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蜀开国功臣王宗佶:蜀地的又一个刘封

 巴西太守 2021-07-22

他是蜀地开国之君的养子和继承人,在父皇有了亲子后失去继承人地位。他却不甘心,持续作死,最后终于被父皇处决了。

是的,他就是……

发迹前的王建还只是许州忠武军的平凡一员。有一次,他在平定农民军时路过洪州(江西南昌),顺走了一个聪明的小孩,取名王宗佶。

后来王建入川,成就霸业,王宗佶官至貔虎都指挥使,迁嘉州刺史。王建攻绵州,以王宗佶为兵马留后,不久加检校太傅,知节度事。光化二年(899年),王建又按养子东川节度使王宗涤的建议,从刚入手的东川划出五个州设立武信军(治遂州,今四川遂宁),任王宗佶为节度使。

天复元年(901年),王建趁汴州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打成一团,派三个养子王宗佶、王宗涤王宗播攻取李茂贞治下的山南西道(治所汉中),次年拿下,王宗佶因功加检校太尉,而王宗涤被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王宗佶不甘大蛋糕旁落,全然忘了自己当初怎么当上的节度使,竟然和其他人一起把王宗涤诬陷死了(详见本人关于王宗涤的文章)。

王建始终没意识到王宗涤死得冤,当然也意识不到干大儿子已经黑化了,还任他为东川节度使,加兼侍中。他开国称帝后,还加王宗佶为公爵,任为开府,守中书令。理论上王建当时一共任命了两位宰相,但给另一位宰相韦庄的头衔却是非主流的“判中书门下事”,所以王宗佶是唯一的全职宰相。

有一次王建在星宿山讲武,眼看自己麾下有步骑三十万,就在行宫设宴,对左右说:“得到一二个像韩信一样的人,平定中原有余了。”王宗佶就跪下说:“臣虽然不才,自认为可当此任。”兵部郎中张扶觉得他太骄傲,出列反驳。

王宗佶觉得丢了面子,竟然指使厨师下药毒死了张扶!

一方面的确是功臣,一方面的确是老板的干大儿子,一方面又有如此令人望而生畏的行事作风,整个前蜀没有几个不怕王宗佶的。如果侥幸活到王建驾崩,就算他让亲子接班,接班人也必定很年轻,也许……

飘了的王宗佶终于惹到了不该惹也惹不起的人——内枢密使唐道袭。因为飘了,他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得罪对方的点在哪里,当唐道袭不动声色恭敬相待的时候,他可能还以为自己已经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出身舞童的唐道袭自尊心很强,只有尊称他一声唐枢密的,才是朋友。而王宗佶呢,总是直呼其名。王建知道了也不乐意,不尊敬我的近臣就是不尊敬我!

王宗佶也注意到,王建的亲子王宗懿等人都在长大,一旦王建多活几年活到王宗懿成人以后继了位,他往哪摆?于是他与党羽合谋,想外放为节度使,将来退可割据一方,进可鸠占鹊巢。

王建知道了,但还是在给他机会。武成元年(908年),王建进王宗佶为晋国公、加太师,看似和董卓一个级别,其实是名升实降,他的宰相职权从此没有了。

王宗佶不甘心,又上表建议王建早立太子。在表文中,他以王建长子自居,自荐为元帅,开府,造兵符,统领六军,说将来太子为您尽孝,臣率军护驾,只有这样才能保家国平安。起初他还知道推荐王宗懿为太子,后来用词就愈发不客气,甚至终于闹到自荐为太子了。

这时候王建仍然念着这个大干儿子是开国功臣,资历远胜王宗涤,不想把事做绝。犹豫之下,他问唐道袭:王宗佶自荐为元帅,统领六军,你看行不行?

唐道袭从舞童混到近臣,当然最不缺的就是心眼,当时就抓紧机会,亲自示范了一出捧杀:

“王宗佶有威望,内外慑服,由他统御诸将,不是正合适吗?

这下,王建内心的天平终于开始失衡。

王宗佶见王建始终没有批复,决定亲自进宫,要王建当面给个答复,别老拖着。

王建忍无可忍,开始骂人了。都到了这份上,王宗佶的申请基本没戏了,但他还是不死心,一副您不准,我就不走的架势。

大概受限于自己素质,王建没有对干儿子们进行文史方面的培养,所以王宗佶碰瓷韩信时没去想韩信的下场,也不知道刘备曾有个干大儿子叫刘封;他小时候的聪明,在这时候都成了要命的小聪明。

《三国志》给刘封的评语是: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同样的话,也适用于这位爷。不同的是,王建命令卫士扑杀他的时候不可能为他而哭了,还贬杀了他的党羽,追赠张扶为谏议大夫。

不知到了另一个世界见了王宗涤,他作何感想。

IOS系统打赏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