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文学真、善、美的探析

 彬临钦岛 2021-07-23

文学创作的过程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过程,它是创作者凝结自己的才思,向世人传递一个时代风貌的、具有很大历史价值的活动,从这一点来来就看,文学的实质就是作家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文学的真,即情感事理的真

学的真即是情感的真、事理的真。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等都可以是创作创作者虚构的特定情境,那么如何让虚构的故事令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呢?

这就要依赖作者对情感的创作,任何一部作品的创作,其实质都是对人与物的创作,而人又是最具生命力的,要想成功地塑造一个人物,就必须在人物的情感表达上下功夫。

关于文学真、善、美的探析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其他情景都可以是不真实的,但唯独情感一定要是真实的,这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人物、事件的变化达到情感上的深华,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文学作品要实现的一个意义。

从《聊斋志异》中来看,蒲松龄虽然虚构了一系列花妖狐鬼形象,但总体来说这些花妖狐鬼并没有脱离人性,他们在情感表现上与人类一般无二,演绎的依然是真实的悲喜情感与人情世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这些花妖狐鬼都被蒲松龄人格化了,借虚幻的故事表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关于文学真、善、美的探析

所谓事理,不是指故事本身,而是作者可以借虚构的故事来表现出在特定社会中的真实的道理,也可以说是现象,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变化,要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有些文学作品,表面上远离生活,却符合情感逻辑的情景,同样可以得到读者的认同。

比如《牡丹亭》里杜丽娘的“梦而死”“死而生”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虽然故事比较虚幻,但由于情感真挚并与读者心心相印,人们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这一“以假为真”的现象。

关于文学真、善、美的探析

二、文学的善,即价值观的正确体现

文学的善,狭义上来说,就是文学作品要传递一种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即在文学作品中要有一种“抑恶扬善”的价值体现,才能给读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

具体来说,创作者一般会以较为含蓄的笔法,或者以此物代替彼物的方式来呈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者就借“武陵人偶遇桃花源”的魔幻故事,来向世人表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而个人愿望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国家的远大理想上,因此,从根本意义上来说,陶渊明是想当朝统治者能够建立一个太平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

关于文学真、善、美的探析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很多邪恶的或违背伦理纲常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为了要和文学的“善”作对比,只贬斥恶的,才能凸显善的。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了很多封建大家族的丑事,如叔嫂勾搭、公公爬灰等,笔法含蓄蕴藉,读者从他那寄予褒贬的笔致里,看到的是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强烈对比,听到的是对暴殄人性的谴责和对美好人生的呼唤。

在西方的悲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血腥的场面,但是创作者却运用高超的笔法,从而使作品达到一种悲剧美的效果,让读者意识到邪恶的力量,从而唤醒读者对“善”的追求。

关于文学真、善、美的探析

三、文学的美,即形式内容的美

文学的美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在内容上,要善于化丑为美,这种形式与上文所说的追求思想上的善很相似,有些事物虽然是丑的,违背原则的,但创作者却可以通过语言或者诗歌将其美化。

如在《金瓶梅》中,虽然很多描写不堪入目,但不可否认,作者在语言上却处理的十分得当,给本来低俗的事物描上了一层花边,达到了一定的诗意美的效果。

而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创作构思方面,这与作者的审美水平和观念具有一定关系。文学作品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重复美,戏剧、散文、小说讲究对比和完整,风格上讲究多样、变化和统一等。新式美除了完美地表现艺术内容外,其自身的审美价值也是文学创造的一个重要追求。

关于文学真、善、美的探析

四、小结

真是对人认识理性的要求,善是对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要求,而美则体现了人对形式感觉的要求。文学活动,既包括审美,同时又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密切相关,因此文学不仅仅只突出某一个方面的价值,而是强调真善美三者统一和协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