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臂篮球少年”逆袭人生,他的父母是如何帮助他走出巨大挫折的?

 晴日心理 2021-07-22

近日,广东14岁的“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凭着娴熟的球技、乐观坚强的精神,火遍国内外篮球圈。

易建联、朱芳雨亲自带他参观男篮基地,NBA明星库里特地拍视频给他加油,球星塔克还说要送他一双球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张家城正式成为广东省的注册运动员,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相信这位独臂少年的励志故事令大家备受鼓舞。尤其有很多家长非常想知道,这个孩子身患残疾,出身平凡,但意志极其坚定,勤奋刻苦,面对名利也不失初心,他的爸妈到底是怎么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呢?

从最近的媒体报道中,我们能看出一些张家城父母极具智慧的教育方式。而且,我们临床中治疗过大量的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我们也对家庭教育有一些深刻体会。以下结合这两点分析一下,“独臂篮球少年”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第一,张家城幼年断臂,他的父母是如何避免孩子出现精神障碍的呢?

很多人遭遇重大车祸、火灾、地震等危及生命的重大事件后,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张家城5岁时因意外失去一条手臂,这是一个巨大的身心创伤。别说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很容易因此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甚至可能病情不断加重,继发抑郁症。

所以,这个创伤对张家城还是有影响的。他性格偏内向,喜欢穿长袖,也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断臂,这些特点很可能都源于其内心对断臂感到遗憾,以及难以避免的一点儿敏感、自卑。

张家城总是穿着长袖来遮住自己的断臂,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这远远未达到精神心理障碍的地步,甚至可以说,张家城的心身发展在整体上还是健康的,尤其是逆商超强!

这主要的功劳来自他的家庭。通过现有的报道来看,他的父母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和关爱。报道提及,张家城手臂受伤时要到医院清理伤口,这个过程非常疼痛,但他总是忍住不哭。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他极其坚强的背后肯定有父母自幼的榜样作用。

而且,张家城的妈妈谭妙玲说,每当张家城想学习新事物时,她不会轻易否定孩子。“我不会告诉他'你不行’,我的儿子也会证明给我们看,他做得到,只不过他需要更多时间。”谭妙玲说。

可想而知,张家城学习很多技能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妈妈会及时给他肯定,鼓励他不断去尝试,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这过程中,张家城慢慢从重大的创伤中走了出来。

我想,张家城的父母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是PTSD,但是他们朴实无华的教育方式,无形中遵循了科学的教育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张家城的“高逆商”是怎么样炼成的?

能够勇敢地面对“残疾”这个创伤,走出这么巨大的人生挫折,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算什么?

我认为,断臂的经历再加上父母的积极引导,让张家城的心中形成一种“大无畏”的,不怕困难的精神。

就如我之前文章中提到,很多抑郁症患者去跑马拉松,经历极限体验之后,他们对挫折和人生的感悟更深,这有助于康复。张家城也是一样,失去手臂对他来说是一种心理、生理上的极限体验。成功战胜这一挫折后,他的内心有一股强大的能量来源,可以提供无穷的动力。

反观很多其他父母,往往因为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就百般呵护,非常溺爱,恨不得把孩子养在温室中。又或者过分地向孩子强调人性、社会的美好,采取幼稚化的教育。

这一类缺乏逆商、思想和心理上过分单纯的孩子,一旦在成长中遇到一点点挫折,比如成绩下降,跟同学闹矛盾,被老师不公平对待,其精神心理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三,张家城篮球技能突飞猛进的秘诀是什么?

是高效学习的状态。

张家城和他妈妈都说,他如今在篮球上的技术不是因为有天赋,是超出常人的苦练和付出。由于只能单手运球,张家城的五个手指头劳损过度,常年要缠着胶布,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反而,他越打越兴奋。

张家城的手指头总是缠着胶布

首先,他一开始就对这项运动感兴趣,有意识地去练,而且上网找优秀的视频跟着练。慢慢地,张家城通过不断地练习,熟能生巧,打得比较流畅了,小伙伴们惊讶地发现,他一个手臂居然能打得这么好,简直让人刮目相看!

