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母校

 碧华视窗 2021-07-21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母校

作者:周碧华

读过书的人都有母校。绝大多数人都有母校情结。

那是因为,无论你的母校是比较寒碜的普通学校,还是名冠天下的高等学府,你都或多或少地受惠于她。

从一所学校走出去的学子,就像母校撒出去的种子,四处生根发芽,各自拥有自己的人生。

虽然有的发达,有的平凡,但都是母校的财富。否则,母校这棵大树,又怎能枝繁叶茂!

1980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四年,我有幸成为湖南师院(今湖南师大)中文系的一名学生,我永远不会忘记831的那个夜晚,我挑着行李,从长沙轮船码头上岸,与同县的另两个新生(政教系黄生文、化学系熊苗)忐忐忑忑走过湘江大桥,来到岳麓山下的湖南师院,昏黄的灯光下,我们终于见到了校门,却是四敞八开的,没有围墙!

当时的惊诧竟然存留在脑海38年,终于在今年母校建校80周年诗歌征集中喷礴而出,成诗《没有围墙的校门》,我得以受邀参加母校80周年校庆诗文音乐晚会。

在母校餐厅吃饭,饭菜的滋味与当年大不一样

这场晚会,打开节目单,便知它在当代中国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学顾问是77级中文系(今称文学院)毕业生韩少功,他是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得者;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2007年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著)、《惶然录》(佩索阿著)等数种出版。评论界普遍认为,他的学识与功力及成果,远在莫言之上。

艺术顾问是77级历史系毕业生贺梦凡和73级音乐系毕业生王佑贵。贺梦凡的代表作是电影《孙中山》,作曲家王佑贵的代表作是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属于中国》、《我们这一辈》等歌曲也广为流传。

作曲家王佑贵在演唱

晚会总导演、总撰稿是80级中文系毕业生田地,彭丽媛演唱的《我属于中国》、戴玉强演唱的《又见西柏坡》就是他创作的歌词。

朗诵作品全是校友作品,78级中文系毕业生何立伟,他的《白色鸟》曾获1984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78级中文系毕业生陈秉安,他的《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曾获全国1990-1991年优秀报告文学奖。

77级中文系毕业生骆晓戈、刘犁当年曾是与叶延滨、舒婷等齐名的青年诗人。

那时的中文系7778级,号称半个班都是作家,韩少功、张新奇、何立伟、田舒强、钟铁夫、徐晓鹤、骆晓戈、刘犁……群星璀璨,中文系青年作家群整体实力超越了以陈建功为代表的北大中文系,《中国青年》杂志特地以《岳麓山下枫火正红》为题报道过(作者汤延娟),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偶像就在隔壁教室呀,在校园林荫道上一不小心就遇着了著名作家!

在校园餐厅巧遇韩少功等名家学长

除了校友作品,还有母校教师的作品,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如雷贯耳,那便是钱钟书大师,他与其父亲同时任教于母校的前身国立师范学院。

校友、著名歌唱家陈思思、刘一祯的献唱更是将晚会推向了高潮,陈思思的舞台风格与平时的演出完全不同,亲切、自然、活跃,因为这是母校,她面对的是老师和校友。

陈思思为母校献演

刘一祯为母校献演

这次校庆,有的校友捐赠上亿,而文艺界的校友奉献的是一场晚会。名流固然是母校的骄傲,当然也是我们平凡学子的荣光,我无法像其他校友那样奉献给母校百万千万,只能献上一首小诗。

而那些没有回到母校的学子,一定也在默默关注着母校的一举一动,这种深沉的牵挂,同样是一种情感的奉献。  

你若回到母校,树那么茁壮,你便能陡然年轻,你还能听到那些树下你曾经的笑声……

而若你没有回到母校,母校这两个字一定藏在你的心中,细心地捂着……

(晚会图片由作者手机拍摄,效果欠佳,乞谅)

四位老校友,最大者81岁,其他三位76岁,此刻,他们只有十八岁

80年代的大学生

如今的学弟学妹

湖南师范大学简介:前身为1938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作者简介:周碧华,原籍湖南安乡,19809月考入湖南师院中文系,19847月分配至桃源师范任教。1985年,作品《一杆教鞭夺得光明日报举办的全国首届教师节征文第一名,次年选入全国中师语文教材,成为中国唯一自己教自己文章的青年教师。著有诗集《涉江之舟》《逝去的雪》《用雪捂热一个词》长篇小说《权力.人大主任》《桃花劫》散文集《春天是件瓷器》《幸福的流放》通讯集《踏遍青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