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河北玉田净觉寺 | 静思斋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21-07-22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95篇:河北玉田净觉寺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照片为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1年7月17日

为期九天的冀东环游已结束,本次因是全家老小齐出动,选择的多是极为知名的大景区,但得以走访文物古迹仍然不少,可谓收获颇丰。至于国保系列游记,我这次决定采用倒序,以督促自己把它们都写完。

我妈祖籍玉田县鸦鸿桥镇,但从来没去过,一直念叨要去看看。从秦皇岛返石路程较长,于是临时决定在玉田下道歇马,查玉田有一处国保——净觉寺颇负盛名,乃在去鸦鸿桥前顺便前往一观。下京哈高速后,先是经过了一个热闹的集镇,然后转入村道,眼见地广人稀,路却越走越窄,亦无任何景点指示牌,让人心中不免惴惴。终于,视野中出现了一片古建筑,在田间颇显鹤立鸡群,甚至感觉有些突兀,这回总算是到位了。
 
 图1:净觉寺位置图

这里地名“蛮子营”,据说是当年宋辽干仗时宋军的一处营地,这蛮子指的竟还不是“胡人”,而是宋军(北方老百姓管他们叫南蛮子),这让太祖太宗情何以堪…从地图上看,在净觉寺南边不远,有一条还乡河自东向西“逆向”流过,据说此河的得名是因宋徽宗被俘后押运往金国途经这里时所发的一通感慨。由于隔着一大片苞米地,我便也没去探查河道。总之,此处从古至今远离城邑,地理位置可谓较为偏僻,这不由让我感到好奇,为什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大庙,甚至号称“京东第一寺”呢?
 
 图2:“京东第一寺”牌坊

大略浏览了一下景区外面的介绍,说净觉寺是始建于唐代,我随即步入寺内参观,但所见各殿宇,显然俱为清中晚期所建。首先是山门殿——一座歇山式建筑,此殿建筑手法甚为奇巧,全部构件并无一木,殿内为砖石券顶,非常少见。穿过山门殿,向北约二、三米为碑楼,结构亦精工细作,只不过由于距离太近,无法从正面拍到全景。碑楼内有古碑数通,年份集中在清乾隆至同治年间,保存状况基本完好。
 
 图3:净觉寺山门殿
 
 图4:净觉寺碑楼

由于净觉寺的历史在文献中并无记载,这些碑文就成为唯一的史料,弥足珍贵。该寺起源于唐代的说法便来自其中,但从唐到清往少说也有七百多年,该寺的源起只是来自寺僧口口相传,清代和尚立碑时也用了个“传”字,貌似并不那么确凿。而目前发现的净觉寺最早的实物,是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一块简陋的残匾,若说始建于唐只能姑且信之,但明代已有则毫无问题。不过直到清雍正元年时,净觉寺也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乡间小庙罢了。
 
 图5:净觉寺牌匾

净觉寺从明末一座小庙蜕变为如今的京东第一寺,至少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重修或增建。第一次自雍正元年(1723年)至乾隆初年,由住持圆望及其徒孙行林主持;第二次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左右,由代理住持本然(法名理德)主持;第三次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由住持智然禅师(法名理惠,亦作理慧,是本然的师弟)主持、当地建筑师王翠峰设计修造,自道光元年(1821年)开始,此后三十余载陆续开工,直到咸丰初年告竣,此时的净觉寺已基本形成了如今这般格局。
 
 图6:净觉寺布局图
 
 图7:净觉寺鼓楼

带孩子们上钟鼓楼敲了一通(要会钞的,一声一块钱),也算是给这座古寺做了点功德吧。随后继续参观,正殿(香阜宫)、后殿(大雄宝殿)皆有令人赞叹的手笔,行至后花园小憩,续从西边小门穿出,在景区的西北角有智然禅师墓冢,但显为新修(解放后,僧人墓地被夷平,智然墓也未能幸免,幸原墓碑尚存)。正如前段所述,智然禅师是净觉寺蓬勃发展的一位关键人物。据其墓碑所载,智然禅师生于乾隆乙巳年(1785年),俗姓张,家住净觉寺东的田家庄,因自幼体弱多病,父母恐其寿数不永,遂让他在净觉寺剃度,师从仰轩和尚(法号行元)。
 
 图8:正殿——香阜宫
 
 图9:后殿——大雄宝殿
 
 图10:后花园
 
 图11:智然禅师碑与墓

智然九岁那年师父圆寂,此时寺内大概已没有其他和尚,本已任他寺住持的师兄本然看到他孤苦伶仃,便回净觉寺帮忙打理了十几年,并主持了净觉寺的第二次修缮后方离去。大概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左右,年轻的智然开始掌舵净觉寺,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圆寂。他既勤奋又简朴,任内,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香火地由二百亩猛增至两千多亩,这也为净觉寺扩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我觉得能实现如此飞跃,恐也不只是勤俭那么简单了。

“京东第一寺”的名号产生于何时似已不可考,但规模宏大的净觉寺远近闻名则是无疑,以至于如今有许多关于它的介绍,都说它的皇家寺庙。我对这种说法极不以为然,在查考寺内各通清代古碑(源流基本完整)后可以确定,净觉寺与皇家实无半毛钱关系,非要硬说有,那也就是碑文中用到了皇帝的年号,仅此而已,呵呵。净觉寺修缮、扩建的资金为自筹,设计建造者亦来自当地,它确实只是一座因为有了能人而发展状况良好的民间庙宇而已。当然,这也离不开其所在的土壤,当年应该是农耕比较富庶的地方。
 
 图12:香阜宫残存的清代壁画

为何净觉寺会被人误认为是皇家寺庙呢?我觉得这可能和建筑上使用的明灿灿的黄琉璃瓦有关,当时我对此也深感狐疑,这不是公然的僭越吗?智然又岂敢为之?所幸对于这个问题,回来后我找到了明确的答案。在1985年出版的唐山文史资料第二辑中有一篇名为《净觉寺》的文章(作者郑立发),文章大约写于八十年代初,此时,在唐山大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净觉寺,刚刚得到了国家拨款修缮。作者感慨了寺中建筑技艺的精湛,并明确提到了主要建筑上琉璃瓦的颜色:为酱釉色、黑色和绿色。很显然,当时的净觉寺并无黄色琉璃瓦,古时自然也没有!

那黄琉璃瓦是何时出现的呢?我进而查考资料,它大概是在新世纪初的那次修缮中“诞生”的。这次修缮的质量可能很不错,大家也高高兴兴的立了碑,不过关于颜色的这一魔改让我有些啼笑皆非,虽然如今皇不皇家的早已无所谓,但像这样多少改变了古建原有的面貌又是否合适呢?
 
 
图1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对此,我似乎不便置喙了,一直以来,我也只是尽力想要客观严谨的还原一段历史而已。要说起来,我在净觉寺的这段经历,其实更多还是喜悦与感动。与值守的一位老师傅闲谈片刻之后,我们离寺继续前往鸦鸿桥,本次旅行中对于文物古迹的游历,也最终在净觉寺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静思斋  于岳
                     2021年7月2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