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光影新天地 2021-07-23

7月21日,电视剧《大决战》播出至42集,剧中时间线已经推进到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见到胜利的曙光,整部剧也已接近尾声。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一路追完40多集,《大决战》从最开始的重庆谈判,到目前的淮海战役,剧情跌宕起伏,看的过程则心潮澎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涌现了大量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而其中从宏大的视野格局、叙事的完整性,到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大决战》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部,因为这部匠心独运的电视剧,无论是对内战细密梳理的案头功夫、三大战役大场面的铺陈,还是细微处的人性挖掘、彰显战士们的人性光辉,都达到了同题材的新高度,每一处的历史转折和变革都令人感慨万千,特别是现阶段的淮海战役更让人欲罢不能,每天都抛开其他事情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追剧。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论剧情:全景呈现大决战,成功传递思想内核

毛主席在1927年留下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后面的抗日战争还是国共内战,无不一次次印证这句话,无论是推翻日本帝国主义,还是国共内战取得胜利,统一全中国靠的都是一枪一炮和战士们的浴血奋战。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所以,《大决战》的核心内容必然是国共一次又一次的交锋,电视剧对战略、战术和战斗三大层面的描绘细致入微,史诗般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因此电视剧的叙事没有用主观视角,而是站在客观立场,国共两党两条主线齐头并进、互为交织,以时间为主线,在一次次交锋的过程中,寻找和总结历史逻辑,帮助观众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让我们深刻认知到为什么最终的胜利是属于我们。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大决战》提出的是很多人没有想过、或看过电视剧才能真正明白的问题,为什么最后胜利的是我们?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可谓船坚炮利、武器精良,又有美国在背后撑腰,无论从军队规模还是军事装备都占据优势。

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却先后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最终解放全中国,胜利的答案就在电视剧里。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一方面是共产党始终保持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总能打胜仗的战术规划。电视剧对每一次重要战役的战争场面不回避,但也没有无节制的用战争场面来博人眼球,反倒表现得尽量克制,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战略布局和战术实施上,近几集,围困碾庄击败黄百韬、用口袋计困住骄傲自大的黄维,以及粟裕用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和胆识识破杜聿明的计谋,率先在西南布局进行围堵等等,一次次证明了我们在战略和战术上的成功。而反观国民党,则是一次又一次的战略失误,躲在南京的蒋介石染指前线决策,导致杜聿明贻误战机没能成功撤退,证明没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再精良的武器也打不了胜仗。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另一方面,共产党赢的是民心。《大决战》对内战的全景展现,不只局限于军事战争层面,更将镜头深入群众、对准普通人,并给出答案,我们赢得的除了战争还有民心。被围困的国民党只能挨饿,共产党前方补给吃紧,就有老百姓的支持,因为国民党战争的目的是四大家族的荣华富贵,而共产党打的是人民的战争,目标是让老百姓当家作主。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还有一方面,电视剧对国民党内部也进行了全景展现和深刻剖析。国民党派系林立,从淮海战役开始,蒋介石就开始焦头烂额,内部对各大派系指挥不动,对外在美国的高压之下左支右绌,导致中后期已经没有信心打赢战争,让儿子将黄金运到台湾省留好退路。前方战事吃紧,以蒋介石和刘峙为代表的高官却依然酒色财气、歌舞升平,不但失了民心,也伤了前线战士的心,如何不败?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论场面:三大战役气吞山河,细节到位诚意十足

要重现三大战役的战争场面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导演的场面调度、各个部门的配合都是极大地考验,《大决战》完成得非常出色。

拍历史战争不能像动作片那样随意发挥,大到飞机坦克,小到战士手上的步枪、手榴弹,都要尊重史实。为了拍好战争场面,剧组共使用大炮107门、坦克6辆、各类枪支1400余支,道具子弹10万多发,道具总计超过五万件,从而真实还原了战争场景。针对淮海战役的多场战争场面来说,场景道具非常到位,整部剧战壕总长度40多公里,所以面对国民党精锐部队,我军利用交通壕一点点逼近,细节上非常到位。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实景特效也拿捏得特别好,比如手榴弹的威力有限,所以产生的爆炸效果是只有烟雾和飞溅的泥土,和空投炸弹、炮弹的效果有明显区分,士兵中弹后身上的血包也尽量做到真实,更不用说战争现场的烟雾效果和演员们脸上的特效妆,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感。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除此之外,在非战争的戏份中,《大决战》同样把细节做到位,淮海战役发生在12月份已经入冬,电视剧就选在冬天拍摄,演员说话有真实的哈气,不对过河,走的也是真正的冰河,特别真实。

论细节:以小人物蜕变为引,挖掘战争背后动人故事

《大决战》涉及人物众多,主要角色240人,特约演员达到550人。将这么多人物放到电视剧里,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导演除了生动刻画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外,还以小人物的蜕变为引,挖掘战争背后的动人故事,拓展与观众的互动空间,带来不少让人泪目的瞬间。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比如淮海战役中陆觉民和陈洁的爱情。历史上陈洁是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的文工团员,在运送伤员时牺牲于敌机的报复轰炸中。得知这样的结果,再看她和陆觉民的革命爱情,以及在战场上一次次错过而没得见,让人既心疼又可惜。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还有很有戏剧性的角色丁大胜,他这条线非常完整,被抓壮丁成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员,因为贪生怕死而被冠以“大窝囊”的外号。但成为解放军战士后,这个角色一步步蜕变,开始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扛着红旗冲向碉堡,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锁定了敌方坐标,牺牲的那一刻让人泪目。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还要焦裕禄那条线,在前线帮助老发叔找到了儿子,可父子还没相见,儿子就牺牲了,让人鼻头发酸。

大场面震撼、小人物动人,7.8分的《大决战》这三点太出色

同时也有一些重要角色的内心变化,电视剧同样用丰富的细节予以呈现。比如自视甚高的蒋介石,不时地说出“乡野村夫”四个字,他从最初的高傲,到后期的绝望、将位置让给李宗仁,电视剧用细节的不断堆砌,有层次感地展现出他内心的变化,帮助观众梳理出内在逻辑。

还有近几集聚焦的傅作义,已经成为共产党的女儿都没能动摇他,如此珍视自己打下的这份家业,是如何醒悟,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等待《大决战》揭晓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