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糖尿病论治
2021-07-22 | 阅:  转:  |  分享 
  
第二届中国卫生人才高峰论坛关于糖尿病论治演讲稿

??(2012-09-1209:03:09)



?

一、糖尿病的根源,细胞氧相对不足

1、葡萄糖的消化原理:葡萄糖+氧?→?二氧化碳?+?水?+?释出能量

●消化葡萄糖必须要有充裕的氧,血糖居高不下必是细胞氧不足。有氧氧化是糖代谢供能的基本方式,更是消化葡萄糖的主要途径。

●运动煅练能降低血糖的原理:使糖能量转化成动能发散于体外

转化过程:运动加大了呼吸深度和血氧交换度,促进了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使转化成二氧化碳与水(汗液)排出体外,释出的能量转化成了动能以维持持续运动。

以携带小氧气瓶吸氧方式进行运动,效果会更佳。

2、糖尿病因何难以治愈:将人体常态下的调节激素——胰岛素,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原因在于受“胰岛素是降底血糖唯一激素”的机械唯物论误导,思维僵化标本不明。

●胰岛素作用路径有三:

增强细胞膜通透性,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与脂肪组织,增加细胞内糖含量,从而降低血糖。

激活葡萄糖激酶,促进葡萄糖在肝与其它组织细胞内的糖原合成,进行能量储备,降低血糖。

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或使其转变成其它物质——如脂肪、某些氨基酸及糖之衍生物,进行能量储备,降低血糖。

●胰岛素三条作用路径的主要功能,只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或以能量储备形式储存于组织细胞而已,总能量并未减少。且组织细胞容积有限,储备物总有堆积不去的时候。何况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与促进能量储备之合成反应,都需生物氧提供能量。由于糖尿病的生物氧本就缺乏,胰岛素自身并不含氧,“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之功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该三条路径的降糖作用都不可能持续,这正是胰岛素所以不能解决高血糖之根本所在。

●近百年临床实践证明,胰岛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血糖问题,II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高出数倍乃至十几倍就是最有力依据。

●胰岛素初用有效,是因初病时细胞氧虽减犹存,强与之自可勉为其效。多用久用则形成依赖,或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被惰化以致衰竭。

●?胰岛β细胞与胰岛α细胞是人体正常状态下调控血糖的矛盾统一体,β细胞分泌胰岛素,α细胞分泌高血糖素。II型糖尿病者的胰岛素绝对量原本不缺或比常人更高,久用胰岛素必致胰岛α细胞分泌高血糖素加速,血糖进一步升高。高血糖素还能促进肝中氨基酸转变成糖,血糖因之一高再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胰岛素耐药。

3、糖尿病细胞氧不足的形成机制

●被组织细胞吸收的氧称细胞氧,也叫生物氧。

●饮食能量过剩的超额耗氧,乃细胞氧不足之前置条件。肠粘膜在吸收食物过程中也需要耗氧以提供能量,吸收过量食物势必导致多环节的超额耗氧,肥胖与超重增添了生理耗氧量的超额增长。

●人体获氧能力相对局限,彼超耗则此不足,细胞含氧量由此逆为相对不足。

●超额耗氧产生了更多的代谢垃圾,挤占血氧交换与输送空间,形成细胞氧持续不足与血糖消化能力下降之恶性循环,从而出现大批肥胖与高血糖人群。

●糖尿病患病率与民众生活水平正相关:1980年中国人均收入300元人民币/年,糖尿病患病率0.67%;90年代中期人均收入增至1200元/年,患病率3.2%。

●肥胖与高血糖是饮食能量过剩的主要表现形式。

●2011年底中国糖尿病病人9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46%,30年间上升了10倍余。目前糖耐量受损者近1亿4千万,每年将有该群体的10%进入糖尿病行列。

●以反式脂肪酸为主要美味原料的洋快餐风行,加速了糖尿病发展进程。反式脂肪酸在人体代谢极其缓慢,很大一部分无法分解而囤积于细胞与血管壁。

二、中医对饮食能量代谢的氧原理阐述

●现代生化学认定的有机物经消化道分解的代谢路线有二:

