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文馆‖王燕妮《趵突泉》点评

 三实居 2021-07-22

 

趵突泉

约读书房洪楼校区 王燕妮

我的家乡是(在)济南,拥有七十二名泉之称(济南境内大小泉水众多,耳熟能详的有“七十二名泉”之称)。当然,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春天,像给趵突泉带上了一个朴素的花环,美丽极了。泉水哗啦啦的(地)流着,①叮叮咚咚,像在弹琴。柳树的叶子在②(静静地)欣赏着自己映在泉水中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更茂密了,泉水也流得更湍急了③人们来到树下乘④凉,用自己的手当扇子,不停的扇着,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有多热了!

秋天,有的柳树的叶子掉落到泉水里,⑤飘啊飘。有的叶子从树上纷纷扬扬的落下来,像蝴蝶一样。秋天,天冷了,人们穿着厚厚的大衣,⑥双手不停地搓着,直叹气。但他们还是坚持到趵突泉欣赏美景,你看!我们的趵突泉多么有魅力呀!

冬天,雪花飞舞,给大地盖上了棉被。给树枝披上的纱巾。一切白茫茫地,好像雪的天堂,雪的世界。泉水依然很清澈,⑦就像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小朋友们在这里堆雪人,⑧打雪仗,可高兴啦!

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有想去趵突泉的冲动呢?

点评:今天开始至少点评两篇写景抒情的作文。最近接连推出两篇叙事类作文,通过对比增加了大家的印象,从反馈信息来看这个节奏是可行的。

一、题目《趵突泉》,第一段介绍趵突泉的所在、背景、名声,紧扣题目,好,简洁明快。

二、以下主体部分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分为四个自然段,都分别有什么特色呢?

1、春天,句①“泉水哗啦啦地流着”。句②“柳树的叶子静静地欣赏着”。写了两个意象:泉水和树叶。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格。

2、夏天,句③“树木长得更茂密了,泉水也流得更湍急了”。句④“人们来到树下乘凉”。也主要写两个意象:泉水和游人。没有运用修辞格,整段白描。突出天气“热”。

3、秋天,句⑤“有的柳树的叶子掉落到泉水里”。句⑥“人们穿着厚厚的大衣”。两个意象:树叶和游人。采用比喻修辞格和映衬修辞格。突出人心“热”

4、冬天,句⑦“泉水依然很清澈”。句⑧“小朋友们在这里堆雪人”。主要意象:雪后的泉水和堆雪人的小朋友。

综合点评一下吧,写趵突泉,如果不写“天下第一泉”的书法,也不写“云雾润蒸华不注”的联语,但是你总得把“三股泉”的形式写一下吧?也好让我们想象一个大致的样子呀。可惜没有。至于冬天的活动,堆雪人和打雪仗,是不是这样呢?第一,趵突泉附近场地不是很开阔;第二,公园里一般不提倡做太激烈的活动,难道管理人员没有干涉你吗?

我这样点明小作者的疏漏、失误,是为了提醒大家:景物描写可以首选晨昏、三时、四季、长幼等等成为结构顺序,这也是一种“模式”吧;但是这个时候一定注意其次的素材选择,不要跟着进入“模式”的思维模式,一定要认真观察,写出特色。我们第一阶段赏析读后感的时候做过比喻:就像体操比赛,动作难度越小则各个环节越要做得精致,这样才能胜出呢。

三、看看结尾。疑问句做结,引起读者关注与思考,比较巧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