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远 · 华灯侍宴

 addlss 2021-07-23

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

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汉殿动欢声。

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

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


潇潇暮雨,夜色微醺,华灯初上。正殿中灯火通明,翥凤翔鸾,歌舞升平。

如诗所言,如画所示,有梅有灯,似是元宵晚宴,殿外微雨濛濛,夜色四顾,时光凝固在羽衣蹁跹的长袖间。那么诗中所言,同班父子究竟是何人,此画所绘究竟是一场政治宴会还是或是在庆祝什么、赏赐谁,或仅仅是一场凡常的元宵夜宴。


《华灯侍宴图》本是马远作品,但现在有三幅。似是行将咽气的马远床前,来了三个都是声称自己叫马麟的人,但老马的亲儿子却顶顶只有一个。哎呀,遗产该给谁呢,脑阔疼。

同名,同构,同法,同题。内容相似略有差异,其中两幅藏于台北故宫,皆是绢本,另有一私人藏一幅为纸本。

尺幅不一,绢一与纸本构图内容一致,与绢二内容不同,很大不同。

绢一与绢二,这两件作品在《石渠宝笈》中被记为《宋人华灯侍宴图》与《马远华灯侍宴图》。理由简单粗暴,绢一无款,就只是《宋人华灯侍宴图》,绢二左下有“臣马远”二字名款,即为《马远华灯侍宴图》。第三幅纸本,题签为“宋高宗御制西宫赐宴图”,亦传为马远。




对于这幅画的研究横贯古今,前有爱新觉罗·弘历,后有众多美史学者。典籍、文章汗牛充栋。比如一条,在题画诗中提到的“父子”为何人,众说纷纭,当世能参与宫廷事件的几组父子都被拿出来说事:秦桧父子,史弥远父子,杨次山父子,甚至马远父子,而此类观点的论证都不够充分,戏说推测天马行空。

贺慧娜的《华灯侍宴图探析》一文从画中题诗出发,分析《华灯侍宴图》是杨皇后策划的一场宣扬皇家同时也表达自己政治权力与文化涵养的宴会。

陈劲的《<华灯侍宴图>的政治意涵探究》,从史书记载出发,认为画中所绘并非宁宗皇帝的圣宴,应该是私人曲宴,从题画诗中推测画面为宴会中的簪花过程,甚至推测出宴会正是在德寿宫。作者认为此画所绘宴会为开禧北伐失败背景下,统治者为向臣子宣誓权力。

台湾学者李嘉津的文章《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件〈华灯侍宴图〉的异同》研究了马远的两幅《华灯侍宴图》,将二画从画面布局、树枝、苔点、屋顶、提款、姓名款,以及绘画的绢料、钤印、装裱这些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画的真伪进行评鉴。

傅伯星的《让马远走出历史——论马远生卒年的确认及其主要创作的动因与真意》推断《华灯侍宴图》创作于宁宗嘉定元年,以“嘉定和议”为背景,据他的研究,诗中提到的父子或为秦桧父子,绘画表现的是庆祝绍兴和议的宴会,通过对故相的歌颂来赞赏如今的新任丞相,同是“和议”的功臣史弥远。

南宋 马远 华灯侍宴图绢本设色 111.9x53.5cm 台北故宫藏

父子二人是谁,以及画中种种叙事,若无直接相关的信史佐证一对一叙述,当代学者们种种推论便和戏说并无二致,不可明亦不可证伪。

抛开那些,且说这几幅画,不论有无名款,仅看画面就知道哪个是真迹,谁是仿冒品。图一画面静穆深邃,空幽淡远,真得马远之神。绢二虽为绢本,且不说画功不及,画面丰富热闹,气息喧嚣,在远山之间的空灵处硬加上许多东西来,太煞风景,也是三人中嗓门最大的,画上添马远名款,此地无银。纸本与图一构图一致,可惜笔墨功夫不如。
且看乾隆在图一诗塘处题:

“近得马远华灯侍宴图轴,忆旧入石渠宝笈中有相似者,检阅此幅,签题宋人华灯侍宴图,画景题句无不吻合,惟画中阶墀部位微有参差,而笔意深厚,同出宋时院本,观句中有'父子同班侍宴荣’之句,盖当时敕作此图以侈一时盛事,或一稿两幅,分赐侍宴者之父子耳。新得者则有臣马远三字款在左侧树石之间,逼近边幅,幸未裁截。此幅无款,想亦署款帧边屡经装裱,致被损坏割去,今将两幅同弃石渠。此幅因无款,仍标宋人以存其旧。乾隆癸卯冬御笔。”

图一与图二一前一后进入清内府,因题画诗中有“父子”之言,乾隆认为可能是“一稿两幅分赐侍宴父子亦未可知”。幸好图三没有让乾隆看到,不然不得生出个一稿三幅来,多出来的还不知道要赐给谁。这想法确实可爱。

构图相近就是同画家的不同稿子吗?兄嘚,事情不是这么搞的!稿子是同一个稿子,构图、画法、人数、指导思想、笔墨套路都他娘的不一样,能是一个人画的嘛!

