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ED演讲】一个美国精英的自我救赎和反思

 晴日心理 2021-07-22

今天推荐的TED演讲曾被评选为2019年度十佳TED演讲之一。

演讲人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他曾在耶鲁大学任教,并且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

大卫·布鲁克斯注意到,尽管网络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我们却渐渐把自己变成了一座孤岛:“宅文化”越来越受推崇,大多数人不愿意让旁人了解自己,当我们坐在一起吃饭时,都是各自玩着手机,忙着自己的事情——这就是“群体性孤独”。

如果我们可以在群体性孤独中自得其乐,似乎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普遍的抑郁,莫名的焦虑,难以控制的情绪,内心的希望和活力逐渐下降,但自杀率和精神心理障碍患病率却逐年攀升……

针对这种现状,大卫·布鲁克斯发起了一项社会运动,名叫“织网:社会结构计划”(Weave: the social fabric project)。这项运动鼓励人们积极转变心态和生活方式,成为“织网者”——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织”起来,让我们的社会结构变得更加牢固,社会关系变得更健康,个人变得更幸福。

在这个视频中,大卫·布鲁克斯提到,婚姻失败后,他真正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他的精英人生被重新洗牌,他切实感受到了“孤独”,而这种感觉令他恐惧,甚至自我怀疑! 

在外人看来,大卫·布鲁克斯的事业无疑是成功的: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曾在《华盛顿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任职九年,之后在《旗帜周刊》担任高级编辑多年,同时还是《大西洋和新闻周刊》的特约编辑,他的著作屡次登上畅销书榜单,受到读者的欢迎。

但在大卫·布鲁克斯自己看来,他的精英人生只体现在了阶层的提升、物质的丰富、财务的自由,却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环:内心的丰盈。

这是引发他自我反思的一个契机,他发起的“织网运动”的核心就是:在社交中,要从“人人为我”变成“我为人人”,由“利己”转为“利他”,这会带给你极大的满足感,构建更良好的社会关系。

这种从“利己”到“利他”转变也体现出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以“利己”为出发点的个人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被看成是社会的要素之一。受此影响,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等主张及相应政策的推行一度为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但随之暴露出来的是,人们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导致的精神空虚,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继发诸多心理和社会问题。

在重大灾害面前,西方国家走的是“诺亚方舟路线”,当灾难来临之时强调资源有限,只有经过选择的少数“精英”才能登上生命之舟,剩下的大多数人只能被灾难吞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主流文化一直崇尚“利他”的价值观。在历次重大灾难面前,国人都表现出了一种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式的互助与集体主义精神,我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在最近这两个月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们一呼百应、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又一次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

所以当全球性灾难来临时,中国人的本能反应就像是《流浪地球》中表现的那样,把地球装上发动机,通过饱和救援,互相协助,最后实现“带着家园流浪蓝天”。在全球抗疫的进程中,中国已经成为疫情控制最后的“稳定器”,这也让我们有了更强的民族自豪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名进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认为,从演化学的立场来看,在所有社会性物种中,利他主义都在演化,这一点简单而清晰。利他主义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并入比我们更大的整体之中,只有这样,每个个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就个人而言,我很认同“成人达己”是人间正道的思想。

带着使命感,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不断创新,攻克精神心理障碍临床诊疗难题,令患者高效康复,家庭重获幸福;通过撰写大量的高质量文章和发布专业的视频令更多患者和家属免于恐惧,加快康复,这是“利他”的部分。

而自己迄今为止,经历过五次创业,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喜欢的工作,凭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获得职业成就感和经济相对自由,这是“利己”的部分。

我的最终愿景是把“晴日心身医疗”打造成为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下的、全世界心身障碍治疗水平最高的医疗机构!

成为重视医疗人才、对患者充满人文关怀的顶级医疗品牌!

成为全世界青少年心身障碍者高效化康复的医疗目的地!

待时机成熟,我们会成立“晴日心身医疗”专科医院,像印度亚拉文眼科医院一样,服务于更多大众!

希望大家在追求物质富足和经济自由的同时,不要忘记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在追求“利他”中实现“利己”,这会让你收获更多精神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