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命还是保肛? 早诊早治,让直肠癌患者不再纠结

 昵称UZWbF 2021-07-2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出现年轻化趋势。2018年国家癌症统计报告提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部恶行肿瘤的第3和第5位,而低位直肠癌的治疗还因为涉及能否保肛,一直是肠癌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

  典型病例

  超低位直肠癌手术

  为患者成功保肛 2个月前,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门诊来了一位50岁不到的中年女性,因为大便带血,使用某痔疮药后效果无效,遂来院就诊。在询问病史后,肛门指检距离肛门仅3CM处发现约3×2CM大小肿块,根据经验判断,直肠癌的可能性极大,于是收住入院后对肿块活检,结果证实是腺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超低位直肠癌。接下来的治疗选择让患者犯了愁,因为一般来说,位置这么低的直肠癌都需要切除肛门,在肚子上终身挂个袋子,排便改道,这对刚诊断为肿瘤的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治疗中患者及家属均表达了强烈的保肛愿望,于是医疗团队做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发现肿瘤比较小,磁共振评估考虑早中期可能,肛门功能检测评估结果良好。

  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施行了3D腹腔镜辅助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经括约肌切除ISR术),手术顺利,成功将其肛门保住了,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达到了肿瘤外科切除干净的标准,也就是说既达到了保肛也达到了保命的预定目标。

  专家解读

  两点关键因素决定能否保肛

  事实上,肛肠外科医生在接诊直肠癌患者时,被询问最多的问题就是:“医生,我的肛门能保住吗?”

  在传统的概念中,肛门能否保住只取决于肿瘤距肛门的距离。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机器人等新设备的使用,外科医生保肛的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单纯从技术操作角度看,肿瘤距肛门的距离已经不再是决定能否保肛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是参考因素。 比如目前肛肠外科开展的经括约肌切除术(ISR)、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aTME)、拖出式直肠切除术(改良Bacon术)等,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实现超低位极限保肛。

  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能否保肛呢?首先是肿瘤的分期,主要是肿瘤侵犯的深度。因为保肛的前提是能够将肿瘤切干净,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是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但TME有明确而固定的切除范围,如同撒网打鱼一样,由于网的捕捞范围是固定的,只能将范围内的肿瘤一网打尽,但如果肿瘤已经突破了网的范围,那就一定会存在漏网之鱼,此时只能牺牲肛门,扩大切除范围,如此也就无法保肛了。 其次是术前肛门功能状态,对于低位或超低位的直肠癌,为了将肿瘤切干净,不可避免地将对肛门结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害,从而对肛门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肿瘤位置越低,肛门功能损害越大。所以对于年老体弱或肛门功能不全者,此时保肛,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肛门坠胀、潮湿、漏气、漏液、溢粪等肛门无法控制的症状,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这种有形而无用的肛门不值得保留。但如果患者年轻,肛门功能正常,又有强烈的保肛愿望,即便术后肛门功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基本生活没有大的影响,保肛依旧是非常值得的。 能否保肛不仅仅看肿瘤距肛门距离,关键还是看肿瘤分期和术前肛门功能评估。如果肿瘤分期早、肛门功能评估好,位置再低的直肠癌都可既保肛又保命,当然位置越低保肛后肛门功能越差。同样,如果肿瘤分期晚,或术前肛门功能评估差,即便肿瘤距肛门5-6CM都可能不建议保肛。

  远离疾病,重视早期筛查

  当然,保肛的最佳方式可能并不是手术,而是早期筛查,即肛门指检发现早期肿瘤。早诊早治,则保肛无忧。因为凡是涉及保肛的低位直肠癌,其实都在肛门指检的范围之内。如果定期肛门指检就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这样自然可以做到完美保肛。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权威推荐:一般人群,4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筛查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而肛门指检则是筛查低位直肠癌最简单易行的方式,非常方便,只需一副手套和润滑油就可以完成。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在日常体检时,不要回避专科医生的肛门指检,同时如果肛门部有任何不适症状,请及时到肛肠科就诊,接受肛门指检排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