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行》节选 欣赏

 三实居 2021-07-22

《台湾行》节选(清  黄遵宪)

城头逢逢1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2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3,天威远及日出处。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4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5千亿树,岁课6金钱无万数。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眈眈无厌彼硕鼠,民则何辜罹7此苦?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8百万户!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

……

注释:

1、逢逢:象声词。常形容鼓声。

2、倭人:《论语》中认为倭乃九夷之一;汉代以来专指日本列岛的人,本无贬义,可能于元明时期开始带有贬义。

3、天府:(西周)王室档案库。古者尊祖为“天”,“府”、“库”相通,是谓天府。

4、艾杀(ài shā):斩割;芟除。《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 周 ,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斯亦大夫之力。”

5、茗雪(míng xuě):呈青白色的茶。宋·苏轼《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复次前韵》:“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秋思生莼鲙,寒衣待橘洲。”

6、岁课(suì kè):一年的赋税。

7、罹(lí):1.遭受苦难或不幸:~厄。~病。~祸。~难(nàn)。2.忧患;苦难:逢此百~。

8、闽粤:福建、广东两省。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告终……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后,国人共愤,台湾人民更是哭声盈野、群起抗争。台湾爱国人士直接打电报给清政府,强烈表示决不允许割让台湾。成千上万的台湾各界爱国民众,纷纷自愿投军杀敌。众志成城的民众由此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投降、反割让、反占领的抗日武装斗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遵宪怀着巨大悲愤,挥笔写下了这一憾世名篇。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署人境庐主人、东海公、观日道人等,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为晚清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背后是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的跌宕人生。黄遵宪曾任清政府外交官二十多年,足迹五洲,见多识广,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诗界革命”的提倡者之一。黄遵宪用诗歌纪录了近代中国乃至世界的许多重大事件,出色地揭示了民族矛盾,表达了反帝爱国的激情,都堪称为“史诗”。

鉴赏:

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他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他的理论,取得了成功,给诗坛开拓了从未有过的广阔领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他是梁启超极力赞扬的“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他的诗歌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比如,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离别的新况味,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诗人将新学理融入诗意内涵以表现同种一家等人生理想和事物变化转换之理,一新诗境,别饶兴味。诗人在这首诗里说“足遍五洲多异想”,他从一个封建国家踏进资本主义世界,事事物物都触动他的诗心歌绪,把古人不曾接触的海外世界反映到中国诗歌中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