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齿铜牙纪晓岚IV》番外,给乾隆莫愁发个终极糖(上)

 巴西太守 2021-07-22

乾隆皇帝快步穿过厚厚的青苔。

“太后懿旨,就是皇上来了,也不许开锁。”

“把钥匙给朕!”

太监哪敢阻拦。可宫门上的大锁显然许久未动,已经生锈了。

皇帝失去了耐心,拔出佩剑砍落大锁,推门而入。

门内的莫愁显然吃了一惊,但脸上并没有露出喜悦的神色,却低了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腕。

“莫愁,朕来了,为何不迎驾?是觉得朕来晚了,在生朕的气吗?”

“莫愁一时恍惚,以为回到了当年在云州大牢的时候,请皇上恕罪。”莫愁虽然已经贵为皇妃,此刻却穿着布衣便服,没戴首饰,身边也没有伺候的宫女和太监。

“是谁那么大胆,敢锁上你的宫门?!”

“皇上忘了吗?刚才钱公公也说了,这是太后的懿旨。”

“你何时得罪的太后?”

“皇上忘了吗?那天一早,莫愁随众姐妹去向太后请安,太后说起她晚上去四库馆和一个才子对鱼。众姐妹问何谓对鱼,太后说很有意思,皇上也曾和纪晓岚、和珅在一家鱼行对鱼。众姐妹又问,皇上为何在鱼行,太后说,因为被人劫持了。众姐妹又问是谁那么大胆,太后说不知道,突然便问莫愁,莫愁仓促之间只能推说不知。”

“朕想起来了。那天小月也进宫了吧?”

“是的。我早就想见见她了,之前听说她要来,我很高兴,也很期待。本来以为她会有个好的归宿,可是……自从祝君豪病故以后,我还没好好地宽慰过她。”

“可那天你们终究没见着。早知道就早点让你们见面了。”

“其实,早点没见也没啥不好的,不然赶上了皇上被身边人泄了科举题那次,莫愁就说不清楚了。那天,莫愁刚回宫,钱公公就来宣旨,封了莫愁的宫门。那把大锁,是钱公公亲自锁上的。”

“就是那个当初宣旨要你堕X的钱公公?”

“是的,无论场景,还是对话,都像极了。”

“如今你已是朕的妃子了,他还对你那么倨傲?他就那么笃定你没有复宠的一天吗?”

“莫愁也觉得奇怪,可当小太监像当年那样端上来一大碗鱼汤,莫愁就明白了,一定是早上太后看穿了当年挟持皇上的正是莫愁,所以要治莫愁的罪。”

“朕想起来了,朕对太后说过,这事朕已经说过不追究了。可太后说,挟持皇帝非同小可,看在朕的面子上,念你救驾有功,也不会让你在众妃嫔面前失了颜面,所以对外只说你染了病,需要静养,封你几天宫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这对莫愁来说,也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你还觉得这是天大的恩典?那些当初彻夜跪谏不让你进宫的大臣看你被太后下旨封了宫,以为你已经失宠了,纷纷落井下石,拿着不知道哪来的消息,说你袭击官兵、白日持械入室抢人,还拒捕……还说国法如山,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不能因为你在后宫,就包庇不问了,寒了官兵的心。他们说的都好像确有其事一样,还说这是连纪先生都同意的道理,朕为难啊……好在,有人为你求情。”

“是纪先生吗?”

“你猜不到吧,是和大人。当初你帮他儿子娶到公主,朕就知道他会报恩的。是他提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顾全了皇家的颜面,又堵住了那些大臣的嘴。”

“和大人的办法?当初要太后下旨,莫愁可以进宫,但必须堕X,就是和大人的办法吧。”

“你还在恨他?可要不是他提出的办法,朕也不知道如何收场,你是朕的妃子,朕总不能判你流放充军吧?朕的颜面何存呢?”

“所以皇上就听了和大人的办法?”

“是啊。”

“和大人的办法,就是继续封莫愁的宫?”

“是啊,这样就算你已经受到了惩罚,对大家也有个交代,该赔的钱从你的俸禄里扣。等时间差不多了,朕自会以你救驾有功为由解除封宫。可没想到……朕竟然把这事给忘了。你怨朕吗?”

“不,莫愁说过,只要皇上好好治理国家,莫愁就于愿已足了。莫愁还说过,请皇上以社稷为重,忘了莫愁吧。皇上忘了莫愁,正说明皇上以社稷为重啊。”

“是朕疏忽了,竟关了你那么久。”

“不,不久。那天想起小月要来,莫愁就问钱公公,还有没有第二碗鱼汤?”

