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曾是老师器重的骄子,遭受创伤后学习急速下滑,难以坚持上学!我该怎么帮助他?

 晴日心理 2021-07-22

   重要通知!!!

【晴日心身健康】高级会员

原价1999元,秒杀价1599元

一年内畅享所有专栏

扫描文末二维码跳转购买

仅限双11当天!


最近面诊的一个患者家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倒不是因为孩子的疾病特别严重,相反,相比起大多数前来面诊的患者,思源的病情是相对较轻的,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他的父亲。

在面诊开始时,思源妈妈和爸爸的态度是两个极端。妈妈明显对我们的了解较深,信任度高,非常希望我们帮助思源加快康复。

但思源爸爸的一些肢体语言、表情却透露出强烈的不信任,甚至是非常的不尊重。这在前来参加面诊的家长中是极为罕见的。

当思源暂时走开时,我非常严肃地对他爸爸说:“思源爸爸,大家都是成年人,你的姿势和表情,让我感觉你对于我们非常不信任。如果你对我们是如此地不信任,那么不必浪费钱进行面诊,也不要浪费我们的时间。如果你选择继续面诊,我希望你先放下成见,跟我们坦诚相待,详细反馈孩子的病情。等我在面诊最后做完了分析,你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思源爸爸可能没有意料到我会说这一番话,他有点吃惊,但立刻作出调整,比较认真地参与了面诊。

可能我这番话会令思源爸爸感觉不太舒服。确实,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并没有资格当面地纠正一些患者父母的态度。只要他们没有违反我们的面诊流程和规定,他们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对待孩子的病和家庭教育,这都是他们的个人权利。

那为什么我忍不住指出来呢?一来,是因为如果家长带着这种态度进行面诊,他们对我们的分析和建议可能完全听不进去,这会大大地削弱面诊效果。

二来,是因为我们在临床诊疗中遇到太多类似于这种心态的父亲了,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他们比较自以为是,缺乏对自己有认知边界的理性觉察,有一定的偏执型人格特征。如果他们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话,这种心态往往更加严重,更加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从精神心理的角度来看,甚至可怀疑有偏执型人格障碍。他们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没有大问题,孩子的病主要是孩子、妻子或者其他人的问题。

但眼看孩子的病越来越重,试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他们才不得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多父亲前来参加面诊时,内心是非常不情愿的,自我反省的意识并不明显。

如果孩子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我们在深度催眠下找到了父亲曾有某些具体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创伤,他们得知后会非常震惊。往往这时才是他们真正自我反省的开始。当然,部分母亲也有这种心态,不过相对来说少很多。

所以,每当我遇到态度有些傲慢的患者父母,我就忍不住提醒他们最好调整心态,争取达到最好的面诊效果。即使不信任,至少应表现出最起码的尊重。

在日常诊疗中,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对预约者的初步态度进行评估。对于信任程度十分低、态度高傲的预约者,我们不建议前来面诊。即使预约了面诊,但到了我们机构后不遵守流程,态度傲慢,我们会当场取消面诊,退回费用。

当然,思源爸爸一开始的态度未必全是因为对我们的不认可。此次面诊是思源妈妈坚持进行的,他的态度也可能部分源于对妻子这个决定的不认可。也就是说,他们夫妻俩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

很有可能,对于家庭中的很多问题、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都难以达成一致。这背后实际上是两个人三观的不一致。虽然他们结婚多年,但一直没有磨合好。后来我了解了思源的成长经历后,印证了我的这个判断。

对于这一点,思源的爸爸、妈妈都必须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尤其是爸爸。希望他们俩共同努力,一起改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如此,才能大大加快孩子的康复速度。如果只有一方自我反省,另外一方固守己见,继续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孩子的康复可能非常不理想。

而思源是一个有自我要求、有理想的孩子,他希望努力学习,考取美院,以后从事美术相关的工作。

但因遭受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后,他初三时出现了典型的学习障碍症状,在学校里烦躁、恐惧,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状态一落千丈,不得不休学。

