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并重 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在现在看来还未出象牙塔的年纪就成为一方之主,屡次面临内忧外患,实际执掌江东地区五十余年,是无可争议的开国之君和响当当的人物,还留下了诸如孙权劝学的佳话。 但是,小编在此说,但是…… 孙权最初没有嫡子,无嫡立长,当然是长子孙登最大,立为太子,孙权也找了很多名士辅佐他。但同时,他又以次子孙虑为镇军大将军,假节开府,治半州。 却是天不假年,孙登早逝。 孙登的生母地位低下,低下到史书都懒得记。而孙权第三子孙和却因为母亲王夫人的缘故得宠,而且他自身素质也不差:
连孙登这个大哥、太子,都要让他三分:
甚至孙登临死的时候,还在上疏中说:
孙登自己是有儿子的,但他却选择推荐三弟当储君——他考虑过二弟孙虑的感受吗? 不存在的,因为孙虑死得更早。 不管孙登的临终上疏有几分是为国家大计考量,有几分是揣摩父皇的心思,有几分是作为兄长对弟弟的真心欣赏,从客观效果来看,孙登在生前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弟弟的威胁。 作为孙权的在世长子,孙和看似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二任太子;以阚泽为太傅,薛综为少傅,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为侍从。 孙和也的确具备那些足够让父皇引以为豪的品质:
既是能干的储君,也是孝顺的儿子,担心父皇遇到危险,连饭都不吃:
但和他即将经历的相比,孙登曾经受到的威胁真的不算什么了。 孙权的嫡女孙鲁班与王夫人不合。有一次孙权患病,派孙和去兄长孙策的庙祭祀请求大哥保佑自己长命百岁。孙和的太子妃是老臣张昭长子张承的女儿,太子妃的叔叔张休正好住在附近,请孙和去说话。结果孙鲁班就诬陷太子没去祭祀而是去妻族家了,别有图谋;王夫人有喜色。吓得王夫人忧惧而死,太子不安。 孙权的爱女作妖,孙权自己却也摘不干净,因为他的确老毛病又犯了:抬举第四子孙霸。
有的史书版本说孙和、孙霸一母同胞,误,孙霸儿子们的祖母是谢姬,并不是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既然孙霸的母亲是谢姬,可见地位非常一般,孙霸因为母亲地位低下被交给王夫人抚养都不无可能,这在孙权这里是有先例的,如孙登母亲地位低下,孙登就被交给徐夫人抚养,袁夫人无子,孙权也曾让她抚养姬妾的孩子。所以孙霸得宠当不是因为孙权爱屋及乌,那是因为什么呢?无论是孙霸的老师是仪所谓的“兼资文武”还是杨竺所谓的“有文武英姿”,在史书中都没有具体的表现,也许只是长得讨喜?
然而,小人却不是一纸诏书能拦住的。 举国中分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批评起人来真是一点都不客气,说孙权这事做的,连被他自己视为反面教材的袁绍都不如,袁绍、刘表再长幼不分,也没有一边确立老大为继承人一边抬举老二。而且裴松之明确指出了,孙霸的所谓才干实在干巴,步骘、吕岱、全琮等人投机于他实在不可理喻,只要有了动摇国本这个污点,就足以一丑遮百俊了。 而死保太子的陆逊等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就算下场再不好也是为了社稷不惜身家。