原来在南宋已经有广场舞了~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图一中远山峻峭如黛,清透淡远。薄暮冥冥,山间烟雾氤氲,劲松挺立殿后,近处梅树环抱宫殿。堂上华灯璀璨,人头攒动,热闹非常。殿前梅树婀娜,枝杈间舞女点点红影衣袂飘飘。

用笔是马远一路劲健冷静,干脆利落。画面由远及近经营简洁,简而不单,少而不寡,画众布白宁静得体,留白宽阔肃然。整幅画自上而下的静穆整肃的气氛掩不殿内的喧闹和暖气氛,静中点动,对比强烈。不过不论怎么说,很少有见马远如此繁复繁琐的画作,画虽好,若不是上级任务指派,马待诏画起此画来恐怕非常难受才是。

明人 摹马远 华灯侍宴图 绢本设色 125.6x46.7cm 台北故宫藏

图二展示出了一个仿造者的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马远的一无所知。

画嘛,画得非常非常华丽细致,繁复无比,漂亮非凡,对原作作画面元素毫无遗漏地照搬近来,还做到买一赠一,屋里的人多画一个,殿后再加一进院落,林间再送一组殿堂,远处多放一个山头。山上撒满宋朝无而明朝有的苔点,边上还添个“臣马远”的名款。这个若是买家的订件,买家非高兴坏不可。

那么画面里少了什么吗?画面里马远没了,马远画中空灵简淡的神没了,马远劲挺飘逸的笔线没了,马远笔简而意丰的笔墨没了。

“臣马远”

明人摹 托名马远 宋高宗御制西宫赐宴图 122.5x52.2cm 私人藏

三幅画中,此幅纸本与图一构图最近,应是直接对摹,但笔墨功夫最次,图一种许多画面元素、景物都未画上,但殿内仍也多出一人,真是有趣。


三画一并,高下立现。构图上,图一空旷简远,中立守序。图二,说得好听叫画面饱满,其实就是画了那么多来添堵。混沌邪恶。图三,中立守序。

三画题诗,或为宁宗书或为杨妹子书,其实都不是多高妙的书法,但还有有个三六九等。图一书法波磔正常,中立善良,稳重有变。图二明显用笔肥糯,行笔习惯与另外两幅不一,波磔平稳不及图一。图三则点画更显筋骨,开合结体、用笔提按顿挫、行笔波磔更甚于图一。

至于画中拖枝、行笔、人物,屋宇、远山,行吧,没事走两步!

图一的厚实,劲力。图二仅仅在模形,笔线单薄,拖笔一个没有,倒是飘出不少。图三用笔更弱。

梅树多的地方可以一股脑多画,遮丑,到了后面挺立的大树则无处遁形。图二笔线单薄呆滞穿插薄弱之事与图三同命相怜,琐碎的松针画法独特,图二三则笔力不及薄上加薄了。

明人 对月图

左为对月图局部,右为侍宴图绢二局部。

再说远山之间的这凭添的一组殿宇,从画风到画法到神韵,都与明人托马远对月图中中间的这处屋宇一致,实则明人不知马远,托假造次一味求多的风气耳。

最后再补一刀:

刚才提到的那个台湾学者李嘉津,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对这两幅画的绢质和装裱样式上作了一些判断:图一的绢质细致厚实,是上等好绢的之感,与南宋宫廷同时代的绢相符合。而图二的用绢绢质稀薄粗糙,和明代的绢很接近。且装裱样式上,“无款的《华灯侍宴图》至今保存完整原初裱褙,类似宋代宣和装裱样式,左右为细边。但有马远款的《华灯侍宴他》左右边较宽,与明代装裱形式较为接近”。


在公众号对话框,或留言关键字 夜宴 获取此画的下载链接。

PS:公众号改版后推送经常被淹没,记得点“在看”把它捞上来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