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丽宏和作家书店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07-22

8月30日下午1点20分,撑着伞,从静安寺步行到延安西路200号上海文联3号楼,参加赵丽宏老师的讲座,爱看书不等于会读书。

关注上海文联,才不过半个月,发现它的活动,质量很高,大多数是自己感兴趣的。参加过各种读书活动,对那套固定模式,不喜欢,常常是嘉宾在分解,底下的观众只是听,像是语文课。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悟,这不是语文考试,有标准答案。什么样叫会读书?这点吸引着我。

图片

他说:阅读从小就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读到一篇好的文章或者书,你记住它,记住作者名字,他为什么写的好?然后你再去找找这个作家别的书。他谈到泰戈尔的《飞鸟集》,让他惊艳,把全书完整地抄了一遍。

高中时,我对三毛和席慕蓉一见倾心,她们的书,出来一本就赶紧买,除了看,还摘抄,三毛的率真和流浪情怀,席慕蓉的细腻和柔软,像是自己的两面性,因为出生在新疆,我就是北方和南方的结合体,虽然骨子里还是上海女人。

图片

他还说,读书的时候,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也应该是个思考者。为什么这个作家的书你会喜欢读?为什么会打动你?只有这样,我觉得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读书人。

那几天,正在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是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终于等来了合适的天气合适的心情。村上的文字比喻大胆出其不意,行文流畅传神。玲子脸上的皱纹,他这样描述:

她笑,皱纹便随之笑;她愁,皱纹亦随之愁。不笑不愁的时候,那皱纹便不玩世不恭意味地温顺地点缀着她整个面部。她年纪在35岁往上,不仅给人的印象良好,还似乎有种摄人心魄的魅力,我一眼就对她产生了好感。

这个38岁的中年女子,居然给人青春的感觉,村上没有让人失望,计划要把他的书一本一本读完。

图片

活动结束,步行去巨鹿路667号的作家书店。不久前,赵老师去那里签名过,想买一本他的书,他的文章看的少,想要了解下。

4月23日重新开张的作家书店,我是第一次来拜访。之前,数次经过,一直是关门。空间宽敞,整洁透亮,临窗的实木长桌,厚实稳重,书按作家名字分类,寻找十分方便。

图片

赵老师的书有一排,挑了《心灵的芦笛》,直接翻到《重读西窗集》。卞之琳的这本书买过,也看过,但完全没有赵老师初读时的感觉,数次搬家后,还是把此书舍弃了。现在,却涌起想看的冲动,那么迫切,想看看乔伊斯、普鲁斯特的文字。

看见了《高山上的小邮局》,捧着书坐在大理石台阶上,边做笔记边看。想起了7月6日在思南书局第11期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带去了一帮爱朗读的小伙伴,好友李元读了萨拉写的一封信。这位45岁的单亲妈妈,带着三个孩子,要面临邮局关闭,失业的窘境。在罗莎倡导的拯救邮局写信活动中,她结识了新男友,重新获得了爱,开始崭新的生活。

图片

原来萨拉是租客,住在三楼,她的丈夫突然失踪了。罗莎是屋主,已经80岁了,住在二楼,底楼是停车房,丈夫因车祸离世。罗莎看着萨拉在此出生,一天天长大、工作、结婚、生子······,她们就像母女,彼此关心彼此照料。

《高山上的小邮局》,作者安赫莱斯·多尼亚特,至今保存着与同学互寄的圣诞节明信片,以及抹去寄信人姓名的情书和从世界各地寄来的信件。正是由于她对亲笔书信的这种热爱,以及对于它可能带来幸福的信念,这个故事得以诞生。

图片

在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在世纪出版社文景展柜前,挑选了一张明信片,写好地址,寄给自己,当时根本不报希望。四天后,收到了,十分开心!文景公众号里,有段文字:手写书信让感情更具有温度地传递。文景小邮局希望通过提供免费明信片邮寄的方式,激励更多参加书展的书友,表达内心的情感,重拾书信这种充满温情的通讯方式。

作家书店入口处的树枝上,悬挂着作家签名的账单,只要买此处作家写的书,就可以获得一杯咖啡。

在收银处扫码加入书店的书友会,可获赠读书笔记,那是一本市面上见不到的只有作家书店才有的。

图片

赵老师在《重读西窗集》中,深情地讲述着对书的感情:这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一本以小见大的书,一本展现了文学的真魅力,也展现了人心浩瀚的一本书。近日重读此书,感觉是在会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他的身上没有发现衰老的迹象,看到的仍是一脸的优雅和新奇。

关门前,恋恋不舍地告别作家书店,知道这里有无数的新朋友和老朋友,在书架上,静静地等待着,一定会常常来看他们,一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