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病例】9个诊断,虐待动物,频繁惊恐发作,她的大量心理创伤竟来自于母亲(下)

 晴日心理 2021-07-22

上一篇文章里,我详细介绍了文茵的严重病情,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治疗也初步取得效果,帮助她顺利地渡过了一次重要的考试,还让她彻底打开了以前虐狗的心结。(点击回看:【真实病例】9个诊断,虐待动物,频繁惊恐发作,她的大量心理创伤竟来自于母亲(上)

可是,文茵的学习状态很快又不行了,极其抗拒学习,积极主动性非常差,而且一学习就烦躁,与父母频频发生冲突,情绪症状反而加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想直接为文茵建立高效学习状态,让她一学习就兴奋、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暂时实现了,效果很快就会消退。

因为,她明显遭受过大量关于学习情景的创伤,来自于家长和老师。而她的妈妈明显对于女儿的学习过分焦虑和严厉,采取的方法也过于强硬,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

因此,不对创伤进行修复,不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文茵的学习障碍难以解决。

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文茵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长串心理创伤。

上一篇文章提到,文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钢琴,但钢琴老师总是语言暴力,骂她“笨猪”,每次要上钢琴课之前,文茵就百般不情愿。

但文茵的妈妈并不知情,只想着是女儿想偷懒,便总是逼迫她去。有一次,文茵偷偷拿了妈妈的手机,删除了钢琴老师的微信好友,她以为这样一来妈妈就不能联系老师了,她也就不用去上课了。

我听到Lucy跟我分享这个细节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小孩子的心思果然单纯啊。文茵没想到,微信联系不上了,但还可以打电话啊!妈妈还是如期约到了钢琴课。

在大人看来这哭笑不得,但对文茵来说这简直是绝望,“太可怕了,这个世界太恐怖了,是没有温度的”。

她对钢琴课和钢琴老师更加厌恶了,这种情绪也逐渐泛化到学校的学习中,她对学习、老师和考试都产生了抗拒。

文茵对学习的消极态度还与她妈妈的不当教育有很大关系。

在幼儿园之前,她和妈妈在学习上的矛盾还不突出,全家人都宠着她,溺爱她,她不做幼儿园的作业,妈妈就替她完成,她过得非常自在逍遥。

但上了小学,情况马上就不一样了。文茵的妈妈认为,女儿必须开始认真对待学习了,但文茵从小懒散惯了,对完成作业缺乏意识,便经常拖沓、敷衍了事。这时,妈妈就会吼她,训她,实在看不下去了甚至还会替她把作业提纲列出来,把答案都整理好,逼着文茵直接抄上去。

这种做法真是后患无穷。从那时起,只要文茵在家一开始学习,妈妈就会骂骂咧咧,爸爸劝止反而也一起挨骂,奶奶心疼孙女也过来理论,爷爷则生气地摔门而去……家里几乎天天就因为她学习的事情闹得鸡飞狗跳,文茵觉得烦透了。

而且,妈妈总是为她做好答案,文茵只需要机械地抄写,这更让她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作业跟我没有关系,反正妈妈会替我完成”。

上小学三年级以后,矛盾更加激化。

妈妈觉得孩子都8岁了,必须懂得主动学习了,骤然开始要求文茵要自己写作业,自己复习功课。文茵十分抗拒,“之前都是妈妈帮着我看书、做作业,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怎么现在突然就要求我独立了,还嚷嚷我骂我!”

文茵觉得妈妈的做法不可理喻,非常愤怒,便总是顶嘴、抵抗,母女俩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后来,只要一提学习,文茵丝毫没有动力和好感,满脑子都是负性情绪,学习效率也就特别低,能拖就拖,能赖就赖。她也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觉得是为了妈妈而学,学习就是个痛苦的枷锁。

而且,文茵还有一个毛病,无论是学习还是其它事,如果不给她奖励,她极度不情愿去做。深度催眠下发现,这也与大人的不当教育方式有关。

为了让女儿能听话学习,妈妈总是想尽了各种奖励方式,软硬兼施。还有她的钢琴老师,经常跟文茵说,“如果你表现得不好,我就会惩罚你。如果表现得好,我就会去妈妈那里表扬你”。

长期、反复这样的强化刺激,文茵形成一种想法:做任何事都是为了不被罚,为了获得奖赏或表扬,都是为了别人干的。这是非常消极懈怠的不良观念,如果再这样下去,会让人越来越迷失。

Lucy为文茵修复了不少关于学习的创伤后,文茵对妈妈和学习的抵触情绪降低了很多,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当然,这也与妈妈的反省和改变也有很大关系,这是后话。

