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A190:此身歌罢付寒灰,今世长吟能几回——读《圣殿春秋》

 望月听雪bella 2021-07-22

/望月听雪

       “一只百灵落入猎网,却唱得益发甜美,就如那哀婉的曲调,能让它破网而飞。”这句话出现在序幕的扉页上,令人想起另一段极相似的句子,“传说有一只鸟一生只歌唱一次。它的歌声委婉动听,万物之中无可比拟。自离巢的那一刻,它就在寻找着,不眠不休,只为寻找那棵属于它的荆棘树。荆棘树上,它在旁逸横出的荆棘中放声歌唱,至长至锐的尖刺穿透了他的身躯。生命将尽,它超脱了痛苦,尽情欢唱,那甜美的歌声连云雀夜莺都难以企及。歌声至美,却是以身殉曲。然而万物都在聆听这美妙的歌声,就连上帝也在苍穹之中露出了微笑。因为唯有历经磨难苦楚,方能得到最美好的事物。”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也是另一部感人至深的关于神父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穿过二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在故事的脉络间起伏跌宕,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看到那个大时代的无奈悲凉。

       回到那个黑暗混沌的中世纪,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人口减少,反城镇化,入侵和人民大规模迁徙从未停止。十二世纪的英格兰,中世纪的雾霭中,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故事以此为背景,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悬疑、贪婪和复仇的故事。

       开篇陈述了一件富于历史性的海难,白船号事件,当时的诺曼王朝的王权在英国建立时间不长,国王亨利一世渴望自己的统治能够万世一系。除开他的一大堆私生子,嫡出的孩子中只幸存了两个,而国王希望他仅有的儿子艾德林的威廉能够继承王位,永葆江山。威廉被赋予艾德林的称号,而艾德林是古撒克逊语中“王族”之意,其意不言而喻,为的是王家一统诺曼法国与撒克逊英国。威廉是一位尚武的王族,从十七岁开始就在其父亲麾下转战欧陆,保护其诺曼的领地。白船号的神秘海难,后世有学者认为,这或许并非一场悲剧性的意外,而更可能是布鲁瓦的斯蒂芬针对威廉王子的一次政治谋杀。斯蒂芬在最后一刻戏剧性地离船,以及最后的篡位似乎都支持了这种说法。

       紧接着便是残酷的绞刑,观看绞刑是那个无知愚昧时代深深的烙印,而囚犯却是视死如归,高唱着文章开始百灵鸟的歌词,歌喉是极纯净的男高音,每一声仿佛重重打在行刑者的脸上,而他的双目紧盯着人群中的某个地方,原来是一位怀孕的少妇,“薄暮时猎人来取猎物,百灵鸟再也不得自由,所有的鸟和人终有一死,但歌声却能绵绵永留。”当囚犯垂下高贵的头颅之时,少妇将她熠熠发光的金色眼眸对准三个人,骑士、修士、教士,由喉咙深处发出银铃般的深深的诅咒,“我咒你们生病受苦,咒你们挨饿忍痛;你们的孩子将死在绞架上,你们的敌人将要繁荣,你们将在伤心和悔恨中变老,在腐臭和极度痛苦中死去……”诅咒结束的时候,她将无头的小公鸡扔出去,鸡血溅了三人满头满脸,血污带着罪恶一并向着他们高声呐喊,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个诅咒会应验吗?

       正文开始,笔锋一转,没有海难,没有绞刑,只有百姓流离失所,在荒芜困苦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一个贫困的建筑匠汤姆,一心只想建造一座美丽的大教堂。但现实如斯残酷,在辗转的颠沛流离中,爱妻埃格妮丝因饥饿、寒冷,在一个凌冽的冬夜死于生产时的大量失血,这无疑是汤姆人生中的凛冬,刚出生的婴儿无人喂养,便只能在埋葬了爱妻的同时,将其遗弃在坟头,一个小生命从他诞生之日起便是无尽的黑夜,许多年以后,那个当初差点应了“祭日便是生辰”的苦命婴儿,当所有苦难成为过眼烟云之时,从心底由衷地说出,“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弄清我的父母。我竭力想象他们是什么样子,请求上帝让我和他们见面,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爱我,询问他们为什么撇下我。现在我明白了,我母亲在生我时死了,我父亲后来一直守在我身边,直到他死。”他透过泪水笑了,“我没法告诉你,我有多幸福。”

       几经波折,汤姆终于遇到了一个机会。但一座大教堂的建造过程是各方势力的角力,教会、贵族、王室、“巫女”,教堂的建造屡遭干涉。每一种声音都有可能成就他,也有可能毁灭他。 

       当他走过废墟旁边时,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的前景似乎看来令人生畏了。那么多石头,那么多木料,那么多手艺匠人,那么些年头。他得掌握这一切,确保材料源源不断地供应,监督木料和石头的质量,雇用和解雇工人,不断地用铅锤和水平仪检查他们的工作。为模型做样板,设计和制作吊装器械,他对现实茫然,对前景堪忧,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那样的能力,能够完成心中希冀已久的梦想。

       接着,他又想到从无到有的创造是多么激动人心。将来有一天,在目前这块除了废墟还一无所有的地方,看到一座新教堂矗立着,直破云霄,而且能够说,这是我修建的。他脑子里还有一个念头,那是深埋在尘封的角落里的,他简直不愿意对自己承认的一件事。如果他修好一座大教堂,上帝一定会对他垂青,他不知道他能不能要求上帝让埃格妮丝替他领受那份垂青。如果他能把建大教堂的工作奉献给埃格妮丝,他会觉得她的灵魂是安全的,他也就可以放心休息了。这是怎样一种爱的执念,引领着一个平凡的工匠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屹立不倒,竖立起那拔地而起的尖顶大教堂,亦立起心中那庞大的心愿、念想,无愧于“地球之柱”的美称,一个小人物撼动大时代的决心和毅力是无与伦比的。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一个普通建筑匠的信念能否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从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追求人性的自由与光明,在中世纪的枷锁下,迸发出人类人文心灵的火花,走出对大教堂的无端崇拜,将皇权与神权抛却,真正成为圣殿的春秋。“此身歌罢付寒灰,今世长吟能几回?”“寻荆穿透痛吟鸣,赋就丹心不屈情。一曲悲歌惊大地,红尘绝唱血凝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