经过自我调整、服药,还有父母也作出了一些改变后,思源的情绪变得平稳,并恢复了一定的信心,今年9月重新上学。可是,他在学校仍然不安、焦虑,难以坚持,只好请假在家,情绪再次波动。趁此机会,思源妈妈说服他前来面诊。

在面诊中,我详细分析了思源的心理活动、患病的过程和心理根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康复建议,解答了思源妈妈提出的疑问。面诊后,思源妈妈反馈,孩子对我们非常信任,觉得我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回家的第二天就又去上学了。

以下分享思源妈妈撰写的自述文章,她记录了孩子从患病到好转的过程,以及她作为母亲的感想和心得。对于她提出的疑问,即如何帮助孩子尽快找回学习状态,进一步加快康复,我将在明天的文章中提供分析和建议。

——何日辉


(下文是思源妈妈的自述文章)

我出生在70年代,来自农村,父亲常年在外,弟弟比我小六岁,家里的农活全由我和母亲完成。小时候我放学回家,做完家务才能写作业。因此我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在家帮母亲做农活。

因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对父亲积累的怨恨全发泄在我身上。如果父亲在家,他们也会经常吵架。在我的记忆里,我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母亲。

在常年的压抑下,我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暴躁。直到我结婚后,随老公到了长沙,才感觉活回了自己。

那时,我们在长沙给老公的姐姐打工。30岁的时候我生了儿子。儿子半岁后,我开始上班,由我妈带着。那时候我们住在老公的姐姐家,每次上班孩子都哭得很伤心,但是为了生计,又寄人篱下,我不得不去上班。

孩子大概2岁多的时候,老公没和我商量,就把他送去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哭了很久,那时我对老公也有了怨恨,恨他那么狠心,也恨自己无能,不能在家照顾孩子,我妈还要给老公的姐姐家做饭。

孩子大概3岁时,因为和姐姐有了矛盾,我们搬出了姐姐家,我在家带孩子。老公一直无偿地给他姐姐帮忙,总是袒护他姐姐,还说老婆离了可以再找,但是姐姐永远都是姐姐,这样更增加了我对老公的怨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老公小时候因一次意外导致手残疾,性格比较内向,我们夫妻俩的沟通本来就少。有一次孩子发高烧,我打电话给老公,可是他说很忙。从那以后,孩子生病都是我一个人照顾,再也没有求助过他。因为心里对老公有怨恨,我带孩子也没耐心,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上小学后,我不想一直呆在家里,于是和表妹商量一起开店。表妹的女儿比儿子小几岁,有时候两个孩子有矛盾,我都是批评了儿子。小学时儿子迷上游戏,店里有时候忙,我没时间管他,有一次因为他玩游戏,我和老公都打他了,那一次打得最狠。

还有一次,儿子剪了个光头,同学都笑他是“光头强”。他把头伸到桌子里面不出来,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好奇怪,让我来一下学校。那时候,老师就建议我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但是我没有在意,以为孩子是叛逆。只是我意识到,孩子大了,有自尊了,不能再打他了。

不过,孩子惹我生气、不听话的时候,我还是会控制不住情绪骂他。但我从来不会对儿子讲难听的话,不会贬低他,更不会说他笨。

最严重的就是叫他“滚出去”,他也气得把门一摔出去了。过了一会,他情绪平静了,就自己回来了,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也笑眯眯地看着他,问他去哪了,他就说到附近走走。母子俩重归于好。这种情况在他初一时发生过几次,那时孩子不太遵守纪律,老师打电话来投诉他。

初二,孩子成绩提升了,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那时候孩子是最省心。

初三上学期,孩子的成绩下降。他比较焦虑,班主任给他一些建议,他也不听,还因为学习计划表的事情和班主任闹矛盾。说到这位班主任,她是导致孩子患病的直接原因之一。

初中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发下来一张表格,让学生们填自己的爱好、理想与目标成绩。我儿子小学时成绩中上,理想是从事美术专业的相关工作。班主任看了之后特意打了电话给我,又了解了孩子的一些情况,最后说:“我看好你的儿子!”

