汉与东吴)联盟,才能抵抗最强大的政权(曹魏),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孙权居然与曹魏勾结,要对蜀汉动手,这对于曹操来说,是求之不得的,这就是东吴政权在217年前后的战略,对此蜀汉政权却一无所知。

孙权与周瑜

二、襄樊之战偷袭荆州

当你知道东吴政权在公元217年就跟曹操开始勾结了,你就能明白为何吕蒙会装病来欺骗关羽,为何陆逊要写信恭维关羽,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关羽放松警惕,把所有荆州兵都调到北方的襄樊战场,然后东吴再来个偷袭,这样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

在襄樊之战发生期间,曹操因为关羽的军事压力,也听取了司马懿的建议准备暗中联络孙权,双方约定:由孙权偷袭荆州,夺取蜀汉的荆州属地,而曹魏则收复襄樊失地。随后吕蒙攻取南郡与公安,陆逊则率军一直向西攻打,打到了了秭归,消灭了所有蜀汉在荆州属地的抵抗力量,并堵住了关羽逃往益州的道路。

关羽败走麦城,这一切都是东吴早就计划好的战略,最终关羽被俘虏,随后就被斩杀,首级被孙权送给了曹操,同时东吴大军陈兵蜀吴两国交界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长江三峡,形成对峙。

吕蒙偷袭荆州

三、夷陵之战大败刘备

蜀汉失去了荆州与关羽,对于刘备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与损失,刘备不可能不发动战争,但当时的刘备还没有准备好,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并称帝之后,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但持续一年的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利用破绽打得全军覆没,刘备还是利用溃军丢弃的装备堵塞道路,才侥幸逃到了永安。

襄樊之战前,刘备的势力达到顶峰,但是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之后,蜀汉政权的势力一下子从顶峰跌到了谷底,刘备损失了荆州三郡,势力彻底退出荆州,直接损失的精锐战斗部队接近了10万人,国力几乎被拦腰斩去一半还要多。

刘备大败夷陵

四、东吴政权有没有能力吞并蜀汉?为何不吞并呢?

这个时候东吴政权完全是有能力吞并蜀汉的,至少在国力对比上是如此,蜀汉的损失就是东吴的获利,襄樊之战前东吴的国力就比蜀汉强,再经过偷袭荆州,夷陵大败刘备,此时东吴的国力是蜀汉的2倍还要多,接近3倍,完全有实力攻打蜀汉。

益州只剩下一个益州,而东吴政权横跨扬州、荆州、交州,治下的人口也是蜀汉的2~3倍,这还只是硬实力上的对比,蜀汉在经历了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军心崩溃、士气低落、人心涣散,而且两战损失了所有能征善战的老兵,国内只有数万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士兵,要知道战争最重要的就是军心,没有军心的队伍是不可能打胜仗的。

另外,北方的曹操才去世一年,由曹丕接班,曹丕还没有完全掌握政权,再加上曹丕在政治的敏锐性也不如曹操和孙权,孙权前期几乎都在忽悠曹丕,再加上孙权向曹丕称臣示弱,曹丕暂时也没有跟孙权翻脸的理由和机会,曹丕更在乎的是坐山观虎斗,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东吴这边,东吴为何不攻打蜀汉?

孙权的战略是击退刘备

1、孙权还没有做好准备

夷陵之战其实可以视作东吴偷袭荆州后的延续,刘备发动战争的目的主要是夺回荆州,其次赢回名声,最后才是为关羽报仇,对于东吴来说,应对夷陵之战就是想保住偷袭荆州的胜利果实,不让刘备夺回荆州,最好的结果就是打败刘备,迫使刘备退回益州。

在战争初期,由于蜀汉士气高涨,沿并长江水陆并进一直很顺利,深入吴境数百里,吴军无法抵抗,刘备一直打到夷陵,才被陆逊利用险要的地势挡住了,最初,吴军也没有把握打败刘备,在陆地上交战,东吴兵真不如蜀汉兵,最终陆逊也是利用刘备的两个错误才翻盘,打败了刘备。

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并没有做出夺取益州的准备,虽然最终夷陵之战打胜了,但并没有做好准备攻打益州,这跟曹操打赤壁之战是一样的道理,曹操赤壁之战打的是刘备,就会针对刘备来朝廷军事部署,而没有考虑同时攻打东吴,夷陵之战东吴面对的是刘备的进攻,只想打败刘备,并没有想着攻入益州。