南北朝时期,萧衍曾谴责前朝宰相王亮对废帝东昏侯“颠而不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认为只知明哲保身却不匡扶社稷的宰相即使死非其罪也是罪有应得。 领导有错,大臣当然要匡正。 当然,怕死的是大多数,可能有的人担心得罪皇帝爱子没好果子吃而不得不依附,毕竟孙霸不仅有后台硬的父皇和勇于抢镜的大姐姐,他的岳父刘基也是个人物。 但这事也上升不到不依附孙霸就会死的严重程度。比如夸赞过孙霸的是仪,并没有因为是孙霸的老师就偏心自己徒弟,他夸赞孙霸,是为了建议孙权让孙霸出镇,别有觊觎储位的野心:
东吴的太子宫叫南宫,所以二宫之争又叫南鲁党争。 比如官二代朱绩,对少爷当然要礼待,但也仅仅是礼待,不作越轨的深交,最后并没有被危及性命:
戏剧性的是,拥护太子的人一个个被处置了,一些投机鲁王的也没落好。比如孙霸一党的急先锋杨竺,竟然因为力挺孙霸而为一件自己没做过的事负责,最终丢了脑袋。
大概就是,孙权和杨竺密谈,杨竺称赞孙霸,孙权也答应立其为储,但被给使偷听到告诉了孙和。正好尚书选曹郎陆胤是陆逊的族子,也是太子党,要去武昌出差,免不了要看看出镇武昌的陆逊,去向孙和辞行。孙和避而不见,却微服去和陆胤秘密商议:父皇要易储了,我怎么办?你去让陆丞相上表劝劝父皇吧。然后,孙权看到陆逊的表文,便觉得密谈内容泄露了,他不知道有人偷听,只当杨竺泄密,杨竺当然不承认,说只有陆胤去看陆逊了,肯定是陆胤说的。孙权向陆逊询问消息来源,也是陆胤,就把陆胤抓起来拷问,陆胤不愿出卖太子,就说是杨竺说的。杨竺也下狱受刑,受不了了承认自己泄密,于是被孙权斩了。 杨竺虽然事实上死非其罪,但他投机夺嫡,陷害太子孙和,诬杀忠臣吾粲,落得这个下场罪有应得。反而陆胤劫后余生。 二子并毁 有道是,三人成虎,没事也会生出事来。后来,孙权终于还是幽禁了孙和,并真正动手易储。 这当口,不仅丞相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众在脸上涂了泥并绑住自己去宫殿叩头劝谏,甚至还有两位军头给孙和出头。 然而,这可能让孙权觉得孙和在军界都有人撑腰了,那还了得,反了你了?两位军头族诛!
朱据又是丞相,又是孙权女婿,然而一旦触怒龙鳞,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而当初孙和的太子班底也倒了霉。
太傅阚泽和少傅薛综死得早,还能得到孙权的惋惜,要是他们这时候还活着,下场也难以保证。 然而这时,孙权心目中的储君备选也不是孙霸了,而是幼子孙亮。毕竟孙霸背后也有不少军界人士的影子。 孙霸的下场连孙和都不如,孙和被废了还有命在,孙霸却连命都没了。 先前陆逊曾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杨竺划清界限,杨穆因此捡了一条命。
看起来好像孙权往死里处置了孙霸一党,事实上,仔细看就会发现,被处置的人虽然和孙霸走得近,却都是小鱼小虾,像杨竺跳得那么欢,在史书上却连官职都没记载。全寄是全琮的儿子,有一定概率也是孙鲁班的儿子,即使不是,按礼法算也是孙权的外孙,但孙权连亲儿子都处置了,还在乎外孙? 全寄终于用自己的性命,证明了当初陆逊对全琮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 全琮和朱据娶的是一对同胞姐妹,两连襟却走了截然相反的路线。只因故宰相顾雍的孙子顾谭力挺孙和,与全琮、全寄不对付,全琮就视顾谭为敌人;之前魏吴芍陂一战,吴军先败之际,顾谭的弟弟顾承及张休和全琮及其子侄全绪、全端并肩退敌,却因为论功行赏时,全琮的子侄落了下风,全琮竟然在诬陷顾谭的时候顺带把这两位可以说对自己曾有雪中送炭之恩的老战友也都整到交州,最终整死了:
