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陈泰甘露年间官位记载 文字|郭嘉 排版|石勒 陈泰, 陈泰(?-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 陈泰早年任散骑侍郎,其父陈群逝世后袭封颍阴侯,历任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颇著政绩。高平陵兵变时,陈泰劝曹爽投降,因此为司马氏所信任。之后为了回避朝廷内部的斗争,主动外出到雍州任职,多次成功防御蜀将姜维的进攻。甘露元年(256年),陈泰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曾随司马昭两度抵御孙吴进攻,改授左仆射。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遇弑,陈泰悲恸过度,吐血而死。获赠司空,谥号“穆”。 ———百科 · 陈泰传 对陈泰有了个大概了解了,那么我们开始正文的插入吧。 “老子就是侍中,咋地,看俺不爽啊,你瞅啥?” 侍中: 魏侍中四人,别加官者非数(通典○初学记),比二千石,第三品。掌儐【音bin】赞,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者侍中负璽【音xi】陪乘。不带剑,皆骑从御登殿,与散骑侍郞对挟帝,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闕(初学记引齐职仪)。建安十八年,魏国初置侍中(魏都赋注)。功高者为祭酒(六典)。黄初以来因之。旧迁列曹尚书,美迁中领护﹑吏部尚书(通典)。出征则以行臺【音tai】从。(同上○魏讨诸葛诞,散骑常侍裴秀﹑尚书僕【音pu】射陈泰﹑黄门侍郞钟会以行臺从。)可考者六十五人——作者小百科 《陈泰传》侍中记载: ——后徵泰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侍中光禄大夫。吴大将孙峻出淮、泗。以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诏徐州监军已下受泰节度。峻退,军还,转为左仆射。 刘氏《世说新语》侍中记载: ——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下。 根据刘书记载髦死泰为侍中,也就是说在魏甘露五年或者说魏景元元年(蜀是景耀三年,吴是永安三年)陈泰官居侍中的职位。从晋书记载来看,从讨伐诸葛诞陈泰是侍中和尚书僕射。也就是本传前面所说尚书右仆射加的侍中光禄大夫,随军征讨加的军职则是镇军将军。(镇军将军与侍中加光禄大夫并不相矛盾)记载如下: 1:吴大将孙峻出淮、泗。以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诏徐州监军已下受泰节度。 2:后徵泰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侍中光禄大夫。 征讨诸葛诞是五凤三年(256年)吴则是正元二年,蜀则是延熙十九年(姜维正是在这年乘司马师征讨诸葛之时攻取魏,也就是姜维本传记载的段谷之战) 根据陈泰本传记载,陈泰随军去淮南回来的时候左仆射当然也就是从右转成了左还仍然是尚书仆射,加的侍中光禄大夫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说258年的时候陈泰的尚书仆射从右到了左。 刘书所记载的侍中到是把陈书的尚书仆射和加的侍中光禄大夫给变成了侍中,当然也能说是简写成了侍中。我们在根据三国官职表来看,侍中一共四人,在正始元年的时候王沈则是官居侍中的职位,然而到了曹髦死的时候王沈仍然官居侍中的职位。记载如下: ——1、正元中,迁散骑常侍、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音yi】、阮籍共撰《魏》,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2、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从这个记载来看也就说在正始二年的时候侍中一共四人(王沈,裴秀,陈泰,钟会) 在260年的时候陈泰有官居太常的记载。这个记载则是在干宝的晋纪里所记。记载如下: 魏氏春秋记载为尚书右仆射,然而本传记载在那时候应该是尚书左仆射。(上面有序说)也就是说魏氏春秋的记载也和本传有相矛盾。记载如下: ——《魏氏春秋》曰:帝之崩也,太傅司马孚、尚书右仆射陈泰枕帝尸於股,号哭尽哀。时大将军入于禁中,泰见之悲恸,大将军亦对之泣,谓曰:“玄伯,其如我何?”泰曰:“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大将军久之曰:“卿更思其他。”泰曰:“岂可使泰复发后言。” 从四书来看,陈书是尚书左仆射,刘书是侍中,甘书是太常,孙书则是尚书右仆射。 裴松之根据这些记载曾经有过判定,他的说法则是本传并没有太常的记载,于是下定决定说陈泰并未有做过太常。三国官职表则是根据甘书记载说陈泰是暂时领太常的职位。裴松之说法记载如下: 魏氏春秋多和别书记载不同,比如诸葛亮出山之事,有点记载则是说诸葛亮是去见刘备的而非刘备三顾茅庐之说,有的则说是刘备三请诸葛亮,那么我们可以看诸葛亮写的《前出师表》的记载: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是被刘备三请出山的。 当然裴松之单家说法说本传无太常则陈泰没有做过太常的说法是极其不准确的,比如吴丞相朱据。本传也并没有丞相的记载,而是在建安实录和孙权传当中所记载的。若按照裴松之的说法来说,则是249(赤乌十二年)的时候步骘死了吴国岂非无丞相。 上面有说陈泰曾加侍中光禄大夫。个人见解,加侍中与侍中并不相同,加侍中是一种荣耀,比如黄权,步阐。都在投降后加侍中,在比如文帝明帝时期的两宠臣刘放孙资也是加的侍中。卫臻也是在明帝继位的时候加侍中。黄权加侍中如下: 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三国志 · 黄权传》 从此记载来看,加侍中位居侯爵后面应当是种荣誉,若是官职则应该在镇南将军前或者后。 刘书所记载的侍中我想则应该是采取了三方面的记载(陈书,孙书,甘书),他在这三记载中则看到了曹髦死的时候陈泰的官职在这三书皆不同,于是全都并未采取,而是采取了加侍中光禄大夫。他自然则简写成了侍中。 上述情况也是可能的,比如清朝时期有个学者就曾经说陈书的很多记载和魏略,魏晋春秋等不同或者说魏略,魏晋春秋的很多记载陈书都并未记载而是因为陈觉得这些记载并不是很可靠,所以并未写进去。当然也是有这可能的,比如魏略中所说的魏延子午谷,从多方面的记载来看就能排除此计策。 国史 · 郭嘉 故本人看法则是在曹髦死的时候陈泰是官居太常的职位,而刘则是看到裴说甘所记载不可靠,所以并未采纳。——by·算无遗策 好了,又到了一周一次的国史公众号微文征集活动了,如果你对你的历史及论证水平很有把握,请积极投稿踊跃参与哦,被登榜者还可以获得神秘大礼包,还等什么,赶紧行动吧! 【活动 · 国史第一题IQ题是】: 魏国国务总理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三人去海边游泳,看到海滩上十分的热闹。司马懿于是出一条情商题:“如果我和陛下掉到海里,你们会救谁?”司马师则说:“当入乃人臣,当出乃人子,先父而有君,当救父亲也。”司马懿听道,笑道连忙说好,于是转而问司马昭,司马昭说:“孩儿会先救陛下。”司马懿和司马师很疑惑,问及原因。司马昭于是让哥哥司马师猜出答案,偷偷告诉父亲司马懿,司马懿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儿必成大器啊。”请问,司马昭为何要先救皇帝?(本期答案需等待下期公布。) 【将答案通过QQ的方式私聊给飞帝、石勒或者毛七七,前十名回答者中回答正确的(文章推送后八小时内为期),即可获得十功绩,名单公布将于QQ邮箱每月初与中旬的活跃榜上特别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