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角”,一座被误会的无棣古城

 宇闻休闲书苑 2021-07-23

 “城角”,一座被误会的无棣古城

                                                刘玉文

山东省无棣县信阳镇有座故城,俗称“城角古城”,旧时为“古城里”,无棣旧志明确记载,定位为“隋唐无棣旧县(城)”,不知从何时起,今人竟忽略旧志的记载,误认为城角古城是后周北宋时期的保顺军城。笔者也曾照抄这一误会,写入自己发表的几篇文字当中。此后在闲暇时浏览史志文献,这是盲目引用,不加分析出现的错误,悔之已晚,应以历史的责任感予以纠正。

  【无棣旧志附图·其上“无棣城”即今城角古城】

史志记载关于今无棣古城区即“保顺军城”, 其西北二十里、信阳镇境内的城角古城为“隋唐无棣旧县”,也曾是宋治平元年之前的无棣县治。今无棣县古城区为元明清无棣县治,现将查阅过的文献记载摘录于下,仅供参考:

1、无棣县旧志记载:

(1)《海丰县志》(康熙九年版)记载:“无棣城:《山东通志》云:在县西北二十里,为隋唐无棣旧县,覆鬴河经其西,无棣沟绕其南,周围三里许。”

(2)《无棣县志》(民国十四年版)卷一·【古迹】记载:“无棣城,

《山东通志》载'海丰县北二十里,旧志为隋唐无棣旧县。”

3)《无棣县志》(民国十四年版)卷一·【疆域】叙曰:“庆

云本西无棣地,其城南五里故墟以为隋唐旧县,按之《宋志》周置保顺军于无棣县南二十里,宋徙无棣治于保顺军,并形龃龉。今县北马颊河岸故城创之隋初,无疑也。”

2、《武定府志·卷十·古迹》(咸丰九年版)“保顺军,今海丰县治。……治平中移县治保顺军,即今治也。”

3、《方舆纪要·山东二》(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

刊· 贺次君 施和金点校)记载:海丰县“无棣城,县北三十里。相传即春秋时齐之无棣邑,《管子》所谓「北至无棣」者。隋置县治此,唐因之。……宋仍治此。治平中移于今城,即五代周分置保顺军也。

    其中“今城”系指今无棣县古城。

4、《方舆纪要·卷七·宋(上)》记载:“保顺军,五代周置。宋因之,治无棣县,今山东武定州海丰县是也。”

    其中的“海丰县”即海丰县城,并非无棣县全境。

 5《元史·地理志》记载:“无棣,下。至元二年,并入乐陵县,以县治入济南之棣州。”其中“以县治入济南之棣州”的县治,显然是指即为东无棣县治,即今无棣县古城。

6、《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九·【武定府·古迹】记载:“保顺军,今海丰县治。……治平中移县治保顺军,即今治也。”

7、《山东通志》(乾隆版)卷四,【城池志】:“海丰县城:本隋

无棣县宋治平中徙今治。”其中的“今治”即今无棣古城。

8、《庆云县志》(康熙十九年版)·卷一·沿革,按“显德中置保顺军于无棣县东南二十里,即今海丰。......英宗治平元年徙无棣县治于保顺军,是以军署为县治,海丰称无棣县之始。”

9、【互联网】

即使现在的网络资料中(除今庆云、无棣人的文字),也可以查阅到“保顺军,即今山东无棣县治”的词条,如:

1.     【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保顺军:“保顺军,五代后周置,宋移无棣县治之,即今山东无棣县治。”

2.【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保顺军 :“保顺军,五代后周置,宋移无棣县治之,即今山东无棣县治。”

3.【搜狗百科】http://baike.sogou.com/v10783830.htm/保顺军:“保顺军,五代后周置,宋移无棣县治之,即今山东无棣县治。”   

认为城角古城是五代后周设置的保顺军,还外加无棣第二座县城之类的说法,是误会。通过文献分析,城角古城无疑就是隋唐无棣县治,今无棣古城乃后周保顺军城。

  【现代地图截图】

反说城角古城是“保顺军”的人,都附和“庆云于家店是隋唐无棣城”的观点,而刻意都回避《宋史·地理二》记载:“保顺军,周置军于沧州无棣县南三十里(旧志云“二十里”)。”这一历史事实。

上面截图显示于家店古城、城角古城、今无棣古城区三者的相对地理位置。城角古城在于家店东偏北相距四十里,今无棣古城区在于家店东南,相距四十里。显然城角古城与《宋志》所述方位道里不符。今无棣古城在城角古城南二十余里,显然符合《宋志》所述方位道里。

说城角古城是保顺军者,无法“安置”今无棣古城,于是编造出“元至正十七(1357年)年于保保”又修了一座新城,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无棣县治又从保顺军(城角古城)搬迁的新城,即今无棣古城,就是无棣县的第三座县城。《海丰县志》(康熙九年版)卷五·建制,文庙条下记载:“先师殿五间,殿前,唐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碑,元至顺二年(1331)五月立。”元至顺二年(1331)比元至正十七(1357)早26年。碑文是至顺二年(1331)六月棣州判官王士元撰,开头一段:“孔子加号大成大德,丁未诏也。天下郡县咸刊丰碑,以纪累代右文之绩。无棣隶济南,在青齐北境,密迩京畿,宜为他郡率。而碑阙不树者,二十有五年。至顺辛未(1331),县尹臣宋惟正,由河南县幕来宰是邑。莅政行化,悉本诸学,谓兴废补阙无先于此,乃协谋于监县臣买儿、主簿滑胜火儿、典史刘瑞,割俸募工,遂刻诏音于石,树诸先圣庙庭。既讫功,介学谕黄居中具本末,以记来请。”(《海丰县志·卷之十一·艺文》)
      如此说来,元至顺二年(1331)补立无棣文庙碑,再加碑阙不树者,二十有五年,无棣建文庙时间应在公元1306年,即成宗大德十年。比于保保至正十七(1357) “造新城”还早50年。早在50年前无棣县治内就建有文庙了,元代无棣城还远远在此前,所以不是于保保造新城,而是于保保曾重修无棣县城。元代无棣城就是后周北宋保顺军,五代之前这里是保顺镇镇城郭,不是荒原。

事实很清楚,但有人错了也不肯改,还说城角古城是保顺军,坚持说于保保造新城,仍在不少资料中以讹传讹说于家店从隋开皇六年(586),到宋治平元年(1064)一直是无棣县治。我们应当抽时间浏览一下无棣旧志和相关志书,参照推敲,没有新资料证实,不宜推翻旧志记载,也别盲目引用别人的论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