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TOP!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不要再在他们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了

 晴日心理 2021-07-22

“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很多父母活了大半辈子,孩子都快成年了,但夫妻二人的三观还没磨合一致,互相之间总是看对方不顺眼。

虽然他们知道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可当他们分别单独面对孩子时,则很可能会开启“吐槽模式”,将心中的苦水一股脑地倒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以母亲最为常见。

但以下视频中的小杰就因此特别、特别痛苦,其母亲长期向他抱怨、贬低父亲,这成为了他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心理根源之一。

点击可浏览,欢迎关注视频号“晴日心身”

从常理上看,我们明明应该避免让孩子介入大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更不应该让孩子承受相应的负性情绪,可为什么这些父母就是忍不住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不是呢?

这里面往往有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父亲或母亲向孩子吐槽另一半时,往往处于负性情绪驱动下的负性单向思维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当情绪是负性时,脑子里所想的思维内容也是负性的,只想坏的不想好的,甚至灾难化思维,这是基本的心理活动规律。

说得通俗一些,那就是每一次两人发生矛盾后,其中一方都很可能会不停地“翻旧账”,不停地想起过去二人之间大量的不快和冲突,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憋屈,甚至开始怀疑婚姻、悔恨人生,产生离婚的念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的父亲或者母亲,尤其是母亲,有非常强的倾诉欲,极度渴望有人可以理解自己的委屈,并站在自己的角度也痛陈对方。

那这个倾诉对象是谁?按理来说,家丑不外扬,这样的纷争一般不方便向普通的熟人透露,比较合适的倾诉对象往往应是父母自己的父母、非常亲近的好友、闺蜜。

可是60后、70后这一代父母普遍与自己的父母没有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互相之间有非常大的隔阂,别说找他们倾诉了,可能本来也经常不和睦。

那好友、闺蜜?可能很多父母本来就缺乏非常信任的、能说心里话的好友,就算有,好友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未必能及时倾听自己的苦闷,父亲或母亲担心打扰了别人。

那当这些人都靠不上的时候,父亲或母亲心烦气躁、孩子又恰好经常在身边时,就很容易将孩子当成了倾诉对象。

而且,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心血,不但把孩子视为最亲近的人,也特别渴望得到孩子的认同和支持,站队站在自己这一边。这种心理需求往往对于母亲来说尤为强烈。

第三,这些父母往往并没有意识到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这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

大量临床心理干预发现,如果父亲或母亲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可导致孩子产生对父母二人的怨恨。

比如,如果母亲长期对孩子吐槽父亲,即使孩子在理性上一开始不认同母亲说的话,但长期潜移默化下,难免会部分认同母亲的观点,对父亲产生一些偏见。

而与此同时,由于母亲一直把他当做倾诉对象、负性情绪的“垃圾桶”,换了是谁都会觉得心烦。有时孩子可能实在忍不住,让母亲别说了,这时母亲可能会指责其不孝、白眼狼,这更加强化了孩子对母亲的排斥。

而且,对于年幼的、与母亲特别亲近的孩子来说,其心理上本来就比较倾向于母亲,又缺乏理性分辨能力。当母亲总是说父亲的坏话,他们会全然接受,对父亲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

这不但会影响父亲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还可能会令孩子觉得自己的父亲不理想,在同龄人面前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当然,上述情况仅以母亲举例,但并不完全针对母亲,如果父亲对孩子采取这种做法,其造成的心理伤害也是一样大的。

另外,在青少年、儿童的心目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往往象征着婚姻。如果父母之间总是充满怨恨,贬低对方,这很可能令孩子产生不理性的婚姻观、爱情观。

说得严重一些,这有可能成为孩子长大后想做“不婚主义者”、甚至是继发性同性恋者的风险因素。

在我们治疗过的青少年患者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相关案例:她极度排斥男性,自称不婚主义,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可是很多父母对以上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缺乏了解。即使他们隐隐觉得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不是,这不太对;但在负性情绪的支配下,理性思考会大大削弱。有时候他们的理由还会是“我就是想让孩子认清他爸/他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缺点,引以为戒!”

不排除部分家长确实有这样的出发点,而这个出发点本来是善意的,但采取的方法并不理性。而且,评价一个人不能光是带着负性情绪去痛陈其缺点,还应该看到其优点,以及缺点背后的形成原因,这才有更好的教育意义。

还有,有些已经铁了心要离婚的父母,他们甚至可能为了争夺抚养权,故意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

如果父母自我反省后发现自身确实存在上述情况,具体该如何调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