前面说到孙弘使坏害死朱据,事实上他早已害死过张休,不过如法炮制耳。 全琮和朱据的作风,正好也接近他们各自的妻子全公主孙鲁班和朱公主孙鲁育的作风,可见娶妻娶贤的重要性和龙生九子秉性各异的客观存在性。 孙权杀了朱据这个女婿,这次清算孙霸一党却没有清算到全琮这个女婿,这倒和偏心没关系,因为全琮已经死了。 然而,孙霸阵营真正重量级的人物里,除去已经去世的步骘、全琮不算,孙鲁班、孙峻、吕据、孙弘、吕岱都安然无恙,甚至还能成为新朝的托孤重臣。既然孙权眼里这些人不是坏人,那么被他们针对过的孙和也就拿不到好人卡了。 孙和废,孙霸死,孙权立幼子孙亮的母亲为皇后,确立了孙亮唯一嫡子的身份,其余二子孙奋、孙休也都没什么势力,孙和虽然复封为南阳王但也已经是明日黄花了,这下总稳了吧。
孙权临终前却又突然回光返照地清醒了一下,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复立孙和,结果因为那些支持过孙霸的人反对,又没成。
家国两伤 折腾了那么多年,葬送了两个当爸爸的大儿子,只为了成就一个小娃娃。不仅害了大国,也害了小家,不仅害了皇帝的小家,也害了大臣的小家。有道是上行下效,就有这么一位父亲,学习领导好榜样,亲手毒死了自己站错队的儿子:
你糊涂了,敌人可不糊涂,看到你家乱了,可不管你在下什么大棋洗谁的牌,先趁机把你揍一顿比什么都实在:
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减少了东吴的戏份,所以也轻描淡写地为孙权的骚操作遮了丑:
所以全公主是谁?孙霸是谁?不过孙鲁班的存在,有助于我们理解《还珠格格》的剧情和继皇后的脑回路,因为公主是真的是可以影响到继承人之争的。 孙亮登基后,头号权臣诸葛恪是原先的太子党,又是孙和张妃的舅舅,很快又在权力斗争中干掉了孙弘。孙和仿佛看到了希望。
曹魏趁孙权驾崩来进攻,而诸葛恪就在东关之战中统领吕据等人成功退敌。 然而,孙和所有的希望,都在诸葛恪北伐失败后随着诸葛恪的身败名裂而灰飞烟灭。 诸葛恪虽然是和陆逊一个阵营的太子党,也是陆逊身后出镇武昌的继任人选,但距离陆逊显然还有差距。 前面说到,陆逊因为力挺太子被孙权屡次责骂,悲愤而死。如果当初没有孙权的瞎折腾,如果这些战争的领导者是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陆逊,堕入魏军彀中的可能性当然就低了。 诸葛恪死后,孙峻、孙綝先后专权,孙峻杀了孙和,张妃殉情,而孙綝废了孙亮——这个踩在哥哥们尸体上当上皇帝的小娃娃最后也没给保住。 曹魏淮南方面大将诸葛诞起兵讨伐权臣司马昭,求救于东吴,孙綝却把奉命相救的全氏一族逼到降魏,而全氏一族正是孙鲁班的夫家。孙鲁班想帮孙亮铲除孙綝,终于把自己搭了进去,被流放到了豫章,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孙登去世时,孙亮还没出生,所以孙登的儿子孙英肯定年长于孙亮。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立孙英为皇太孙。孙英可能还有外公周瑜的优秀基因呢。 这时候有人想起孙英了,晚了,孙英爵封吴侯,连王都不是。在一场失败的政变后,全不知情、仅仅被用作旗帜的孙英便也被孙峻铲除了。 后继之君孙休虽然铲除孙綝,又有中兴之志,却也只是昙花一现,自己也英年早逝。 孙休虽然生前就立了太子,但太子年幼,丞相濮阳兴等觉得国赖长君。孙权唯一在世的儿子孙奋没有德行,而亲孙里最年长的,便是孙和的庶长子,和兄弟们一起随父被流放的乌程侯孙皓。 濮阳兴等人认为,孙皓不仅年长,而且遵守法纪,行事英明果断又有创业之主孙策之风。 孙皓当上皇帝,也意味着对孙和的平反,孙和本人以及那些当初因为支持孙和而蒙冤遇害的人当也可瞑目了吧! 孙皓登基后,对拥立功臣和元老宿将们加官进爵;他念及屈晃曾为父亲孙和出头,封其子屈绪为东阳亭侯;他抚恤饥民,开仓放粮,释放宫女野兽,俨然有明君之风。 看起来,童年不幸并没有给孙皓造成什么心理阴影,这好像真的是个不错的结局呢…… IOS系统打赏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