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天空的迷彩pv2w 2021-07-21

看高清年画,品陈年佳作。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作品,原汁原味的复原奉献给朋友们。

凡我所发,必是高清。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学唱革命样板戏 ,1967年

聊几句:样板戏是指那个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剧目。

几乎每个公社、每个村都组建了文艺宣传队,主要演唱那几个固定的样板戏曲目。公社和县里定期组织汇报演出,遇上重大政治活动或庆祝活动,文艺宣传队也要演出,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每个人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那也是很有讲究的,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样板戏代表了那个年代最高的艺术成就,也成为演出频率最高、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养猪场上》,夏连雨绘,1975年

聊几句:生产队养猪场的一只小猪娃生病了,饲养员老伯心急如焚,饭吃不下、觉睡不好。兽医站姑娘闻讯后,背着治疗箱第一时间赶到了养猪场,详细了解和诊断小猪娃的病情,配好药物给小猪娃打了一针,同时指导饲养员老伯,为小猪娃拌好了可口的饲料。不到两天时间,小猪娃就康复了,看,小家伙又像以前一样活蹦乱跳的了!饲养员老伯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人勤猪壮》,陈庆心绘,1976年

聊几句:在饲养员的精心喂养和照顾下,生产队养猪场第七舍的老母猪,又下了一窝10几个小猪仔。看,大猪小猪一大家子,个个膘肥体壮,围着饲养员哼哼着要好吃的。饲养员请来了兽医站的姑娘,定期给小猪娃打防疫针,确保它们吃好睡好,快快长大。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秀儿》,梅吉文绘,1972年

聊几句:秀儿是全寨子里最漂亮、最善良、最心灵手巧的姑娘,绣朵花儿仿佛能闻到花的芬芳,绣只鸟儿似乎拍打着翅膀要飞到树上。寨子里的老人们都说:秀儿姑娘要模样、有模样,要活计、有活计,对谁都是好心相待,将来一准能寻个好婆家。

秀儿听了,不答话,只是低下头,脸红红的,抿着嘴笑。其实,她心里早已经有了个他了!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为革命保护视力》, 1967年

聊几句:这是一张50多年前,挂在小学教室里的一幅宣传画,很多上年纪的朋友看起来会眼熟。那时候,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视力保护,每个班级每天抽出课间几分钟时间,在老师的统一督导下,统一作眼睛保健操,同时纠正学生们看书写字的姿势,对保护视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直到现在,我每天工作期间,还是坚持做一下眼睛保健操,站起来远眺一下,看看窗外绿色的植物,休息一下眼睛,这个好习惯,就是从那个时候养成的。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田间抽水站》,古月绘, 1973年

聊几句:这幅油画,是那位特型演员40多年前的珍贵作品。小河边上,有一个临时搭建的抽水站,条件很简陋,充其量算是个四根木棍支撑起来的小棚子,顶上简单地铺着几张树皮,略微能遮挡一点烈日的暴晒,至于能不能防雨,那就甭指望了。抽水机一直在轰鸣着,清冽的河水喷涌而出,灌溉着生产队的农田。

知青小伙子似乎一点没在意抽水机发出的噪音,仍是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编写最新一期的黑板报,宣传上级最新文件精神,报道生产队里最近的劳动情况和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小伙子旁边的两根柱子上,分别挂着人民日报和几本政治书籍,这也算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阅览室了。那个年代,培养出了一大批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1979年

聊几句:这幅《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油画,是美术组人员集体创作的,用色鲜明亮丽,人物神态形象生动,充分体现出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祝福祖国的那种喜悦之情、自豪之情,喜庆场面跃然纸上,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0万幅高清年画,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腊月二十八之前要贴年画

《你追我赶》,1980年

聊几句:阳光明媚,桃花盛开,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几个小伙伴相约公园,举行骑三轮童车比赛。只听一声口令,小赛手们用足全身力气,奋力猛蹬,一辆辆童车像离弦的箭一般,快速奔向目的地,赛场上你追我赶,各不相让。

第一次见到这种三轮童车,是六七岁的时候,跟妈妈到镇上赶集遇见的。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骑着一辆图中的这种脚踏式三轮童车,也是红颜色的,故意慢悠悠骑着,在赶集人的缝隙里拐来拐去,那阵仗,丝毫不亚于现在开一辆奔驰宝马,回头率、点赞率杠杠的。我当时看了,那叫一个眼热,当然也只是有眼热的份儿,不敢羡慕人家,连试着跟母亲讨论一下的 勇气都没有。

听旁边的赶集人指指点点,说那是大队书记家的二小子。于是,每次去镇上赶集,总盼望能再看到那个骑童车的谁家二小子,其实不是想看那个二小子,是想看他屁股底下的三轮童车;其实也不是单纯看三轮童车,主要是想再看一眼那个二小子慢悠悠骑着,在赶集人缝隙里拐来拐去的阵仗,再让自己眼热一下子。

敢于拥有一辆三轮童车的想法,是在第一次见过那车以后的好多年,家里经济条件略微宽裕了一些,我暗自思忖着:这个时候跟家里提出这个要求,大概不会被臭骂一顿。就像《儒林外史》里,胡屠户骂范进“想三想四、想吃天鹅屁”一样,骂个狗血喷头。可看看镇上供销社里摆卖的三轮童车,再看看我的腿,心里不禁伤感了一下,那可能是小小年纪产生的第一次伤感。唉!个子长高了,腿长了,骑不了了。

直到现在,看见这种三轮童车,心里总会有一点隐隐的痛,小时候由此引发的人生第一次小伤感,似乎还能感觉得到。这是我童年时候一个真实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