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千万不能小看懂得示弱的人

 行走与写作 2021-07-21

《道德经》:千万不能小看懂得示弱的人

两个人相争,最后取胜的并不是大家看好的方方面面都更胜一筹的“强者”,而是那个大家眼里时时处于下风的“弱者”。

很奇怪是吗,为什么会这样?

                 

  

强的东西易折,柔弱的东西长存

《道德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教给人们一个最顶级的人生大智慧,就是怀柔”思维,以柔克刚,柔弱至上。

所以老子说,兵将过于强大反而不能获胜,树木过于高大则预示着死亡。强大处于下方,而柔弱处于上方。

生活中不难发现,刚强的东西都容易折,柔弱的东西反而才能长存

就像舌头是软的,牙齿是硬的。可是当坚硬的牙齿都掉光时,柔软的舌头依然还在。

就像大树是强大的,小草是柔弱的。但是狂风暴雨过后,强大的大树折断了,而柔弱的小草却依然挺立着。

柔弱代表着灵动鲜活的生命力,代表着无坚不摧的前进力量,代表着还能长长久久。而太强太硬,代表着没有可伸可缩的弹性,可圆可方的塑性,往往容易破损,容易折断。也代表着强大到了极点,就无法再强大,而走向灭亡。“盛极而衰”和“满招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道德经》会点醒我们,要有“柔弱”,像水一样,柔弱无骨,却能无坚不摧。

“柔弱”是可以胜过“刚强”而长久存在的。

  

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示弱

强势的人,未必是强者,只有无能的人才装腔作势,故意逞强。炫耀的人,也未必是真正的拥有者,只有缺什么才会去炫耀什么。

一个真正的智者,都善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常常将自己包裹在处下”和“柔弱”的外表下,使对手放松警惕,从而对待时机,战胜对手。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示弱,只有无能的人,才会嚣张和狂妄。

西汉的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的韩信,年轻时胸怀大志的他,也会向欺负他的屠夫示弱低头,忍受他的“胯下之辱”。

这就是“怀柔”的智慧,忍一时之气,而成就以后的大业。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大者宜为下”的道理,这也是老子《道德经》中呈现给我们的大智若愚的处世智慧。

  

 懂得示弱,才能笑到最后

枪打出头鸟,出头鸟总是先死。

真正的强者,都懂得示弱。

只有善于示弱,藏锋而不露,才不会遭人嫉恨失利。

一个人太强势,太爱逞强,就会将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相反一个把自己强大的一面隐藏起来,总是示弱的人,别人就找不到他的缺点,这样的人,往往不引人注意,更让人接受,也更厉害。

示弱,是一种智慧。

懂得示弱者,都是胸怀远大目标的人,知道自己还很弱小,就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潜龙勿用,蹈光养讳”,在别人不注意间,悄悄努力,奋发进取,静待时机。

一旦成功,就会惊艳所有人,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怀柔思维”,善于把把自己放在一个“柔弱”的位置,以柔克刚,以柔胜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