“难怪太后封了你的宫,却没有为难小月。莫愁,你受苦了。”

“不苦,莫愁虽然出不了这宫门,但终究不曾获罪降位,一应饮食皆从妃例,比灾荒和死牢自是强上百倍了。”在乾隆朝,皇子生母封妃只能算保底待遇。

“可是没人伺候你啊。”

“莫愁习惯了,以前蹲大牢的时候,岂止是没人伺候,莫愁都活下来了。那些宫女明明家世比莫愁好上百倍,可伺候莫愁沐浴更衣的时候每次触到莫愁的伤疤就吓得连连磕头喊什么娘娘饶命、奴婢该死,莫愁不习惯,也不喜欢。”

“难怪有些宫女说伺候过你以后,再也不会抱怨嬷嬷下手狠了,也再不做攀高枝的大梦了。可是,当初太后和朕都说过,你有什么话是可以捎给我们的,哪怕要给自己求情也可以,你应该知道,朕本来也没打算一直关着你。难道是钱公公不肯通传?其他妃嫔写帖子要朕回帖,你为什么不写一份?”

“和钱公公没关系,的确是莫愁没有什么话要说。”

“看来纪先生还真了解你,当时就知道那些帖子里没有你的。你不想太后吗?”

“这确是莫愁自私了。太后于莫愁有多次救命之恩,可如今,莫愁劫持过太后的儿子,太后又想过杀莫愁的孩子,莫愁实在不知如何与太后相见。莫愁的孩子有汉人血统,就算太后松口了,当初反对的众王公大臣也难免耿耿于怀,莫愁实在担心太后再想起这前因后果来。所以,莫愁早就把推拿传授给太后身边的宫女们了,如今,太后也不需要莫愁亲自推拿了吧。既然莫愁已经在此闭门思过,也就正好免了每日的晨昏定省。”

“于是后来,太后真的忘了你,甚至还和朕重提汉女不能入宫的祖训,朕也就只能顺着装糊涂了。太后认不出柯云是不是小月的时候,也忘了喊你来辨认。也好,银妃的舅舅逼大夫用毒药害人的时候,皇后、瑞妃她们针对汉家女子的时候,你也就躲过去了。可是,你不为自己说情也就算了,连在纪大烟袋被朕冤枉的时候都忍住不为他说情吗?”乾隆皇帝觉得太后的确记性不好,可太后若是记性好,当初怕也就死守着祖训不让莫愁的孩子存活了。

“是动过念头,但如今的莫愁不比以前,已经是皇家人了。在听闻银妃姐姐出了事以后,莫愁就更加决定约束自己了。银妃姐姐入宫十余年,深得皇上和太后的喜爱,尚且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莫愁又如何能够特殊呢?莫愁相信皇上不会真的处罚纪先生的。”

“是啊,就算真的哪天朕要处决纪大烟袋,上吊给朕看的事你也做不出来。他的尚方烟袋,是当初保护你母子的嘉奖。也许朕当初让你怀孕,再借此娶你进宫,反而约束了你的本性,也许是个错误。你深明大义,可朕却宠着银妃;你温柔体贴,可朕却去找那个包庇兄弟的贾贵人说话;你会武功,可朕即使多次身陷险境,都忘了带你,若是稍有闪失,就算有人记得放你出来,你也成了太妃了。”

“莫愁不怨皇上,怀孕和进宫也是莫愁自己的选择。出巡带不带莫愁,自然都由皇上做主。若是皇上总靠莫愁一个女孩子家保护,也没面子啊。而且有时候……皇上为什么不带莫愁,莫愁也明白。”

“现在朕才发现,朕接触的民间女子,竟没有一个愿意跟朕回宫;朕的后宫都不懂事,为了一点事就耍小性子,耍小聪明,甚至还要放火烧死朕。还是你最好,你看,你好好的身体都被人打成这样了,比宝玉挨打还惨,落下那么多密密麻麻的伤疤。当初太后看到宝玉挨打可是哭了呢。可朕和太后每次问,你都不肯说是谁打的。”

“莫愁以前说是跑江湖受的老伤,其实也知道瞒不住皇上。莫愁下过大牢,自然也就受过刑。”

“还真有人那么大胆,敢打朕的女人!你还是不肯说是谁?”

“莫愁不想让皇上为难。如果皇上一怒之下下令调查,结果查出来莫愁的确有罪,那莫愁岂不成了挟私怀恨、吹枕边风陷害忠良的红颜祸水、青史之罪人了?”

“你这番话,颇有大道理啊!朕就喜欢你有这样的男儿胸襟!以后,整个后宫,朕就宠你一人!”

“皇上这话是不是对别人说过?”

“……有吗?”乾隆皇帝也觉得这话似乎的确对别人说过,但眼下他说的却又的确是真心话。后宫佳丽三千,他冷落了这个女人,他要好好补偿她!

IOS系统打赏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