从那以后,班主任对我儿子非常器重。我儿子美术功底比较好,班级运动会的班牌、黑板报都是孩子做的。班主任知道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不太愿意表现自己,就刻意去鼓励他多参加古诗朗诵等活动。

初二孩子成绩上升时,班主任还经常在家长会上公开表扬、鼓励儿子,特意做了个U盘记录他初一、初二进步的过程,还让我上台发言等等。总的来说,在那个阶段,班主任确实想用心栽培孩子,也给了孩子很多荣誉。那时我对班主任的印象很好。

不过,班主任的教学方式比较严厉,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她的意愿去做。我儿子对班主任不是那么认可,认为她总是针对其它同学,想骂就骂,还会说一些侮辱的话,而不是就事论事说学习上的事。班主任有时会也会那样骂他,但比较少。他说讨厌班主任这个做法。

有一次,孩子因为学习计划表的事去找班主任,两人发生了矛盾。孩子说当时的他自己态度确实不是很好,班主任的声音也比较大,两人就吵起来了。他忍不住哭了,旁边的数学老师给他倒了杯水,但是班主任没有安慰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家后,孩子跟我说了这件事。我没有骂孩子,但当时也不懂得理解孩子,只劝说班主任都是为了他好,把他当做重点生来培养,所以要求才更加严格。

那次跟老师吵架后,孩子状态越来越差,情绪不稳定,上课和做作业总是想学习以外的东西,抱怨班主任。我跟班主任反映了,她后来找孩子深谈了一次,孩子回来跟我说,他对班主任没那么大怨恨了。

可是,孩子的状态还是回不到从前,成绩从年级50名下降到100名。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没有开药,也没有诊断,只是建议我们去做心理辅导。我也带孩子去做了心理辅导,但孩子说并没有什么帮助。

到了初三上学期,孩子的状态还是不行,作业总是写不完,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他自己也郁闷,主动去找学校的心理老师。

这位心理老师也是学校的美术老师,他不但没有给孩子想要的安慰,还要求孩子报校外的一个画室,说如果孩子不报的话就考不到好学校。

有可能这位老师是出于好意,但无形中对孩子施加了压力。孩子本来就不自信了,心理老师这么一说,他就崩溃了,回家嚎啕大哭。

这次刺激后,我再次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这次医生开了药,但我们当时不懂得精神科药物要长期服用,他状态好一些我们就擅自停药了。中间停过两次,现在是第三次重新吃药。


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三寒假,还没开学就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一直陪孩子在家里上网课。他开始状态挺好的,但后来作业还是做不完。眼看快中考了,我心里急,有时忍不住催促他,唠叨他,应该也是给他带来压力了。

后来,老师说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就要踢出钉钉群。孩子觉得老师是针对自己说的,加上他本来对班主任有不良印象,他彻底崩溃了,自己退出班级钉钉群,网课不上了,早上也不起床了。那时候,他的情绪是最严重的。

疫情过后开学了,孩子还是早上起不来。有一次我叫他起床,他浑身发抖,说“我不去上学了,我就要班主任失望”。我没有办法,只能替他请假。那段时间他上学断断续续地进行,上几天,请假2、3天。

有一次上课,老师批评别的同学,孩子感到非常难受。他对我说:“妈妈,我真的没办法去上学了。”后来,他提出了休学。

孩子休学的头几天坐立不安,说自己很难受。我问儿子:“是不是还是想上学?”。他点点头。我就马上打电话给学校教务部,问休学申请能不能取消,教务部说可以。

我就赶紧打给班主任,商量孩子是否取消休学。但这时,班主任的态度就完全变了。她怀疑我们作假,说“你们病历作假是要负责任的”。她可能觉得我的孩子成绩下降了,怕考不到好学校就故意休学,想第二年复学后再考个好高中。