从到我们机构面诊的前一年开始,文茵出现了惊恐发作,而且频率越来越高。最频繁时,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都发作了一次,每次因外界的一些刺激而引发,比如噪音、害怕上课、看恐怖片等等。

惊恐发作时,她有强烈的濒死感,窒息感,翻着白眼,大声呼喊,胸痛,浑身发抖、冒汗,把身边的人吓坏了。这完全符合典型的惊恐障碍诊断标准。

对于这个严重症状,Lucy在深度催眠下也找到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在此列举一二。

比如,文茵大约3岁多的时候,一次他们家里的小柜子突然倒下,砸在她的脚上,文茵感到剧痛,还眼睁睁地看着脚上不断地冒出殷红的鲜血,她简直吓懵了。随后赶来的大人也并没有给她足够的安慰,且不断说着“差点就砸死了,多危险啊”这样的话。

这次意外,让文茵对“死亡”有了一种朦胧的认识和恐惧。

在文茵7、8岁时,她很喜欢玩一个黄色小人的玩具,小人的头发上连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可以弹跳、摇晃,就像悠悠球一样。

但因为玩的时间长了,那个绳子不断磨损,几乎要断掉了。文茵眼看着小人的头发绳子一天天地越来越细,她心里非常焦虑和恐惧,甚至做梦都会梦见它,“我觉得我的心和小人一样,随时都会崩掉。小人的头发断掉和自己心脏不跳了、死了的感觉,是一样的”

这种长期焦灼的、提心吊胆的、担心死亡的感觉,对文茵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在那个时期,文茵的家里经常吵架,她非常缺乏安全感。爷爷生气的时候,总会把厚厚的报纸卷起来打她。这样打并不痛,但能起到吓唬的作用。文茵便非常害怕,一看到爷爷拿起报纸,她就躲在桌子底下,心里极度地恐惧;而爷爷每次都会把她揪出来,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神经都要崩掉了。

类似这样的创伤还有很多。如果孤立地看,这些事件都算不上什么巨大创伤,很多小孩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什么就会导致文茵惊恐发作?

这是多因素的,最主要有几个方面。文茵从小接受粗暴的、否定式的家庭教育,内心敏感、脆弱、自卑而压抑;她又喜欢看恐怖、悬疑的电影和小说等,玩这一类游戏,不断接受令人恐惧的负面信息。

而且,以上的事件之所以造成那么大的心理阴影,并不完全在于单个事件本身,更在于文茵当时的体验——极端的不安、恐惧、害怕得快要死掉了;而这些体验又不断反复发生、重演。久而久之,文茵的神经就像一根脆弱的弦,稍有一点刺激就“崩”了。

Lucy为她修复了大量相关创伤后,文茵惊恐发作的频率明显降低。


除了以上阐述的之外,文茵还有很多症状,比如严重的自卑、社交恐惧、对噪音非常敏感等等。受篇幅所限,在此就不一一赘叙治疗经过和相关创伤了。

可见,文茵的症状真的非常复杂多样,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症状她几乎都涉及到了。所以,如果从主流精神科的症状学诊断来看,她可能被下很多不同的诊断:

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社交恐惧症,学习障碍,购物成瘾,精神分裂症早期,她总是不断想着狗的症状,也可能被视为强迫症的一种……

如果按照这样的一大堆诊断来治疗,文茵无疑是个让医生头疼的疑难杂症。可是,如果从我们机构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去理解,尤其是结合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文茵的疾病本质上还是叠加性创伤导致的病理性记忆。

而且,文茵的创伤和问题实在是太多了,Lucy给她做了18次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但我们认为还没有彻底修复完毕。上面就提及,针对惊恐障碍做了两次创伤修复后,虽然惊恐发作的频率明显减少,但后续仍有发生。

而且,高效学习的状态仍未建立,越挫越勇的性格也没有培养,家庭治疗方面,其爸爸因忙于工作,很少参与。

可是,因为文茵一边在老家读书,一边要到广州接受治疗,来来回回非常不便。所以,等文茵的情况有了很大起色后,她的妈妈在当地找一个心理咨询师,给文茵长期做认知行为治疗,她认为对孩子也有帮助,便暂停了治疗。

后来,他们想趁着假期再次来广州找我们治疗,但因排队的患者较多,难以安排,最后便中止了治疗。

尽管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对文茵的治疗并不彻底,但她整体恢复得非常不错,父母很满意。我记得她最后一次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一时没认出她,那时她正在减药,瘦了很多,精神面貌跟面诊时完全不同,个子高挑,显得特别漂亮、有朝气,一下子把我惊艳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如果没有我们机构大量的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令她的主要症状缓解,情绪越来越稳定的话,通常的认知行为治疗很难起效,或者说起效非常慢。

