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C10"风铃玉相关的故事,从开始到现在。

 荒漠肉植记 2021-07-22

荒漠肉植记 学知识、赏美图!

(进入公众号,设置“星标”,美文不错过!)

作者:小肆,公众号后台回复“小肆”,可以与大神进一步交流哦!

摸了很久的鱼了,直到今天这篇文字才码出来,主要是很多时间节点需要一一核实,使用的素材,也并不是很好收集(先甩一锅)。
反正...总之...天天躺在床上打游戏那个人...他并不是我。

在开启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两组图片。

( 大型风铃玉friedrichiae  图片源自于日本)

漂亮吗?


(大型風鈴玉 friedrichiae  图片源自于日本)

上面贴出的这两组图片,是符合国内对“C10”风铃的全部特征要求的,甚至可以说,这种就国内认可的“C10”风铃。白花、翻窗,大型,红窗....

植物源自于日本的多浆植物销售商,但是销售商在销售时并没有标注“C10”风铃。不是忘了,而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国家出现过“C10”字样风铃的标注,最初是在中国,随后是在韩国。

(近期某虎销售过的一颗CM10红风铃)

而最开始“C10”风铃在国内销售时,所有的国内销售商都一致表述这些“C10”风铃是源自于日本的(这个时间大概在2年前),随后出现了一些德系,这让一切都变的有趣起来。


纵观近三年的日本各个多浆植物销售网站,有关C编号字样的风铃玉,是确实有的,那就是CM10。

(近期某虎销售过的一颗CM10红风铃)

风铃玉这三个字,在日本与在国内所指的范围是不同的。在国内风铃玉包括这十个单种:caroli、concordans、devium、friedrichiae、limpidum、longum、lydiae、praesectum、pubescens、verrucosum。


而在
日本风铃玉这个名称仅指 friedrichiae,而另外九个单种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名称,所以上面贴的这三颗植物,无论是标注CM10风铃玉还是大型风铃 玉,它们都是friedrichiae。

这个种名源自于Dinter & Schwantes在1925年发布的信息。friedrichiae一词的前缀,是为了致敬玛格丽特·弗雷德里希Fraulein Margarete Friederich女士,她曾在纳米比亚任教的是一位植物爱好者。

(大型风铃玉 friedrichiae 图片源自于日本)

CM10这个编号其实追溯起来是个非常古老的编号,古老到现在很难找到有关于这个编号的完整信息,包括MG(梅萨花园)这样的老品牌,所销售的CM10friedrichiae信息都不全。


以至于我一度认为这是法国多浆植物销售商Maison Kuentz的销售编号,并且还为此码了一篇字。


因为很多多浆植物爱好者引种的friedrichiae CM10都来自于那里,甚至其种源比MG(梅萨花园)还要古老。

这是Maison Kuentz曾经销售CM10使用过的图片,很有年代气息。

直到我的好友sam发来这张图片前,我依然是这样认为的。

就是这张图片了,图中的这本书,是肉锥花公认的目前为止封顶之作。
Dumping and his wife New Views of  the Genus  CONOPHYTUM
是两位大佬的合作结晶。文字源自于Steven hammer,图片是源自于Christopher Barnhill。
是不是肉锥花属植物“老骨灰粉”,读没读过这本书就是一道坎。
---------------------------------------------
我把大部分文字手打了一遍(怕识别错误)。
大致如下: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This species has soft, “fingerthick”bodies, which are usually  solitary and  borownish to greyish red. The convex top is  evenly and often deeply  cleft,but the lobes don't gape, and their windows are extensive but not quite glassy unless the plant is extremely turgid.The flowers are large, broad-petalled, and white tocarmine:

their bracts are so  fat and obvious that they look like new bod-ies though their season lasts just  a few months ,The nec-tarium is perched on an elevated hypanthium,producing a conspicuous  bulge where it meets  the fused bases of petals and filaments。

(这部分是描述 friedrichiae物种特征的)

(韩国多浆植物销售商,标注C10的风铃)

Distribution  and  Rarity

C.friedricbiae is best known form the warmbad area in southern Namibia,This area has suffered from many  years of gross over collecting(lithips  have been truffled to death) but  these plants are  wellhidden in their niches. Often they occur where a low quartz  ridge meets stony level ground and in many places thet are still abundant,though that is obvious only during the brief and synchronous flowering season. No respecter of political boundaries, C.friedrichiae also occurs south of the Orange River  in the vicinity of  Pofadde, extending to Kakamas and even Kenhardt(see C.verrucosum) A northwestern extension  brings the species close to Karasberg in Namibia. It roughly parallels the distribution of Litbops julii s.l. A report from Swakopmund(!) in Namibia is an old fairy tale。

(这部分是描述分布情况以及稀有度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很值得关注信息就是在纳米比亚warmbad这个产地是最有名气的,因此遭受了多年的过度的采集。)

Discovery and Introduction

Miss  Friedrich made at least two major mesemb dis-coveries; C.friedricbiae and Lapidaria margaretae(1927). I wonder if they were simultaneous? The plants grow together at Warmbad and other places; to find one is to touch or trample the other. Dinter became aware of Friedrich's Conopbytum just before the GreatWar,and sent some seed to Germany, Schwantes suc-ceeded with it; so did Marie Chauvin  and J.Purpus. Soon Tischer had a plant too, and he maintained it in single-bodied splendour for the next forty years(seeCSJ(GB) 15:33.1953).

