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四)

 Dyson丁丁 2021-07-22

接上篇來看看另外三種不同類型的德軍戰機:雙引擎重型戰鬥機BF110G-4、中型轟炸機He111H-20、噴氣式戰鬥機He162A-2。

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空軍正處於雙翼機向單翼機的轉型中。同時針對單引擎戰鬥機航程短的缺點,空軍司令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1893年0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要求研製航程長、內置彈艙的新型戰鬥機,明確要求有兩台發動機、三名乘員、全金屬機身與單翼、帶有機槍與炸彈的“驅逐機”。梅塞施密特公司研製的BF110擊敗另外兩名競爭對手,獲得資金後在1935年底造出了原型機。

二戰爆發時,BF110在戰爭初期的波蘭、挪威、法國上空出盡了風頭。但在不列顛戰役中,遇到強勁的對手皇家空軍而損失巨大,被迫改成夜間戰鬥機。同時,戰爭中BF110曾經遇到過瑞士與南斯拉夫空軍同門同宗的BF109,同樣遭到大敗。

眼前這架BF110G-4,與日間戰鬥機相比機頭安裝了宛如晾衣架般的FuG 220雷達,而傾斜式機炮用於對付盟軍轟炸機防衛薄弱的機腹。值得一提的是,與德國有著共同敵人的日本同樣研發了帶有傾斜式機炮的戰機——月光夜間戰鬥機。區別在於德國的傾斜式機炮傾斜角為70度,日本的傾斜角為30度。

1941年05月10日,帝國副元首鲁道夫·赫斯(Rudolf Walter Richard Heß,1894年04月26日-1987年08月17日)私自駕駛BF110飛到英格蘭試圖締結英德合約,而被英國人扣押至戰爭結束,成為二戰重大謎團之一。

至二戰結束,BF110系列一共生產了6170架(其他統計數據:5760架、5926架)。

▲BF110G-4

▲BF110(C)三視圖/維基百科

▲夜間部隊隊徽/維基百科

與BF110相仿的雙發轟炸機He111H-20則另有故事。

受《凡爾賽條約》限制,軍方設計了這款偽裝成民機的He111,直到空軍成立為止。德國空軍對最初的軍用版並不滿意,好在隨後到訪的中國廣東空軍對此表示認可,與缺乏外匯的德國政府一拍即合,買走其中八架。

▲He111H-20

1936年,隨廣東空軍一起併入民國中央政府的八架初期型He111 A-0,兩架拆零作為備件供應,實際使用六架。儘管如此,平時僅能正常維持三架He111 A-0升空。八·一三抗戰爆發後,He111 A-0先後被日本人擊落、被自己人誤擊落。1943年02月,最後一架倖存的He111 A-0劃歸民航使用,但在1944年聖誕節前夕試飛時墜毀于昆明機場。

▲中國進口的He111 A-0/網絡

▲He111三視圖/維基百科

包括原型機、民用版在內,He111先後一共製造了6508架。西班牙CASA公司授權製造的CASA 2.111則一直使用到1965年,至此He111的故事就此終結。

看完兩個大傢伙,最後來看看一個不起眼的He162A-2戰鬥機。作為德國空軍第二款量產的噴氣式戰機(第一款是He262),這種以木質機身為主的戰機實在過於簡陋,堪稱載人版V1飛彈。甚至時速超過600公里時機身就會解體,想想就不寒而慄。

至二戰結束,He162一共生產了320架。不但沒有發揮出設計功能,更沒有確切的作戰記錄,嗚呼哀哉...

▲He162A-2

▲He162三視圖/維基百科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連載】

雙城記之皮特里埃及博物館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I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II

雙城記之大英蘇美爾廳

雙城記之帝國戰爭博物館

雙城記之聖保羅大教堂

雙城記之貝爾法斯特號戰艦

雙城記之國家美術館I

雙城記之國家美術館II

雙城記之西敏寺

雙城記之龍蝦兵

雙城記之泰特美術館梵高展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上)

雙城記之皇家衛隊視頻(上)

雙城記之皇家衛隊視頻(下)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下)

雙城記·國家航海博物館

雙城記·皇家植物園(上)

雙城記·皇家植物園(下)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一,原為“上”)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二)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