班主任还说,如果现在回来上学,儿子就要坐在班级后面了。他的桌子已经搬走了,得自己搬回来,也不能当以前学习小组的组长了。

还有,老师说,“你儿子已经影响到很多同学的学习氛围了”。其实,当时是很多家长担心疫情反弹,纷纷给孩子请假,但是班主任把这些事归咎到我孩子身上。

总之,她说的这些话让我挺难受、挺惊讶,这不是一位人民教师该有的表现,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她的好印象。我当时就决定还是休学,不然孩子可能受到更大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班主任给我带来冲击还是小事,更大的心理冲击来自于我儿子的诊断。以前几次看病,医生都没有给明确的诊断。直到我们去找医生开休学证明时,才看见诊断一栏是“心境障碍”。

我以前从没听说过这个病,就去网上查,网上一些文章写着要终身吃药,患者还会自杀。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那段时间我天天网上查看资料,没有一点办法。老公天天去上班,我一个人面对孩子,真的是生不如死!

孩子也会在网上查,他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他说:“我完了,我已经停药两次了,我会不会一辈子要吃药啊!”

他遇到一点小事就撕心裂肺地嚎叫,极度自责,说自己没用,活着没意思,想死。看到他那样,我也彻底地崩溃,真想和孩子一起死了算了。

后来,儿子让我买游戏机,我咬咬牙花了6000元买了一台。因为我想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安抚他,也怕他出意外。但他打了一段时间游戏后,状态还是不行。他说:“妈妈,还是学习带来的快乐比较实在,玩游戏的时候很空虚。”

而且,那一段时间,我还是不懂得跟孩子相处,他爸爸也是。我老公总觉得孩子是矫情,“是作的”,整天胡思乱想就不好好学习。虽然老公没有直接这样指责孩子,但他有这种想法。

后来,有一天孩子把游戏机放床上,被弟弟拿去玩了。老公就赶紧拿了过来,放在柜子上,怕小儿子玩上瘾。我儿子回头找不到游戏机,我就问老公放哪了,老公没好气地说:“让他自己找!”

儿子找不到,越来越心烦,我赶紧劝老公说出来,但他就是不肯。后来我找到了,把游戏机递给儿子,没想到儿子接过来之后用力往地上一摔!游戏机碎了,他又拿起碎片自残,划自己的手!

经过这次剧烈冲突之后,老公终于意识到强迫孩子是不行的,不是孩子不学,而是他遇到了很大困难,他生病了,不是他自己想这样。

所以,后来我们夫妻都对他很宽松,玩手机、看电视机不设限。老公更加主动地对儿子好,顺着他,不再那么严厉。

可是这也没能安抚他的情绪。他看手机和看电视都看不下去,坐立不安,非常烦躁。他一直是很努力的孩子,好不容易成绩上去了,非常有成就感。但现在突然掉入了深渊似的,他就像一头困兽,一直在挣扎、难受、走不出来!

儿子让我再给他买一台一模一样的游戏机,我跟老公商量后同意了。他玩了一段时间,挺上心的,情绪也好一些了。我就趁机加以引导:“儿子,要不你去画画吧,这个是你喜欢做的事”。

他同意了,很快就找了一家离家近的画室,每天都去画画。而且他玩游戏从不允许自己上瘾。不但慷慨地把游戏机借给朋友玩,还把游戏卡存放在画室老师那里。哪怕是复学之后,也就是现在,他直接把游戏机卡都卖掉了,用钱去买了一些名人书籍,游戏机借给朋友后也没拿回来。

所以,我的儿子一直都是想好的、上进的,他从不愿意沉迷到不好的习惯里去,更不是堕落的、没有追求的人。生病之后他一直在挣扎,一直想自救!