小肠吸收后经毛细血管、门静脉到达肝脏,而后分布于全身。

透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供人体组织细胞利用。

●《黄帝内经》是世界上最早阐述有机物代谢路线图、水液代谢路线图和生物氧原理的科学著作,原文在《素问·经脉别论》。

有机物代谢路线图:“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两处“食气入胃”均指有机物代谢,其吸收的能量分别通过“散精于肝”与“淫精于脉”两条通路,进入现代生化学的肝脏与血液淋巴循环。

水液代谢路线图:“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饮”者水液,“饮入于胃”指水液代谢。

●不拘是“食气入胃……经气归于肺”的有机物代谢,或“饮入于胃……上归于肺”的水液代谢,经文都将其纳入“归于肺”统领,这是对饮食能量代谢生物氧原理的最重要阐述。

三、糖尿病的中医学定位——湿火阳虚

1、湿火成因?《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中医学:脾为中土喜燥恶湿,甘味酿湿故“中满”。湿浊久蕴则内热化火,是谓“湿火”。

●生化学:饮食能量过剩则超额耗氧,超额耗氧则释热有余;细胞氧不足使糖酵解增加,糖酵解者犹谷物之酿酒,加酶添水即可发酵蒸热。酵解之热者湿热,积两热而成火,故曰湿火。

2、阳虚成因?

氧即阳气,细胞氧不足是谓阳虚??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命悬于天”者,悬于天气之氧气也。《生气通天论》曰:“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王冰注曰:“阳气者,天气也”。“服天气”的生化学意义是吐古纳新获取血氧,满足组织细胞功能活动所需。故而氧即阳气。

糖尿病高发期,五八肾气衰?

●四十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数80%左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面焦、发白、齿槁、肾气衰者,肾阳衰也!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即是肾阳衰重要标志。?

肾不藏精,尿浊元阳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糖尿病未到尿酮症阶段,尿液即显混浊,此元阳衰败,肾不藏精之候。

四、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大法?

1、宣发上焦,血氧交换自如??

理论依据:《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是为气”者,乃天气谷气之合气,指“上焦开发”提供生物氧,使饮食能量转化为生理能量之谓。

●上焦者心肺,肺主血氧交换,心主输送血氧精微,共同完成“雾露之溉”。糖尿病高血糖不为机体所用,盖因上焦不宣生物氧不足,致五谷精微难成“雾露之溉”。是以糖尿病论治首当宣发上焦,恢复血氧交换及其输送之自如空间。

●但凡代谢垃圾,中医辩证均属痰瘀湿浊。糖尿病之上焦痰瘀湿浊,以中医辩证之“湿火阳虚”论治:

火郁则发之,轻宣肃肺,湿火有透发之机;

痰瘀宜清,豁痰行瘀,血脉有流畅之能;

苦能胜湿,辛开苦降,阳气有舒畅之时。

痰瘀湿火既去,血氧交换自如,生物氧日增而血糖遂降。

2、秘精化气,脾肾不悖并行?

所谓秘精化气,指脾肾功能之协同。肾主先天之精,脾主后天之精。前贤补脾不若补肾,补肾不若补脾之争,扼要言之乃脾肾协同秘精化气之谓。糖尿病湿火阳虚精反为浊,乃脾肾互不协同,精失其秘故也。

●脾肾不协,湿困脾阳在先,宜通阳化湿,则五谷精微为五脏所用矣。

●久而火盛液燥,尿糖流失,由脾及肾也,宜增液泄热以养真阴,少火生气以返本归元,则脾肾协同精秘气化,血糖营运自可进入规矩也。

3、并发症治疗,标本有序??

糖尿病主要危害在于并发症,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占第一位。倘如此类并发症发生,必须本着急则治标原则,不可执迷于降糖为主。高血糖一时半会不会死人,心脑血管病卒不及防,生死难料。但凡并发心脑血管病者,必须及时治疗,待心脑血管病缓解,方可重点治疗血糖。

?

?

?????????????????????????????????????????????????????????????????2012年9月22日?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198k...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