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概念爱好者 一,BIPV市场前景 1.全球重视 BIPV 概念起源于 1960s,正式提出于 1991 年。BIPV 契合建筑近零能耗这一全球趋势,当前多个发达国家提出相关强制安装和补贴扶持政策。IEA-PVPS 预测目前欧洲 BI1PV 装机约为 200-300MW/年,估算全球 BIPV 装机超过 1GW/年。 国内方面,根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新增可能达到30~50GW,对应市场规模在 1500~2500 亿元。测算 BIPV 存量市场潜力接近 10 万亿元,合理渗透率下年新增市场规模能超过 1000 亿规模,厂房、园区、农村等重要细分市场增量均十分可观。 根据测算,厂房仓库存量市场潜力高达 7.5 万亿元,每年新增市场规模约为 545 亿元;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存量市场潜力达到 1.08 万亿元规模;农村住宅每年新增市场潜力近千亿元规模。 2.成本约束消失 当前 BIPV 成本较高,尚未大规模应用。规模是影响光伏成本的核心因素。预计“十四五”BIPV 产业规模将大幅增长并带动成本显著降低。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壮大和平价上网降低造价,为大规模推广 BIPV 打下坚实基础。 3.产业协同 当前 BIPV 行业内光伏产业和建筑产业的协同有待完善。BIPV 主战场在建筑行业,而主力军为没有建筑资质的光伏企业,与建筑企业往往割裂。 隆基入股森特开创业内“光伏+建筑” 强强联合之先河,有望增强产业协同,改善商业模式,实现双方共赢,加速行业整合升级。在此引领下,预计未来产业间协同和整合将成大趋势,行业将趋于规范和成熟。 4.回报率可观 相关研究显示,光伏到 2025 年前将成为最经济新增发电技术之一,到 2050 年将成为最大电源。而各能源发电项目中,光伏发电项目收益率相对较高。光伏发电项目中,BIPV 收益率相对较高。未来随着政策扶持、规模扩大和成本降低,收益率将进一步提升。 5.BIPV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 在前期的文章中,我也说到过,分布式光伏发电有着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大规模的应用,成本下来,将是关键的突破点。 以 BIPV 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将推动用能模式变革和电力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助力光伏到 2025 年前将成为最经济新增发电技术之一,到 2050 年将成为最大电源。 二,BIPV技术原理 BIPV 发电系统工作原理是利用某些半导体材料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发电系统分为离网型、并网型两种。 按电池材料种类不同,可大致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太阳电池。晶体硅电池优势包括光电转换效率高、安装尺寸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高、生产材料和技术成熟,为市场主流技术路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较高,在晶体硅电池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至 90%。 薄膜电池整体技术而言略逊于晶体硅电池,2020年产量仅占光伏电池的 4.6%左右,但透光性较好,适应高温和弱光条件,与建筑立面更易融为一体而不影响外观效果,因此在光伏幕墙市场也得到了较多应用。 BIPV 按照实现方式不同,具体技术路线可分为光伏平屋顶、光伏斜屋顶、光伏遮阳板、光伏幕墙、光伏遮阳板等。 三, 产业链 BIPV 产业链包括:上游(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中游(BIPV 系统集成商)、下游(光伏投资商):上游集聚了较多光伏领军企业,竞争激烈;中游包括部分光伏企业和建筑类企业;下游以工商业投资商为主。 一般而言,中游拥有营销渠道和集成服务能力,拥有一定议价能力,进入门槛和盈利能力相对较高;上游竞争激烈,少数龙头在硅片等供应链环节上由于市场份额较高,从而拥有一定定价权。 1.上游 BIPV 上游可细分为晶硅和薄膜两条技术路线,以及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生产环节。整体而言,BIPV 电池组件技术相对成熟,上游竞争激烈,少数龙头在供应链环节上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和较强定价权,以隆基股份为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 Solar Roof 也于 2020 年进入中国市场。 从产品形式和市场定位来看,各家有所区别,隆基走光伏建材路线,中信博等则类似光伏支架。隆基主要针对面积较大工商业项目,定价相对较低,特斯拉则可针对家用用户,装机可能在10~20kW,定位和售价较高端。 2020H1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集中度提升。隆基股份作为硅片和组件龙头,市场份额较高,未来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2.中游 中游 BIPV 系统集成商: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进入门槛和盈利水平,主要包括光伏企业和建筑企业,前者布局上游+中游,既可销售定制 BIPV 产品,也可以负责 BIPV 产品集成安装,后者为建筑围护、钢结构、幕墙等建筑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兼顾: 建筑企业: 屋顶 光伏企业:东方日升、中信博 建筑企业:东南网架 幕墙: 3.下游 下游光伏投资商包括政府、居民、工商业用户等,投资动力主要来自绿色低碳需求。从用电价格角度来看,商业、工业、住宅的 BIPV 项目投资回收年限分别为 3.8 年、5.3 年、7.5 年,发电收入对应增加费用分别为 7.9 倍、5.8倍、4.4 倍,所以电价高的工商业用户更有动力投资建设 BIPV 项目。 四,产业链名单 以上公司都有对应的深度分析报告,但鉴于平台的规则,个股的报告无法分享,所以只能在我的微信公众号:概念爱好者里面设立一个专栏:「内部报告」,有需要的,大家自己去寻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