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什么情况可坚持上学,什么情况最好休学?

 晴日心理 2021-07-22

“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在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临床诊疗中,很多患者父母回忆,他们最初觉察到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孩子开始不想上学的时候。

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虽然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了解,但只要孩子一说不想上学,父母会马上非常焦虑,不得不高度重视。

当然,很多孩子在拒绝上学之前就有相关迹象,比如抱怨学习压力大,作业又多又难,晚上睡不着觉,上课注意力集中不了,在学校里很烦躁等等。这其实是学习障碍出现的苗头。

但很多父母并不懂,不能对孩子进行共情、倾听和积极引导,只是简单地安慰几句,甚至可能批评孩子懒、不能吃苦,根本没把孩子面临的难题放在心上。以至于后来孩子提出不想上学时,父母感到非常震惊、不解;有的还非常愤怒,马上训斥孩子,各种威逼利诱要求其上学。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有的父母甚至先把孩子打一顿,然后把孩子强行送到校门口,拖着孩子进校门。这时,孩子大哭不止,呼吸急促、脸色苍白,这可把父母吓坏了,又赶紧送去医院。

这些孩子后来回忆,当时对进校门非常恐惧,父母又在不断逼迫、责骂自己。他们一下子感觉透不过气来,心跳加速,眼前发黑,大汗淋漓,甚至觉得自己快要死掉了(濒死感)。从精神科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引发了惊恐发作!

所以,很多父母后来非常后悔,说孩子提出不想上学时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了!但可惜父母当时不懂得相关知识,应对不当,间接令孩子的问题日渐恶化,最后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

换言之,很多青少年罹患精神心理障碍之前有一个共同的信号:出现学习障碍。父母必须学会识别、应对这个信号。那么具体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分析,提供实用建议:

第一,孩子出现学习障碍之前,父母应做好哪些预防准备?

第二,孩子出现学习障碍表现后,父母第一时间应怎么做?

第三,在什么情况下父母可以尽量引导孩子坚持上学?如何引导?父母跟老师又该怎么说?

第四,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最好休学?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出现学习障碍之前,父母应做好哪些预防准备?当然是积极学习关于学习障碍的、精神心理的相关科学知识。

我们这里所说“学习障碍”与精神科诊断里的“特定学习障碍”有很大区别。

精神科里所说的“特定学习障碍”属于儿童神经发育性障碍的一种,通常在学龄前就出现了,而且不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中的负性事件导致的。

而这里所说的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后天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妨碍其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一切不适应行为;它与智力无关,主要原因是心理社会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本文所说的“学习障碍”并不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也不宜归为精神心理障碍,很多精神科大夫对此也不了解。

我们曾接诊的一位青少年,他一上学就焦虑、烦躁、情绪波动较大;但只要待在家不学习,他的情绪基本正常,吃喝玩乐、睡觉都不耽误。父母担心这孩子是否罹患抑郁症,带着孩子看过很多医生。

其中一位国内非常著名的精神科专家一听其表现,就马上指出:这孩子肯定不是抑郁症,应该是学习障碍。

孩子的母亲松了一口气,又问:“那该怎么办?”

这位专家表示吃药没用,药物解决不了学习障碍,一定要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该母亲看到了希望,继续问相关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如何进行时,但该专家称自己并不了解。

其实这个专家能够识别出“学习障碍”已经是极为难得了。因为绝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对此闻所未闻,完全无法提供相关意见,甚至否定“学习障碍”的存在,会把这种情况归结于“焦虑症”或者“学校恐惧症”。

相反,国内教育心理界的人士对“学习障碍”可能了解更多,他们也称之为“学习心理障碍”或“学习行为障碍”。对于较轻微的、常见的学习障碍表现,部分教学经验丰富、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的学校老师掌握一些科学的应对方法。

所以,无论孩子是否出现了学习障碍的表现,父母都可以积极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晴日心身课堂设有“学习障碍”专栏,后续还会继续完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了解。

此外,父母还可以多与孩子的班主任、任课老师积极沟通,了解促进孩子学习兴趣、预防学习障碍的方法,并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动态。

孩子出现学习障碍表现后,父母第一时间应怎么做?要回答这个问题,父母必须先知道学习障碍的最常见表现,以及其主要原因。

学习障碍的最常见3大表现为上课分神做作业拖拉考试焦虑。尤其是上课分神和做作业拖拉,这在学生群体里是普遍现象,也是老师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

而上面提及了,学习障碍的主要根源是心理社会因素,具体来说是关于学习行为、学习情境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这是非常明确的。而这些心理创伤可能来自于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孩子在校园内遭遇的事件等。

比如上课分神,有可能是部分老师对孩子较严厉,或在课堂上曾对孩子不公平对待,导致孩子对上课情景感到厌烦,难以集中注意力。

又比如做作业拖拉,有可能父母总是不停催促、批评孩子做作业慢,甚至有打骂行为,导致孩子更加难以在平静、甚至愉悦的情绪下集中精力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此处只是简单举例,不同孩子遭遇的心理创伤各有不同。

如果家长觉察到孩子有学习障碍的迹象,应该先与孩子共情,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无助。然后倾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寻找具体的创伤事件。接着积极引导,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争取逐步修复相关心理创伤。

比如,如果是父母的不耐心、过分催促和经常贬低导致孩子出现了学习障碍,那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而如果孩子已出现明显的厌学情绪,比如多次表达“上学很累”“不想去了”,做作业时脾气很大,或者在考试前明显焦虑不安的话,那孩子的学习障碍已经比较严重了。

此时,学校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较大的负性刺激,宜适当缓解压力,调整好心身状态之后才能更好地努力。父母可以主动找孩子谈,说注意到他们最近学习压力很大、心身俱疲,爸妈既心疼又担心,问他们是否需要请假休息一下。

这样的话语可给孩子带来心理安慰,既能让孩子有喘口气的机会,又可以拉近亲子间的距离,改善亲子关系。

等到孩子在家休息,情绪平静甚至是比较愉悦时,父母可以找机会跟孩子深入探讨。同样是共情、倾听和积极引导“三部曲”,父母和孩子一起寻找学习障碍背后的心理创伤,并一起想办法解决。

如果孩子出现了学习障碍,在什么情况下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坚持上学?

根据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经验,这往往需要以下4个条件:

第一,孩子的学习障碍整体较轻,虽然有一些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但不算严重,仍未达到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

第二,父母已经与孩子进行过比较有效、深入的沟通,初步找到了学习障碍的原因,并且已经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尤其是父母必须持续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

第三,孩子当时面临非常重大的考试。比如每年级的期末考试、高中会考等。因为如果不参加这些考试,孩子很可能面临留级,心理上会产生不小的落差,后续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