在我和儿子都非常焦虑、恐惧时候,有一次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何日辉医生的文章,然后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我每天反复地看他的文章和视频,有一些案例和我的孩子几乎一样。

我慢慢地感觉到,孩子的这个病没那么可怕,是可以逐步康复。所以,何主任的文章和视频给我最大的帮助就在于这一点,让我恢复了一些信心。

我看到了希望,也不再恐惧后,也改变了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我不再去要求他,不再和他讲大道理。以前孩子一生气,我也跟着难受、暴躁,所以孩子越来越严重。但看了文章和视频后,我不那么焦虑、暴躁了,不会那么慌了,孩子急的时候,我更加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大概今年8月,儿子的情绪又稳定了不少。他提出想去外地一个画室学习,需要住宿,我们非常支持他。这次学习之旅,孩子让我刮目相看。

从办入学手续,整理寝室,到配备一些生活用品,都是他自己去搞的,我没有插手。而且,那时他还要到当地一家医院做针灸,医院离画室挺远的,要倒好几趟车。

刚到的那天晚上,他说:“老妈我们今晚探一下路,搞明白怎么坐车。后面我自己去医院就可以了。”我很吃惊!以前我总感觉这孩子正病着呢,在外面怎么办啊,怎么照顾自己啊!但他说出来这个话来我很震惊!

那天晚上我就跟着他,他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探路,不懂就问车站工作人员,很有礼貌,顺利找到了那个医院。后来,我在画室旁边的酒店住了2天,就回家了。

这段时间儿子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跟寝室的同学相处得也挺好。我一直鼓励他、表扬他:“儿子,你很厉害!” 

1个月之后,儿子打电话给我。他说:“老妈,你来接我吧,我决定了,还是要回校上文化课。”原来他想要考美院,文化课是不能落下的。接下来的退学手续也是他自己操办的。

回家之后,我和老公曾商量带着孩子去找何日辉医生面诊。但孩子开始很抗拒,不愿意去。因为他之前看过心理医生,认为没有帮助,他对心理治疗没有信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眼到了今年9月,他回校复学,重新读初三,换了一个班级和班主任。开学后一个星期,他的状态还可以,但慢慢地坚持不下去了。

他说自己心有余,力不足。遇到一些小挫折,或者老师说一些批评的话时,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他总忍不住往自己身上扣,非常难受,情绪和注意力很差,觉得待在学校里比较痛苦。

没办法,他只好又请假回家。这时候,我又趁机提出去找何日辉医生面诊。这次孩子答应了。

面诊的时候,何医生跟孩子单独沟通了很久,后来跟我们一家详细分析了孩子的心路历程和患病原因,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儿子面诊后非常开心。我觉得,是何主任的话走进了他内心,他的心理感受何主任能很精准地说出来,能理解他。那一天晚上,我问他:“原来长沙那个心理医生跟今天何主任相比,你觉得哪个帮助大?”他说:“长沙那个心理医生简直没法比!”

回到家后,孩子第二天就去上学了,连续一个星期都没请假,状态很好,也不再讲一些负面的话了,还说当时自己的想法很幼稚。

不过,他现在的状态还是不稳定,上课不能完全持续,并总是念叨着想再去何主任那里看一次。但出于现实原因,我们夫妻难以做这个决定。

这次孩子生病了,我不断反思,不断回忆。我的原生家庭给我的伤害,我又把这些伤害带给了孩子,不知不觉活成了我母亲的样子。所以,我真的很想、很想弥补孩子,引导他走出这段困境。

而且,我的孩子一直都很有想法、积极向上。我希望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让他大胆地往前走,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一定会支持他的。有些父母不认可美术专业,但我不这么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做,他才能做得更好,我希望他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意愿和专长。

所以,我非常希望何主任再给我们一些建议。现在孩子也很想改变自己,对康复的信心有所提升,这是好的开始。但接下来,面对他的状态反复,我们和孩子应该怎么做?怎么彻底地消除他的学习障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