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机来了,大多抓瞎

 古磨盘州人 2021-07-2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开始了所谓的危机意识。有事没事的时候,都要搞搞演练。

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写字楼都有火警演练。

演练之前,组织者故意在某楼层放点烟,然后,楼里就响起广播警报。然后,根据事前会议布置的流程,有消防员站出来,在楼门口喊人外出。

然后,坐在工位上的人,不急不慢地放下电话,或者停止敲击键盘,似乎很不情愿地随着引导员的口令,有序地离开办公室。

电梯是不能坐的了,大家都拥到楼梯间,沿着楼梯一步步地往下走,直到抵达指定地点,消防员在楼里清点人数,确认所有人都离开后,演练就算结束了。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没有人告诉你火灾发生的时间,没有人告诉你火灾发生的地点,已经火势或者火情,甚至广播预报也没有,消防员也许不在座位上。你该怎么办?

你一看到火,以及火中带出的浓烟,瞬间就会犯傻,以前学过的任何急救知识,瞬间在脑子里都是空白。你忘记了逃亡的姿势,你忘记了要用湿毛巾捂着口鼻,甚至都不知道往上风还是下风跑。

在楼道里,由于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难免有推搡的,甚至会发生踩踏事件,你还知道看墙上的指引路牌吗?你还知道弯腰避开浓烟吗?想到桌子上还放着你的贵重物品,是否还想着回身去抢救呢?

也许很多人会做否定的回答,而事实上,真的不是这样的。

那天刚一过山海关,我心里感觉突然轻松了起来,因为,关外的路非常糟糕,一路坑坑洼洼的,我一直怕车颠出问题。关内的路明显要好一些,可我还是感觉有点一样,很快,最不好的结果出现了,我听见了后方有呼哧呼哧的噪音,仪表盘上显示胎压不正常。

我还想抱着侥幸的心理往前开,老婆提示我靠边停车,我只好把车停到了应急车道上。

我迟迟不敢下车,我害怕看到自己接受不了的结果。老婆先下车,用手提示我,赶紧下车,因为,车胎完全瘪了。

我小心地看着后视镜,在确认没有车经过的时候,才打开车门。我快速地跑到车子的后面,我看见,右后胎完全瘪了,不换胎开不了车。

按照交规的提示,我得将三角牌放到车后方200米的位置。可后备箱装满了行李,三角牌是拿不出来了,我拎起红色的旅行箱,将它拿到离车子大概有50米元的地方。

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我听见了身后箱子倒地发出的“噗通”声,身边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车子带来的风,感觉让我站立不稳。我感觉到非常紧张了。因为路上车流量实在太大,几乎是一辆车接着一辆车,假如路上有个打瞌睡的司机,后果不堪设想。

我快速地将后备箱的行李搬到地上,拿出车下的备胎及工具。原本以为自己会很快适应千斤顶的使用,可拿到手之后,还是一脸懵然。捯饬了十分钟左右,感觉知道原理了,连忙放到车身下面,摇了一会儿,感觉到有压力了,我弯腰一看,由于顶的不是地方,导致车身下的塑料板变形,我立即松劲,重新寻找千斤顶可以支撑的位置。

就在我准备第二次发力的时候,一辆公路巡逻车停在我们身后,他询问是否需要救援,我老婆连忙应答。

来人告诉我们,救援是收费的,我问了一下价格,换备胎要200元,在这么紧张的时刻,200块钱根本不是问题了。来人从车上取下专业工具,不到五分钟,我的备胎便被换上,他告诉我,从最近的口子出去,十几公里就能到达秦皇岛市区,那里有修理厂或者轮胎店。

我导航了一下,十几公里处,真的找到了轮胎店,且是专门品牌的。换胎对于专业人员来说,简直就是砍瓜切菜,几分钟把新胎换上了,以至于兴奋过度的我,都忘记让师傅校正一下四个胎的胎压,以至于我带着不平衡的胎压跑了近300公里到家,沿途我都小心翼翼、心惊胆战地开着。

危机其实随时都可能发生,一旦面对危机,除了训练有素,除了发蒙,没有别的感觉,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很多道理说起来都非常容易,可真正实操起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就像雨中开车,面对大雨滂沱,眼前的一弯积水冲过去也许一切就过去了,可很多人的车在水里熄火后,因为舍不得车,就一直坐在车里不动身,结果,水涨起来,车门打不开,人困在车里,最后的结局不说估计也能想象得到。

说是这么说,真的遇到了暴雨,大多数人,还是猫在车里等待着奇迹。因为危机来了,我们只会抓瞎。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