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東北行記——又見大唐展

 Dyson丁丁 2021-07-22

(點擊播放)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618年-907年)威震四方,唐人街、唐手道(后改名空手道)如今遍佈全球。不過要將那個時代的字、畫集中起來辦個展覽,那可是一件盛況空前的大事!

作為全世界首次以傳世書畫來展示唐代的繁榮昌盛,正在遼寧省博物館(簡稱遼博)舉辦的《又見大唐》展,用“盛世畫卷”和“浩蕩書風”兩個展廳展示了唐代以繪畫和書法為主的百件文物!其中56件來自遼博,剩下44件來自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全國九家兄弟單位。其中遼博的38件一級文物,尚屬建館以來首次集體亮相,由此可見館方之一片赤誠!

▲唐代疆域圖/維基百科

一下仙桃機場,直奔位於機場與市區之間的博物館,倒也不用走冤枉路。說起遼博,這可是新中國第一家博物館,最初名曰東北博物館!在建國70週年之際,除了“又見大唐”展覽外,還有一個重量級的“又見紅山”大展,展示了舉世矚目的中華文明之紅山文化(距今約5000-8000年)。

▲遼寧省博物館

一進“盛世畫卷”展廳,直奔重量級展品《簪花仕女圖》與《虢國夫人遊春圖》。《簪花仕女圖》是唐代周昉(約730-約800)繪製的眾多貴族仕女圖之一,長180㎝,寬46㎝。內有仕女五人及侍女一人、另繪有小狗兩隻、蝴蝶、白鶴與辛夷花。作品從左到右自然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兩名仕女相對而立,其中一人手持拂塵在逗狗;第二部分一位手持紅花的仕女在閒庭信步,開路先鋒是一隻白鶴,其身後緊跟著一位持扇的侍女;第三部分兩位仕女在逗小狗,其中一女手上停有蝴蝶一隻。三個自然段有細微拼接痕跡,原本可能是屏風畫。

《簪花仕女圖》最早記錄始見於宋朝,有人據此結合畫中人物服飾提出作品為南唐時期的不同看法。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第一部分

▲《簪花仕女圖》第二部分

▲《簪花仕女圖》第三部分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卷

絹本 設色

縱46㎝ 橫180㎝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圖為四張拼接)

宋徽宗趙佶(1082年06月07日-1135年06月04日)臨摹的唐張萱(713-755)《虢國夫人遊春圖》,描繪著楊貴妃三姐“虢國夫人”一行人在春遊。畫卷中前方一字排開有嚮導模樣的三人三騎;後面六人五騎相對比較集中,靠前為仕女模樣二人,其中一女扭頭向後張望;後排中心為一名懷抱幼女的仕女,左右兩側為一男一女僕人模樣兩人,其中男性向著中心位置看去。

問題來了,哪一位才是“虢國夫人”?目前存有三種看法,各自均有真憑實據,倒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只是自己傾向於被眾星捧月般重重保護的那位懷抱幼女的是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北宋趙佶摹虢國夫人遊春圖卷

絹本 設色

縱51.8㎝ 橫148㎝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圖為四張拼接)

接著來欣賞國寶級名畫,唐代韓滉(723-787)的《五牛圖》,這是傳世作品中第一幅以牛為主題的作品。當朝宰相韓滉以精準而幹練的手法描繪了一字排開五頭顏色與表情各異的老牛,除此之外唯有一叢荊棘爾。曆朝歷代對作品評價極高,如今已成為禁止出國的十大中國名畫之一。

▲唐韓滉五牛圖卷(摹本)

紙本 設色

縱20.8㎝ 橫139.8㎝

故宮博物館藏

(本圖為三張拼接)

▲唐閻立本(傳)蕭翼賺蘭亭圖卷

絹本 設色

縱26.5㎝ 橫75.7㎝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文征明蘭亭雅集圖卷

紙本 設色

縱20.8㎝ 橫77.8㎝

遼寧省博物館藏

在“盛世畫卷”展廳轉了兩圈,接著去隔壁的“浩蕩書風”展廳看看。走廊中,一幅高達四層樓的巨型拓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看標牌居然是唐玄宗(公元685年09月08日-762年05月03日)的紀泰山銘軸!雖然有人對唐玄宗的隸書不以為然,但比他寫得好的,寫的更有氣勢的,又有多少人呢?

▲清拓唐玄宗紀泰山銘軸

紙本 隸書

縱1320㎝ 橫530㎝

蘇士澍藏

首先來欣賞重量級展品《萬歲通天帖》與《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卷》。通天貼為唐武則天(624年0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萬歲通天二年(697年)當朝宰相王方慶敬獻祖上王羲之、王獻之等七人十貼真跡,武則天命弘文館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內府並退回原物。如今原物已不存,唯留下珍貴的摹本。當今世上,並無王羲之真跡傳世,最接近其真跡的唯有此貼。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唐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唐懷素論書貼卷

紙本 草書

縱28.5㎝ 橫40.3㎝

遼寧省博物館藏

▲南宋拓唐柳公權玄秘塔碑冊

紙本 楷書

每開:縱31.8㎝ 橫17.6㎝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拓唐王居士磚塔銘冊

紙本 楷書

每開:縱21.5㎝ 橫12.6㎝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圖為三張拼接)

▲清拓大唐中興頌軸

紙本 楷書

縱300㎝ 橫300㎝

蘇士澍藏

▲民國拓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紙本

縱197㎝ 最寬處102㎝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圖為五張拼接)

兩個展廳中,除了繪畫與書法作品,還陳列著一些唐三彩、唐代樂器、唐代出土建築構件等等。

▲唐·彩繪陶女立俑

1955年西安西郊小土門村出土

高48.5㎝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唐·木雕葡萄紋門楣

新疆羅布泊地區出土

長177㎝ 寬24㎝ 厚9.8㎝

旅順博物館藏

轉了許久,終究要離開。下次再見到類似的“又見大唐”展,不知猴年馬月了?同時非常期待有朝一日去日本欣賞正倉院收藏的更多唐代寶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