Triebner exported many local-ity forms in the late 1930s; I doubt that anything sur-vived the greater carnage of WWII.

Rawe's collections from  Witsand south of Warmbad  became the basisa of C.friedricbiae in modern horthiculture.E.E. Fritz's seeds followed Rawe's,and the Coles contributed the beautiful CM10. My own Warmbad material(SH473) has been well dispersed, likewise a Sauer&Hammer collection from Eendoorn(SH476)

(这是最重要的一段,所以我把信息点罗列一下)
1: 弗里德里希(Friedrich)小姐姐至少有过两次重要的物种发现。C.friedricbiae(风铃玉)和Lapidaria margaretae(1927)(魔玉)。
2:Warmbad (温巴德)是反复被提到的产地。
3:丹特(Dinter)和史瓦特斯(Schwantes)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把一些种子送往了德国,也就是1939年前。还有一些其他的人,也把friedricbiae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4:特里布纳(Triebner)在1930年代末期出口了许多产地形式。
5:罗伊(Rawe)从Warmbad以南的Witsand的收藏成为现代园艺中C.friedricbiae的基础,弗里兹(Fritz)的种子紧随罗伊(Rawe)的种子,而科尔(Coles)贡献了美丽的CM10。哈默自己的SH473也是Warmbad产地形式。
这段话是最重要的,其中描述了CM10产地,就是Warmbad这个产地。罗伊(Rawe)就是RR编号的创始人,Ralf Rawe。
特里布纳(Triebner) WT编号创始人,Wilhelm Triebner.
CM编号,就是科尔Cole的另一套采集编号体系,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生石花C编号创始人。

Warmbad(温巴德)这个地方与南非接壤,其隶属于纳米比亚卡拉斯地区(Karas Region)的一个城镇。Warmbad一词是源于马语名称Aixa-aibes的直接翻译,意思大概是热水澡。


该镇还被某些传教士称为Nisbett Bath(在一些产地信息上也可以见到)而Witsand(前段时间被我戏称流沙的产地名称)是隶属于Warmbad地区的一个更具体的地点。

(Opthalmophyllum friedrichiae.C10 프레드리치에)

如果国内的C10风铃玉是CM10,那么这些风铃如果没有经历过杂交选育的话,那它们肯定也是Warmbad(温巴德)产地形式,更具体的可能源自于Witsand。
而在不同的栽培环境下,
 它的形态总是会变来变去,很难用特征去鉴定它,这让人捉摸不透又很头疼。


我可以确定的是,在产地没有任何一颗是文章最开头的“大型风铃玉”的样子,那是一种栽培状态。
这是一种需要满足时间、品种、栽培环境三个条件才能达到的栽培状态,其中可能“时间”是最难达成的。因为friedrichiae性成熟很晚,一些个体都超过了3年还未有花苞。

(Ophthalmophyllum triebneri pofadder雅虎上曾经销售过的两株)

日本销售的大型风铃玉 = CM10吗?这个也是无法确定的。
可以确定的是大型风铃玉 =大型 friedrichiae,而很多肉锥花属植物有个特性,就是越靠北的产地种群个头越大。

(Ophthalmophyllum triebneri pofadder雅虎上曾经销售过的两株)

当然,我并没说这个适用于friedrichiae,但是并不排除可能性,这只是一个假设,还需要去验证,但是目前验证这个很难。


如果friedrichiae是越靠北分布越大的话,能称得上大型friedrichiae Warmbad(温巴德)会当选。因为毕竟Warmbad(温巴德)是在纳米比亚,很多种群都在南非。

(Ophthalmophyllum triebneri pofadder雅虎上曾经销售过的两株)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C10是这种标注为Ophthalmophyllum triebneri pofadder的风铃玉。

triebneri是不常见的一个种名字标注,其描述的是pofadder(帕法德)北边的风铃玉种群。

(这两个产地是非常近的。因为北上过了奥兰治河都算Warmbad(温巴德)地区了)

大致的所有信息,到这里就算交代的七七八八了,C10风铃玉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但是神秘的面纱已经揭开,浓雾也会随之散去。

-----------------------------------------
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如果没有哈默的记录,很多信息可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
故事其实是有些浪漫的元素的在里面的,百年前,有一些人为这种植物着迷,百年后,同样植物,为之着迷依旧,只是人不同。
然而下一个百年呢?
在上世界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铜官窑(唐代)窑址出土的一件残破器皿上写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不正与此情此景相符吗?
----------------------------------------
如果能让这些喜欢friedrichiae人穿越时间相遇,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把酒言欢,这是源自于植物带给人的羁绊。
这就是friedrichiae的魔法。
-----------------------------------------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