这样一来,张家城自然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鼓励,甚至是羡慕和钦佩,这让他的自信心不断加强。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打篮球带给他的,他对篮球产生了极强的感情,体会到兴奋的情绪体验。

张家城接受央视采访的截图

在央视采访中,张家城说:“摸到篮球就不想放下,有一种兴奋的感觉”。他在学习、练习篮球的时候,是带有强烈的正性情绪体验的。所以,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他是“打篮球上瘾”了。

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将学习行为与正性情绪体验牢牢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过程,也更容易成就“天才”。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高效学习的状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4岁才开口说话,天资并非过人,但是他在学习物理时带着极强的兴趣,处于高效学习的“学神”状态,最终成为了科学巨匠。

如果父母想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也要有意识地将学习行为和情景与正性情绪结合,并注意及时给予认可,慢慢建立他们对于学习的信心。

所以,张家城的“逆袭”离不开这3个关键因素:独特的人生经历,懂得理解、支持和引导他的父母和家人,他自身的付出和努力。

尤其是第二个因素。张家城的父母都是农村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三观极正,内心积极乐观,似乎不经意之间就掌握了科学教育的方法(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就比较和谐、积极),这一点,足以令很多事业有成,但家庭教育极其失败的父母汗颜。

所以,我们父母一定要做有智慧的家长,为孩子塑造充满关爱、鼓励的家庭环境,不要总是打压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反而应该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逆商。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则曾走红网络的泰国励志视频《豆芽》,其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

视频讲述了一对贫苦母女的故事。母亲目不识丁,在市场摆摊卖菜,收入微薄,家里简陋得一下雨就会到处漏水。

一天,女儿小菊想试试种豆芽。想到买豆子需要钱,母亲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笑着说“好,我们试试”。结果,豆芽并不好种,母女中间失败了很多次,但仍不断想办法改进方法,终于成功种出了豆芽。

而这个贫苦出身的小女孩长大后,成了一位科研人员,取得了瑞典科研项目的奖学金。她回忆,“妈妈说的'我们来试试’就像神奇的肥料,养育着我的好奇心,帮我的'知识之树’枝繁叶茂。”

以上语言描述太贫乏,大家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视频观看,这是一则十分温馨、动人的真实故事。

点击观看泰国家庭励志公益短片《豆芽引发的梦想》

这个泰国母亲与张家城父母都有共同的特质,当孩子有了想法和主意,他们不会随意批判和否定,而是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指导。看似简单的教育方式,蕴含着宝贵的积极态度。

说回这篇文章的主角张家城。虽然幼年断臂是一个不幸,但现在这个挫折已经“坏事变好事”,这个挫折成了张家城人生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恰恰因为他是独臂,他才会保持谦卑,愿意付出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去练习;

恰恰因为他是独臂,他的球技和毅力才能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和敬佩;

也恰恰因为他是独臂,他的精神品格和成功才能鼓舞那么多人。可能很多原本卑微、低沉的人,就因为看了他的事迹而作出了重大的人生转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具备鼓舞别人的力量,改变他人的命运?张家城是极少数中的一个!他对这个社会的榜样意义是巨大的,可能他自己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张家城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启,现在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不代表以后就能一帆风顺。他的父母拒绝了商业邀约,不断提醒儿子戒骄戒躁,勿忘初心,不要成为现代版的“伤仲永”,这实在非常难得。

确实,张家城选择了不同寻常的路,这就注定了他实现梦想的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重大挫折。

首先,张家城成名后,外界对他的期望会升高,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高。而且,接下来他面临转学,要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的、竞争更激烈的环境。

希望家城和父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把新环境中的困难想得多一些。在真正的运动竞技场上,别人并不会因为他是独臂而多加照顾,他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第二,希望张家城不要轻视文化课,应该坚持完成学业,并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拓宽自己的思想层次和眼界,这有助于他今后走得更远。即使不能成为顶尖的职业运动员,也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

第三,希望张家城能树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现在他被舆论捧上了天,但其自身的弱点是客观存在的。

他的断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媒体称,篮球教练认为他的最终身高约1.75米,对他想成为一名优秀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梦想来说,这不是一个有利因素。

希望他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局限性,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填补不足;也要保持坦然的心态,不要走偏。

即使最后成不了顶尖的篮球运动员,与自己本来的梦想有一定距离,但他曾经的努力和付出都不会是白费的。只要懂得积极转化,有跨学科的思维,他的经历都能帮助他实现人生价值。

其实,这些建议也适用于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表现出众,因受到大量的过度表扬、夸奖而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内心有所膨胀,极其渴望外界的赞扬,并难以接受失败,最后因遭受挫折而一蹶不振。希望家长对此一定要有所意识!

最后,衷心祝愿这个外表瘦小,但目光坚定、内心强大的少年能历练出宠辱不惊的心态,走得更高、更远,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为更多有梦想的人带来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