孙权与陆逊

不要把战争想得这么简单,面对不同的敌人和环境时,要做出不同的部署,夷陵之战与灭亡蜀汉的军事准备完全是不同的,况且攻打益州不是短时间能结束战争的,而要进行长期的准备,如果东吴有灭亡蜀汉之心,势必要动用国力来进行战争动员,需要准备足够的兵力、粮食及物质的储备来进行长期的战争,同时还要重兵防守北方的曹魏。

虽然东吴的实力是蜀汉的数倍,但是想要灭亡蜀汉也没这么容易的,兵法上说围城需要十倍的兵力,灭国同样如此,当年刘备进入益州后,攻打刘璋都用了两年多时间,东吴如果在夷陵之战后继续对蜀汉用兵的话,那将会进入一个长期战争中,这不是孙权当前最优先的战略。

孙权当时最优先的战略是招抚荆州,毕竟荆州三郡经过了刘备政权十年的统治,需要收买人心、安抚百姓,才有能力继续征战。如果战争长期化,那么北方的曹魏政权也是孙权的一个较大威胁,这对孙权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孙权在夷陵之战后并没有做好灭亡蜀汉的准备。

夷陵之战地图

2、刘备的表现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逃到了永安,然后刘备没有回到成都,而是一直待在永安,按道理讲,他是蜀汉的皇帝,为什么不回成都呢?

因为刘备是有眼光的,在夷陵之战的失败下,刘备看到了蜀汉集团的风险,看到东吴军队的咄咄逼人,而东吴想要进入蜀汉唯一的必经之处就是永安,刘备待在永安的目的就是为了蜀汉守着东大门,如果东吴胆敢进攻蜀汉,那么刘备这个蜀汉政权的创始人和开国之君就要充当永安城的守将,来抵抗东吴军队的入侵,尽自己的最后一分力,来保护自己一生心血所建立的这个国家。

刘备待在永安同时还有稳定人心的作用,连皇帝都待在最前线的地方,你说蜀汉士兵会不会害怕东吴的进攻?如果刘备不在永安城,一旦东吴进攻东吴的话,蜀军是没有斗志的,因为前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有刘备大败夷陵,两个大败仗让蜀汉士气低沉,刘备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以最后一口气来提升蜀军士气,同时防备东吴的突然的袭击。

刘备退守永安就不再后退

而且刘备待在永安,还有一个反击的准备,刘备也在等待东吴与曹魏关系破裂的机会,只要曹魏与东吴关系破裂,双方发生战争,刘备仍然有机会夺回荆州,而从永安出发是最好的地方,所以孙权对刘备待在永安的行为感到恐惧,一心要与刘备议和,缓和双方的关系。

3、地理因素

刘备所在的永安是今天重庆市属下的奉节县,这里是长江三峡的核心区,奉节以山地为主,瞿塘峡就从这里开始,这里的长江两岸是崇山峻岭,而且是整个长江最窄的地方,易守难攻,永安又扼守长江航道,想要进入益州,必须先攻下永安。

但是攻下永安是很难的,益州刘璋、刘备统治时期,永安是荆州进入益州的唯一通道,易守难攻,东吴强盛的是水军,水军虽然可以走长江逆流而上,但是益州也是水军的,同时这里依据险要的地势做了很多防守,为什么刘备攻不下夷陵,从某种意义上说,夷陵跟永安有着同样的作用,都是地势险要。

永安(奉节)的瞿塘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蜀汉灭亡的那一年,罗宪数千人镇守的永安,硬是挡住了步协及陆抗六个月的进攻,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可见永安有多难打,孙权不是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就没有攻打蜀汉,只是保住了荆州。

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北方曹魏的军事压力,孙权向曹丕称臣后,曹丕一直催孙权送儿子去洛阳当人质,但孙权一直以各种理由推托,因为孙权根本就不是真心归降曹丕,只是权宜之计,当夷陵之战刘备的威胁解除后,孙权就准备改变战略,再次回到联蜀抗魏的政治联盟上,虽然这种联盟很脆弱,但这就是孙权的战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yiguozhijun_lish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