当然,文茵康复的功劳也不全在我们。其实,她前期的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快速地控制了精神病性症状,整体情绪较平稳,只要这样,她才愿意积极配心理干预。现在,文茵的药物已经降到了最低维持量,有望最终能够彻底停药。

关于这个案例,还有两点启发想与大家分享。文茵有惊恐障碍,给她进行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可谓惊险连连,因为不知道哪一件事情就会触发她的发作。

有一次,在针对其它症状进行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时,文茵竟然出现两次惊恐发作!她突然坐起来,脸色苍白,大口喘气,大吼大叫着“我要死了,快救我啊”。

在精神科临床上,对惊恐发作的治疗主要是用药,给患者注射镇静安眠类药物,让他们迅速平静下来。不过,文茵发作时,Lucy凭借自己的经验在催眠状态下迅速作了处理,她缓过来了。但现在回想起来这还是有风险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如果要利用深度催眠进行创伤修复,团队或者机构中一定要有精神科医生,以防出现紧急情况。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分享过一个患者告诉我的真实故事。这个患者去上海找了一个当地很有名的心理专家,想做催眠,但心理专家拒绝了。患者问,为什么?

这个心理专家说,因为他以前给另一个患者做过催眠,触及了一个重大的心理创伤,患者顿时情绪爆发了,言行举止如疯了一样。而心理专家也懵了,不知道怎么处理,最后这个患者被紧急送进精神病院。他从此再也不敢给人做催眠了。这是一记教训。

另外一点,是关于文茵的父母,尤其是妈妈。

文茵的爸爸是公司高管,非常忙碌,自孩子2岁起就经常出差。爸爸对待文茵比较爱护,不逼迫她,可是他的性格也比较严肃,言语不多,不擅于表达情感。

所以,妈妈是文茵家庭里的主导人物,她追求完美,要求严厉,作风强势,专横独断,几乎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她自己也容易焦虑。

她总爱指出孩子的缺点,否定孩子,“矛盾激化时就忍不住动手打孩子,希望她达到我希望的那样,还曾经因为学琴打过她,她吓得躲在窗帘后面”。有一次学科竞赛,文茵不配合,妈妈当着她的同学们狠狠地打了她一个耳光,文茵哭了一个小时。

在很大程度上,妈妈的错误管教是文茵患病的根源。面诊时,文茵的父母也有所反省,尤其是她的妈妈,“孩子生病后,才意识到可能是我的原因”。他们已经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焦虑感,注重多陪伴、安慰,降低了对文茵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要求。

不过,文茵妈妈的反省和改变还不够,并且仍然习惯性地将这种强势带到与其他人的相处中。

在面诊前和刚开始治疗时,她对我们机构的态度也很强硬,甚至在微信上跟我单独交流时也有些不客气,还提出了很多要求。对此,我们态度非常明确,对于我们认为过分的要求,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了。

我当时就意识到,文茵妈妈为人处世的方式确实有问题,如果一味满足她、一味退步,并不利于她的自我反省。如果她不反省、改变,我们对文茵的治疗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在这里治好了,回去又遭遇新的来自于家庭的创伤。

后来,文茵的妈妈对我们说,我们的态度和做法让她有很大触动。她说,因为她家庭经济条件好,又有资源、人脉,所以一般只要她强硬提出要求,人家都会满足她。但我们的态度让她很吃惊,再加上女儿的状态越来越好,她对我们信任感越来越强,她开始了真正的自我反省。

所以,在治疗后期的家庭治疗中,我们进一步指出妈妈的问题时,她就容易接受多了。比如,她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照料是包办式的,总忍不住代劳,不能放手让文茵自己干,但同时又指责孩子又懒又蠢。

她向Lucy抱怨,文茵都上初中了,还什么家务都不会干,也不会自己洗内衣裤,全都交给她,还心安理得。又说文茵从不收拾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她替女儿叠好衣服,让她放进柜子里,结果没两天又搞乱了,“我又得给她叠一遍,你说气不气人!”

但其实文茵很委屈,“我都不知道怎么干,干得不符合她的心意,又得挨骂,索性不干了”。

Lucy哭笑不得,家长不教,又不给孩子练习、试错的机会,更不会正面鼓励孩子,孩子怎么能学会呢?但文茵的妈妈对此毫无意识,还到处挑毛病。

幸好,文茵妈妈的文化水平高,一旦她认可了某些观念,她的接受能力就很强。她的自我反省和提升非常大,现在母女俩的关系明显缓解,这也是文茵能加快康复的关键原因之一。

所以,想借此案例再次提示各位患者家长,你们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对加快孩子的康复非常重要!良好亲密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是预防复发的最好良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